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2月,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作为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的相接之地,乌蒙山这个紧挨着“老大哥”武陵山片区第二个启动的扶贫攻坚片区同样备受瞩目。
正如毛泽东诗作《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描述,很多人都在想——乌蒙山何时能不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障碍?当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这个片区参考的模板,很多人都有信心,乌蒙山片区不会做得比武陵山逊色。
一年半的时间,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最多的省份,云南的扶贫攻坚工作一直在和当地的深度贫困现状比腕力。但四大片区都涵盖云南的现实也让该省的扶贫工作尤其是资金下拨常常捉襟见肘。
钱只是制约云南乌蒙山片区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还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发的自然灾害,金贵的耕地坝子,艰难的跨省合作等等难关,这一桩桩一件件,正不停地羁绊住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整体进程。
昭通尴尬
作为乌蒙山的腹地,“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是昭通旅游对外推广的一张名片。面对扶贫工作,乌蒙山依旧能展现他的磅礴,而昭通市却难以呈现他的神奇。

昭通有11个区县,10个都在乌蒙山片区内,也是云南乌蒙山片区涵盖区县最多的地级市。而唯一被单列在外的水富县,其地处偏远和百姓贫困的状况在当地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昆明市区,出租车司机一听记者提起昭通就说“那个地方太穷了,尤其是镇雄、威信、彝良这三个县的人来昆明找工作的话,招人的企业一听老家地址都不愿意招。”当记者问为什么时,司机答:“还不是那里人很穷,工资一天都不能拖欠嘛!”
今年5月14—24日,昭通市政协主席熊启怀带领彝良、镇雄、威信革命老区发展现状和实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上述3个革命老区县的6个乡镇9个行政村实地调研,走访调查贫困农户15户,并分别与县乡村干部召开座谈会。经过这次调研,调研组认为:当前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而项目资金不到位则是头等困难。

只有一个航班的机场
在昆明,很少有外地人将旅游目的地定在昭通,对于游客而言,磅礴的乌蒙山、神奇的昭通远远抵不上灯红酒绿的丽江和泼水狂欢的西双版纳。事实上,昭通的旅游资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和云南其他地级市相比,却相形见绌。大山包国家地质公园、金沙江旅游带这些昭通的旅游资源大多还处在“养在深闺”的阶段。
在昭通机场,每天只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云南分公司的一个航班,从昆明往返昭通。一百多人的机舱,很难能够坐满。记者在当地采访得知,从昆明到昭通的长途车票价在一百六七十元左右,而机票价格则一直是全价七百八十元。六百多元的票价差和每天只有一个航班的现实让很多人都选择乘坐长途车去省城,即使要多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实际上,这个每天只有一个航班的昭通机场并不是刚建成,相反,它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机场。该机场始建于1935年4月,1939年8月29日竣工,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后方战备机场。1986年初,机场停止使用。为扩大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1993年11月20日,昭通机场竣工复航。
自昭通机场复航后已经运行近20年,但航线稀缺和给昭通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却让这个机场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据记者了解,在昭通这个平坝稀缺的地级市,昭通机场占地达到了1957亩,距昭阳城区仅4公里,严重影响制约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同时,昭通机场还压覆着昭阳大型褐煤煤田总储量1/3以上的优质褐煤资源。机场的迁建势在必行。
目前,昭通机场迁建已经纳入该市“十二五”规划,同时也是市级扶贫规划中列出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鲁甸县是紧邻昭通市区的区县,随着片区的规划,“昭鲁一体化”的想法被渗透在了这份规划中,按照市级规划,昭通机场的8个迁建备选地址中,就有多处位于鲁甸县境内。
好事还是坏事?
“当初所有的县都想进入片区,现在所有如愿的县又在想什么时候能下来钱。”这是昭通一位干部描述的当地扶贫工作的现状。在昭通扶贫系统内,这并不是个人的感受和看法,而是大家只能干着急却使不上劲儿的地方。

