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

择期实施剖宫产术产妇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产妇均实施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预防性泵注甲氧明。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麻醉后3 min(T2)、胎儿娩出时(T3)、娩出后1 min(T4)、娩出后3 min(T5)、术毕(T6)心率(HR)及收缩压(SBP),T0、T1、T4时刻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水平及两组新生儿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Apgar评分。

结果

两组T0、T1、T2、T6时刻SBP水平及T0、T3、T6时刻HR水平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3、T4、T5时刻SBP水平显著较高,T1、T2、T4、T5时刻HR水平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中切及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1、T4时刻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水平及Apgar评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分娩前、后低血压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预防性泵注甲氧明,可显著降低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改善产妇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影响新生儿健康状况及血气分析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帕金森病蛋白7(PARK7)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根据NIHSS量表评分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4分)29例,中度组(NIHSS评分为4~15分)31例,重度组(NIHSS评分>15分)26例。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膜连蛋白A2(AnnexinA2)在健康女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差别。方法对正常内膜组、EMs患者在位内膜和EMs患者异位内膜三组进行免疫组织化检查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三组标本切片的阳性染色情况,分析其光密度值。结果AnnexinA2主要在内膜的间质和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表达,而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连续应用6周;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化疗,1次/周,应用2周后休息2周,再继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观
目的比较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193例未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内镜下胆管内支架植入引流术(ER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三种治疗方法分成ERBD组62例、PTCD组71例和胆肠吻合组60例,对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术后肝功能、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组)33例,另切除该两组神经(切断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上臂内侧和腋部及胸壁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胸大肌萎缩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122.3±30.1)ml比(125.6±29.4)ml]、清扫腋窝淋巴结
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可采用药物、神经调控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78例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内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和无MO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定量参数,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8例(39.74%)患者中31例出现MODS;MODS组白细胞介素
β-防御素作为一类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其在黏膜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鼻黏膜为其靶组织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这一机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设想通过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β-防御素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