农村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即能帮助学生更提高学习热情,也能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裴昂问题加以探究。
  【关键词】
  农村  小学  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所谓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固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进行一种由心理惯性引导的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习习惯,更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农村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农村小学的教学中,面临着较多的客观难题。例如,教学资源较差、留守学生人数较多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农村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工作难度更加艰巨。我们将语文学科作为切入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培养,对于农村小学教学而言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带动作用。语文是小学学习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来讲语文课程的学习难度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从语文学科入手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且在教学操作中更为简单。例如:我们培养学生的对字、词、句、段的积累习惯,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语文学科作为最基础的课程,其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对其他学科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发展起重要带动作用。
  2.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有限,此外受到家庭条件的限制,学生课外学习和补充的机会也较为贫乏。农村家庭条件的普遍情况,使得课外学习资料的补充有限。此外,学生家长中青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留在家里的老人没有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在学校的时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和吸收现有的资源内容,完成学生的学习需求。
  3.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农村小学中留守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家庭中也缺乏能够起到监管作用的家庭辅导。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利用好课上时间。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自律性,加强在校的学习效率,还能够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語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培养内容及方法
  就目前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具体需求来看,农村小学语文的学习习惯中,需求性较强的习惯及其引导培养的具体方案如下。
  1.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引导
  在语文良好学习习惯之中,最重要的一项学习习惯就是课前的预习习惯。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攒课堂学习的“源动力”,才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潜能的“爆发”。
  例如,在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时,笔者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里“画、析、设、问”的四步预习内容,首先根据诗歌内容画出诗人欣赏瀑布景观的画;之后先自行结合自己的作品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能说清楚自己“为什么画”;然后设置一个小问题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讨论;最后积累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提问。
  这样的课前预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通过老师的这种布置和引导,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做到自觉、主动的进行课前预习。
  2.朗读与背诵习惯的培养与引导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即普通话的教学推广问题。这与学生朗读与背诵学习习惯的养成与练习息息相关。此外,朗读与背诵习惯的养成既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犯法之一,多读多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复的朗读与背诵练习,也有助于血神对词汇及语句的积累和运用。
  再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采用“短时记忆比赛”“诗词接龙”“默写比赛”等活动,来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诵和背诵的练习。例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限时5分钟,让学生们对要求背诵的内容进行短时的记忆比赛,给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
  这样的引导练习,能够让同学们更积极主动的进行朗读和背诵,从而也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
  3.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引导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在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情况下,学生接触到的课外书籍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上与课下帮助学生多发掘一些符合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课外文章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充。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专注力的提升,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常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文章的扩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见解。例如:学习到《草船借箭》这一课时,笔者就影印了一些《三国演义》节选,布置成课下的阅读练习,让学生们更深入的去了解诸葛亮及其他三国人物,引导学生走进古典名著。
  由课本内容出发进行阅读素材的拓展,学生的接受度更高,阅读成就感也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学生自觉形成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
  【结  语】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终生受益。特别是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基础上,深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朱天梅.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7(3)
  【2】张琴.良好学习习惯从“头”开始——刍议新农村背景下小学生优秀语文习惯的养成【J】.课外语文:下,2017(3)
其他文献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树脂切片技术对蕨类植物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asiatica Fernald)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的形态和发育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颈卵器发生于雌配子体的
最近我看了国外一位老师的作文教学案例,颇有感触。有一堂课,老师作文的要求是:“选择一份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学生们都十四五岁,他们都按照要求去做了,一周后学生们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注意到这种作文形式注重生活材料的累积,老师不苛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走出校门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索时间,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会随意编造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认识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对课文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效率和意识,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以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词寻找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  关键词语 小学语文阅读 寻找  在进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分支,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责任。但在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校学生数目增多,与之俱来的一些问题包括学生数目庞大、素质层次不齐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以微博、微信等新的交流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微写作也由此逐渐进入到语文教学当中,适当的进行微写作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还可以让学生在坚持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及抒发情感的能力,因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写作练习方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微写作练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
【摘 要】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作文训练是重头戏。为了把平时教学和专题训练结合起来,省时高效地进行备考,就需要在平时做到海量阅读,厚积薄发,通过仿真演练,从标题着手,着眼全篇,在对比与总结环节上狠功夫下,梳理收获,快速提高。  【关键词】  海量阅读 仿真训练 精心分析 扬长避短 总结提高  高考备考阶段,是学生整个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阶段,针对性、模块化和模式化是其显著的特点。为了高效提高学生的
路见不平是常态,拔刀相助是本事。管与不管之间,全看你有没有能力让这事尽量公平。
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Schvek)根系分泌物及其主要成分1,3,5-三烯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苯酚和二者的混合液对伊贝母生长的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先导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新的观点、看法,针对学生开展系列的训练及拓展,促使学生在短期内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作文技能的掌握。文章针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教学  与一般的教学模式不同,小学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通过分步骤、分方法的形式,将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相
【摘 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抒发他们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学生 心理特点 初中 作文 教学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的懵懂状态,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正是由于他们青春热血,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导致在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