2011年至今,国务院只对乌蒙山片区总体规划进行了原则批复,昭通市10年总体规划项目为6大项、29个分项、770个子项,总投资为14440.65亿元。按照这份市级规划,到2020年前,全市将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需要资金8428.66亿元,在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上需要资金3463.18亿元,在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项目上需要资金1539.7389亿元,在公共服务项目上需要资金681.95亿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需要资金28.50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需要资金298.6191亿。这其中,财政资金要投入5787.55亿元,社会资金要投入4485.12亿元,企业资金要投入4167.99亿元。这么多的资金,对于云南经济发展排名靠后的昭通而言,压力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2011—2015年的5年实施规划资金为9366.89亿元,经省直部门多次修改后压缩为最后的1458.85亿元,财政资金仅为637.23亿元,业主融资725.33亿元,群众自筹96.29亿元,而且到目前省政府尚未批复”。调研组认为,即使已经大幅压缩项目资金,但结合昭通的市情而言,压力仍存。
说到大幅压缩项目资金,昭通市扶贫办社会扶贫科科长戴波满脸苦笑。2011年起实施的昭通地区乌蒙山片区规划编制就是他一手负责的。在市扶贫办这个仅有20多人的政府部门,戴波和所有的人一样,经常要接手很多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 当年,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始编制,地处片区中心位置的昭通市很重视,各县区在上报规划项目和资金计划时,都格外踊跃。昭阳区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县级贫困区。2010年末总人口84.6723万人,农业人口69.9167万人,按照当时1196元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仍有26万人。当年财政总收入9.03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5.034亿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13.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9.21亿元。
按照昭阳区制定的区级规划,到2015年,昭阳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9.9%以内。
在扶贫资金专项投入上,昭通更是尴尬。一方面,云南省级投入严重不足。从2006年到2012年的7年,昭通市总计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7.25亿元,年均2.46亿元,但对于贫困改善所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市级投入也很低。自2007年开始,昭通投入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一直为700万元,没有按国家和省的要求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而增长。
从2012年云南全省情况来看,云南省有贫困人口1014.18万人,昭通有贫困人口194.81万人,排全省第1,占全省19.21%;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99828.47万元,昭通得到37042.59万元,排全省第3位,占全省的9%;全省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4.22元,昭通按194.81万贫困人口计算,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为190.14元;市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0万元,仅占上级投入的1.89%,排全省第13位。县区投入更是少,如威信县2012年投入扶贫的专项资金仅有50万元。由于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分期分批实施扶贫项目的做法,造成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更为突出,一些长期没有扶贫项目覆盖的地方更加贫困。
在昭阳区的北部,记者在公路两侧的平地见到了大量刚刚主体完工的民房,约有上千座。据当地人讲,农民因发觉会拆迁,便大规模地自建房屋,房屋不装修不住人,只是个摆设。在市级规划中,昭阳区和鲁甸县这两个相距不远,平坝相连的区县申报了相当数量的项目。从高铁到普铁,从高速公路到一二级公路,等等。项目申报表上很多项目的建设地均有昭阳和鲁甸的份。而很多项目,都需要土地作为支撑,农民们得到风声,都会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盖房等拆迁,而这样做无疑会大幅加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
“规划做了两年,一分钱见不到”,鲁甸县扶贫办主任黄国礼不住地给记者倒苦水,昭鲁一体化在鲁甸更多的只是公交车和道路的相接,其他的想法,更多是两个同是国贫县的兄弟县区的一个愿景。
“剧增的投入需求与实际投入缓慢增长的矛盾突出”是昭通大幅压缩项目资金的最直接原因。政协调研组认为,由于昭通市各项建设严重滞后,市、县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期望值较高,上报项目多、投资需求大,但国家不批复具体项目的投资规模,尚未设立片区规划实施专项资金,且省的投入有限,使得资金投入难以大幅增加,客观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投入不足的矛盾。

