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在老年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病情评价和治疗预后的价值.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在入院当天进行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40例患者入选,死亡10例,存活30例,病死率为2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钠、血渗透压、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53,P>0.05).入院当天治疗前死亡组APACHE 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1±5.4)分和(22.9±3.9)分(Z=-4.0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当天治疗前APACHEⅡ分值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血糖、有效血渗透压、血肌酐和血红蛋白不是死亡危险因素. 结论 APACHEⅡ评分有助于评价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B型利钠肽(BNP)对老年非心原性危重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EICU老年非心原性危重症患者70例,收集临床资料,检测BNP水平并随访患者28 d内是否死亡.结果 28 d内共有22例(31.4%)患者死亡,死亡组BNP水平的自然对数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6.4±1.2)ng/L与(5.1±1.5)ng/L(P<0.05),BNP预
目的 观察阻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OSAHS及OSAHS相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对6个OSAHS高发家庭的21例OSAHS患者及48例体检正常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计算机条带分析半定量检测单纯OSAHS组、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外周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根据食管内镜表现,将GERD分为3种类型:(1)常规内镜下食管下段无明显炎症及黏膜破损者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2)食管下端存在柱状上皮化生者称为Barrett食管;(3)食管下
期刊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物理学习的升华。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以及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策略  1 当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  物理是高中时期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抽象、系统的特
目的 观察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经手握式脉搏血氧监测仪监测后,将患者分为OSAS并存脑卒中患者32例;单纯OSAS患者36例;单纯脑卒中患者31例;无脑卒中和OSAS患者33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1)血浆VE
1帕金森病(PD)引起的异动症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哪些类型:A峰期异动症(peak-dose dyskinesias);B双相异动症(biphasic dyskinesias);C关期肌张力障碍(off-peroid dystonia);D呼吸变化、眼球运动障碍
期刊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偏实践动手操作的学科。需要做一些物理实验才能帮助我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理解。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也是在学生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时,因为好奇心的作用,会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一定的兴趣。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的好时机。利用的好会让学生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不会感到疲倦,而一直保持着热爱。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师;学生  物理这门学科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特征.我们对口服药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阿卡波糖及瑞格列奈进行治疗,以期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并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阴沟肠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的严重耐药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其主要耐药机制之一就是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1],尤其是质粒介导的AmpC酶,具有可在不同菌属细菌之间水平传播的特点,易导致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2].因此检测、分析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基因型别株对于研究和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有效地控制产酶菌株引起的感染,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