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重建的必要性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图书馆多年以来职业素养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内涵及重建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重建
  目前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出现的问题:职业道德意识缺失,服务意识淡泊;知识匮乏,实际工作、创新能力差,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操作技能。
  1.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等。
  2.目前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问题的原因
  2.1高校图书馆工作特点 作为高校教辅部门,图书馆与校其他部门相比,有严格的坐班制度,而且流通部要轮流值晚班,工作平淡、琐碎、且周而复始,还要保持良好的服务精神面貌。致使馆员中的部分人员心理极度不平衡,情绪易处于压抑的状态,一旦爆发便漠视应有的职业道德,吵架、怠工,整个部室人员之间也互不理睬,矛盾重重,严重影响到了日常工作。
  2.2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年以来随着高校绩效考核的不断严格,高校图书馆的各种考核如年度考核评优、职称晋升、定员定岗等等也在时时刻刻的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员工发现自身和工作的差距;绩效考核的核心是公平、公证,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努力使员工获得公平感,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感情效应。员工为了荣誉和名次明争暗斗,互相排挤,甚至成为少数馆员发泄私愤的途径,从而导致了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诱导员工出现了价值取向倾斜、心态冷漠、心理障碍增多等等问题,这也无形中营造了各种不和谐的氛围。甚至有员工怀疑领导的评价也存在不公,对评价结果极大的不满!对工作的忠诚度也随之下降。
  3. 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重建内容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献信息集散地,也是为本校提供教学和科研,和校外科研院所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读者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本校和当地的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在我国高校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据有关资料统计约2/3的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由此可见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职能作用日益突显。
  近年来,有关论述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文章已经很多,笔者认为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重建,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一是支配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待所从事的图书馆工作的敬业程度、职业责任、服务态度。二是反映馆员从业行为的职业价值观。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各种绩效往往是无形的。图书馆员应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正确看待职业的地位、待遇和荣辱,发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生与图书馆事业联系起来,在快乐的工作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热心的服务读者。并且图书馆员个体要在工作中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不计较分工的高低和不同,齐心营造和谐团队,还要在服务中真实倾听读者心声,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在工作在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提升。
  3.2职业技能素养(信息获取和服务的能力)
  职业技能素养是劳动者对本职业了解、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技能素养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实践经验、工作经历等等。一般说来,职业素养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图书馆员职业技能素养应包含文化知识职业修养和专业知识素养。文化知识是分门别类的,不具备某方面的知识,就很难出色的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如:没有法律方面的知识,就不能从事律师工作,知识又是有层次分明。所从事的工作越复杂,对从业者的知识素养要求就越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图书馆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对图书馆员知识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专业知识素养: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现代图书馆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这一特征又要求馆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学科馆员的出现就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专”“深”与“广”。因此,图书馆领导者要向学校申请,定期的轮流派出馆员进修学习深造。
  3.3职业创新素养
  职业创新素养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就是人改造世界,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自觉主动的觉察活动,它是人的高级主观能动性,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高级意识活动,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主体的内在动力,从心理学看,意识是指人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即人对客观现实凭借语言的自觉反映,也就是有意识的反映,创新意识可理解为凭借语言的自觉创造的心理活动,或创造新事物的自觉心理活动,或有意识的创造心理活动,也就是在创新欲望的基础上产生了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是人类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是创新思维持久和深入的内在力量。图书馆员的创新意识首先是要做到服务观念的创新,要牢固树立现代服务理念;其次是做到服务内容、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主动积极的创新性思维,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综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员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创新特殊能力、创新综合能力等内容。图书馆员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图书馆员要在创新活动中对其原有的智力因素实现有机整合,直接转化为高级智力因素;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图书馆实际工作中来,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要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要大胆使用新技术、新成果。从个人角度来讲,适者生存,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有为”才能“有位”。从图书馆角度来看,唯有集中具备较高职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素养的人才,才能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不断发展。
  4.图书馆员职业素养重建中的个人修为
  发扬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在人际沟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人格魅力的塑造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实践。面对各种挫折,最需要的就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正常的思维能力,把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反思。所谓反思是实践主体以自己的实践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是每一个人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分析自己在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不足以及改正措施。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职业素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给与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作为高校图书馆员,要严以律己,努力学习新技术,新知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读者”的服务宗旨,积极推动图书馆事业向着生机勃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鸿.比较视野下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图书馆建设,2011.11.
  [2]金丽萍.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图书馆,2012.04.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进行概述和评价,针对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法律性质界定、工作机理以及在实践中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结合上
目前,农村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发展的愿望尤其强烈.笔者认为,发展经济,唯一的捷径是艰苦奋斗,按照连续性发展规律办事,具体可分三步走.rn第一步,整治土地,搞好农业.江苏的华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这一年对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来说极不平凡,机遇挑战,压力与拼搏并存。在过去的一年里,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始终将“双保工程
2003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 2003年6月中旬,当央行121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发布后,有人说,房地产业的”冬天”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化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试点.从2013年3月起,经过两年多探索和实践,作
笔者所在的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的会计稽查人员在参与市审计局组织的“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活动的一次联合审计工作中,对一个事业单位的2004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在审
最近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下称《组织法》)有很多新内容,可能有的村官还存在疑虑。我就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以及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结合新《组织法
2007年3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三号主席令,正式对外公布.该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有关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外资企业在华享受20多年的“超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