正如毛泽东诗作《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描述,很多人都在想——乌蒙山何时能不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障碍?当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这个片区参考的模板,很多人都有信心,乌蒙山片区不会做得比武陵山逊色。
一年半的时间,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最多的省份,云南的扶贫攻坚工作一直在和当地的深度贫困现状比腕力。但四大片区都涵盖云南的现实也让该省的扶贫工作尤其是资金下拨常常捉襟见肘。
钱只是制约云南乌蒙山片区的一个难题,除此之外还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发的自然灾害,金贵的耕地坝子,艰难的跨省合作等等难关,这一桩桩一件件,正不停地羁绊住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的整体进程。
昭通尴尬
作为乌蒙山的腹地,“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是昭通旅游对外推广的一张名片。面对扶贫工作,乌蒙山依旧能展现他的磅礴,而昭通市却难以呈现他的神奇。

昭通有11个区县,10个都在乌蒙山片区内,也是云南乌蒙山片区涵盖区县最多的地级市。而唯一被单列在外的水富县,其地处偏远和百姓贫困的状况在当地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昆明市区,出租车司机一听记者提起昭通就说“那个地方太穷了,尤其是镇雄、威信、彝良这三个县的人来昆明找工作的话,招人的企业一听老家地址都不愿意招。”当记者问为什么时,司机答:“还不是那里人很穷,工资一天都不能拖欠嘛!”
今年5月14—24日,昭通市政协主席熊启怀带领彝良、镇雄、威信革命老区发展现状和实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上述3个革命老区县的6个乡镇9个行政村实地调研,走访调查贫困农户15户,并分别与县乡村干部召开座谈会。经过这次调研,调研组认为:当前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而项目资金不到位则是头等困难。

只有一个航班的机场
在昆明,很少有外地人将旅游目的地定在昭通,对于游客而言,磅礴的乌蒙山、神奇的昭通远远抵不上灯红酒绿的丽江和泼水狂欢的西双版纳。事实上,昭通的旅游资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和云南其他地级市相比,却相形见绌。大山包国家地质公园、金沙江旅游带这些昭通的旅游资源大多还处在“养在深闺”的阶段。
在昭通机场,每天只有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云南分公司的一个航班,从昆明往返昭通。一百多人的机舱,很难能够坐满。记者在当地采访得知,从昆明到昭通的长途车票价在一百六七十元左右,而机票价格则一直是全价七百八十元。六百多元的票价差和每天只有一个航班的现实让很多人都选择乘坐长途车去省城,即使要多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实际上,这个每天只有一个航班的昭通机场并不是刚建成,相反,它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机场。该机场始建于1935年4月,1939年8月29日竣工,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后方战备机场。1986年初,机场停止使用。为扩大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1993年11月20日,昭通机场竣工复航。
自昭通机场复航后已经运行近20年,但航线稀缺和给昭通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却让这个机场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据记者了解,在昭通这个平坝稀缺的地级市,昭通机场占地达到了1957亩,距昭阳城区仅4公里,严重影响制约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同时,昭通机场还压覆着昭阳大型褐煤煤田总储量1/3以上的优质褐煤资源。机场的迁建势在必行。
目前,昭通机场迁建已经纳入该市“十二五”规划,同时也是市级扶贫规划中列出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鲁甸县是紧邻昭通市区的区县,随着片区的规划,“昭鲁一体化”的想法被渗透在了这份规划中,按照市级规划,昭通机场的8个迁建备选地址中,就有多处位于鲁甸县境内。
好事还是坏事?
“当初所有的县都想进入片区,现在所有如愿的县又在想什么时候能下来钱。”这是昭通一位干部描述的当地扶贫工作的现状。在昭通扶贫系统内,这并不是个人的感受和看法,而是大家只能干着急却使不上劲儿的地方。

