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矢光前量子化方法研究K介子

来源 :原子核物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K介子的性质,通过基矢光前量子化(BLFQ)方法获得K介子的光前波函数(LFWF).使用的光前哈密顿量中包含了动能项、横向与纵向禁闭势以及夸克-胶子相互作用,其中横向禁闭势借鉴了光前全息量子色动力学(LFHQCD)模型的禁闭势.基矢空间包括领头阶与次领头阶的Fock空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只引入了奇异夸克的质量作为唯一额外参数,使K>介子的质量与实验值相匹配.基于K介子领头阶Fock空间的LFWF,计算了K介子的部分子分布振幅(PDA),其结果与量子色动力学(QCD)微扰论在零夸克质量近似下计算的结果相近.本工作得到的K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FF)与欧洲核子中心(CERN)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SPS)以及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NAL)的实验结果一致.从领头阶Fock空间的LFWF计算出的电磁半径与粒子物理数据表(PDG)的实验值相近.计算出的K介子部分子分布函数(PDF),QCD演化后,在实验能标下的K介子和介子中价夸克u的PDF之比与CERN-NA-003的实验数据在整体趋势上π大体相符.此外,在计算出的K介子PDF中,价夸克携带的纵向动量之比,,约为,这个/2/3数值与Bethe-Salpeter equation(BSE)模型以及密西根州立大学格点QCD(MSULat)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近.还计算了K介子的结构函数,发现与BLFQ考虑有效Nambu–Jona-Lasinio相互作用(BLFQ-NJL)模型的结果有显著差别.K介子的结构函数有望在将来的电子离子对撞机(EIC)实验中得到观测与检验.
其他文献
本工作给出了对248Cf中带的理论分析.这条带在实验中被观测到自旋和激发能高于4 MeV,因此2?25?该原子核在相应组态下裂变位垒至少持续到此角动量和激发能.就顺排性质和衰变特
对强子谱的研究有助于加深量子色动力学中色禁闭现象的理解.强子谱中存在诸多疑难问题,特别是2003年以来各高能物理实验上发现了很多难以理解的新的强子共振结构,其中大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