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分析及措施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民办高校大学生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和谈恋爱,便成了大学校园里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认识和对待恋爱问题,直接影响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和处理,可以促进其健康的发展。反之,不但要贻误学业,有的甚至还要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恋爱问题
  
  古往今来,爱情是一个恒古的话题。人们用词藻来形容它、赞美它,爱情是那么神奇、那么甜蜜、那么绚丽缤纷、那么催人泪下。社会在进步,感情话题在大学中早已不是什么“禁区”。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在社会眼里,在父母老师眼里,这些稚气未退、看似成熟却远未成熟的“孩子们”是如何看待感情的?是如何“经营”爱情的?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结婚等问题?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承担爱的责任?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关注学生发展、实施学生管理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大学生爱情心理基本特征
  学生到了大学阶段,生理基本成熟,正经历着爱情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同时青年期有朝气,充满活力,是最有魅力、最吸引异性的阶段,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接触先进思想和理念较多较快,具有集体学习和生活特征的一个群体,具有自身鲜明的心理特征。
  初恋的纯真心理
  经历了十几个春秋的苦读和高考的“洗礼”,很多大学生发现自己第一钞秋玲次陷入了情感的冲击中,这第一次恋爱,来得快,没有征兆,似乎很急,大多数人猝不及防。
  (二)热恋的奔放
  经历初恋的相互了解,双方有可能从情爱向性爱发展,形成爱——性——爱的周期循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这一阶段会出现很多心理困惑或问题,处理得当,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习和进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双方特别是女生造成终生的遗憾和痛苦。
  (三)交往中的独特性
  恋爱中的男女生,喜欢单独行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带有“离群”的心理倾向。同时,大学生由于所处校园,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其爱情与成人不同,带有很多的浪漫性、幻想性、占有性。这个时期的男女生会产生对恋爱对象的占有欲和毫不掩饰的嫉妒、疑神疑鬼心理,唯恐对方与其他异性接触太多,这与性意识的发展极为密切。
  (四)爱情的矛盾心理
  恋爱中后期,大学生会出现自尊与自责、挫折与考验等矛盾心理。大学生还不完全成熟,在对恋人上不免会出现任性、霸道、固执、疏忽等问题,容易产生矛盾,恋爱也可能会受到双方家庭、同伴、老师的关注,会受到学习、就业等方面的考验,如何度过这些难关,是恋爱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常见的问题
  (一)单相思
  单相思,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单相思引起的心理困扰,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如郁闷、情绪低落、坐卧不安等。
  (二)网恋
  心理学家发现,在匿名的氛围中,人们容易在短时间内变的亲近起来。研究表明,通过网络相识,进而发展成恋人的恋爱方式在青少年中上升很快,特别是大学校园的网恋人数比率更高。网恋容易上瘾,而且一旦上瘾很难自拔,有的大学生甚至把网上爱情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网恋不仅严重影响学习,而且容易造成他们减少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性格变得孤僻,严重的人格分裂。网恋中的欺骗现象,对一些大学生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一些受到打击的学生,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甚至断送了一生。
  (三)恋爱焦虑
  面对情感问题,民办大学生恋爱心理冲突较多。多数对自己和同伴的情感选择处于矛盾心理中。在恋爱动机和需要、理想和现实“两极”选择的情境下,他们不知如何才能做出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而思虑万千、顾虑重重。少数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的问题,表现在适应生活能力差、自卑心理突出、压抑、依赖,内心渴望与异性交往,但又胆怯和不知所措,影响了他们与异性交往的能力,因此造成心理压抑。
  (四)游戏心理
  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差异性较大,因此学生在恋爱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有不良感情经历,或者有些人自我约束力差。上大学后在感情上表现随意,结交不良异性朋友,游戏人生。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成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影响: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民办大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校大学生数量在急剧增多。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提供完善的心理教育,甚至没有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使大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教育。
  (二)经济发展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在强化金钱观念、个人主义意识。社会上盲目追求物质利益的不良风气刮进了校园,动摇了“象牙塔”内众多学子纯洁上进的思想,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错位。
  (三)民办高校管理模式的影响:从民办高校看,高校大学生素质差异较大,学校在招生、就业及教学秩序、学风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退居次席”。
  (四)大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大学生个体特征反映出,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容易产生心理迷乱,情绪失控。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逐步加快,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大学生身为少数“社会精英”的自豪,而对前途渺茫,就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
  另外,由于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教养方式造成不良影响也是大学生产生恋爱心理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
  四、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措施
  (一)改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第一,应进一步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相关研究,全面、客观的把握民办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状况,为实践操作提供有效的指导。第二,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力度。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发展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学生引导到健康、科学的恋爱心理发展轨道上来,教会学生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向成熟期的过渡。
  (二)提高个体的情感发展素质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爱,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而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气候,一种需要我们终身学习、发现和不断前进的活动”提高自身情感素质是优化民办高校但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要关注和重视自己的情感发展,任何回避或压抑自己恋爱心理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身心发展;要客观认识健康情感在促进学习、生活和未来人生的重要性;要积极学习相关情感知识,学会处理情感困惑和问题。
  第二,要树立科学的爱情观、婚恋观。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感情,判断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一时的狂热迷恋;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人和他人的关系,不是一味沉迷于感情旋涡中而影响学习和生活。在大学,应摆正情感和学习的位置,明确坚持学业首要的观点,把学习与未来联系起来,要认识到学习和发展是爱情赖以生存和美满的基础条件,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做法,不仅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
  第三,培养爱的能力。恋爱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它是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体现了一个人的追求,它需要独立的人格,能够体贴、关怀和尊重他人。还需要有让所爱的人得到幸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申小莹、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淑兰、徐浩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交往心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安时勿忘危、存时勿忘亡、治时勿忘乱.国家安全是现代人类所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在此方面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这里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儿童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据观察,儿童在就诊时因害怕会不配合医生的治疗,且普遍家长的口腔知识储备较低.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