2011年至今,国务院只对乌蒙山片区总体规划进行了原则批复,昭通市10年总体规划项目为6大项、29个分项、770个子项,总投资为14440.65亿元。按照这份市级规划,到2020年前,全市将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需要资金8428.66亿元,在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上需要资金3463.18亿元,在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项目上需要资金1539.7389亿元,在公共服务项目上需要资金681.95亿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项目需要资金28.50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需要资金298.6191亿。这其中,财政资金要投入5787.55亿元,社会资金要投入4485.12亿元,企业资金要投入4167.99亿元。这么多的资金,对于云南经济发展排名靠后的昭通而言,压力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2011—2015年的5年实施规划资金为9366.89亿元,经省直部门多次修改后压缩为最后的1458.85亿元,财政资金仅为637.23亿元,业主融资725.33亿元,群众自筹96.29亿元,而且到目前省政府尚未批复”。调研组认为,即使已经大幅压缩项目资金,但结合昭通的市情而言,压力仍存。
说到大幅压缩项目资金,昭通市扶贫办社会扶贫科科长戴波满脸苦笑。2011年起实施的昭通地区乌蒙山片区规划编制就是他一手负责的。在市扶贫办这个仅有20多人的政府部门,戴波和所有的人一样,经常要接手很多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 当年,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始编制,地处片区中心位置的昭通市很重视,各县区在上报规划项目和资金计划时,都格外踊跃。昭阳区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县级贫困区。2010年末总人口84.6723万人,农业人口69.9167万人,按照当时1196元的扶贫标准贫困人口仍有26万人。当年财政总收入9.03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5.034亿元,中央专项转移支付13.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9.21亿元。
按照昭阳区制定的区级规划,到2015年,昭阳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9.9%以内。
在扶贫资金专项投入上,昭通更是尴尬。一方面,云南省级投入严重不足。从2006年到2012年的7年,昭通市总计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7.25亿元,年均2.46亿元,但对于贫困改善所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市级投入也很低。自2007年开始,昭通投入扶贫开发的专项资金一直为700万元,没有按国家和省的要求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而增长。
从2012年云南全省情况来看,云南省有贫困人口1014.18万人,昭通有贫困人口194.81万人,排全省第1,占全省19.21%;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399828.47万元,昭通得到37042.59万元,排全省第3位,占全省的9%;全省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4.22元,昭通按194.81万贫困人口计算,贫困人口人均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为190.14元;市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0万元,仅占上级投入的1.89%,排全省第13位。县区投入更是少,如威信县2012年投入扶贫的专项资金仅有50万元。由于投入不足而采取的分期分批实施扶贫项目的做法,造成贫困人口与其他人群收入差距的扩大,贫困群体的相对弱势地位更为突出,一些长期没有扶贫项目覆盖的地方更加贫困。
在昭阳区的北部,记者在公路两侧的平地见到了大量刚刚主体完工的民房,约有上千座。据当地人讲,农民因发觉会拆迁,便大规模地自建房屋,房屋不装修不住人,只是个摆设。在市级规划中,昭阳区和鲁甸县这两个相距不远,平坝相连的区县申报了相当数量的项目。从高铁到普铁,从高速公路到一二级公路,等等。项目申报表上很多项目的建设地均有昭阳和鲁甸的份。而很多项目,都需要土地作为支撑,农民们得到风声,都会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盖房等拆迁,而这样做无疑会大幅加大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
“规划做了两年,一分钱见不到”,鲁甸县扶贫办主任黄国礼不住地给记者倒苦水,昭鲁一体化在鲁甸更多的只是公交车和道路的相接,其他的想法,更多是两个同是国贫县的兄弟县区的一个愿景。
“剧增的投入需求与实际投入缓慢增长的矛盾突出”是昭通大幅压缩项目资金的最直接原因。政协调研组认为,由于昭通市各项建设严重滞后,市、县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期望值较高,上报项目多、投资需求大,但国家不批复具体项目的投资规模,尚未设立片区规划实施专项资金,且省的投入有限,使得资金投入难以大幅增加,客观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投入不足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