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走出“低谷”之我见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是一条河,应世世代代相传,可是目前我国民族音乐已经进入了“低谷”时期,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外国音乐的进入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冲击和当今中国民族音乐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为我国民族音乐走出“低谷”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学;低谷;困境;措施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8-0069-03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流行音乐走向市场化、经济化,而中国民族音乐却不断受到排挤,逐渐走向下坡路。虽然近些年来也提出了“尊重多元文化”的观念,实则仍是欧美日韩和港台的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占据主流地位。然而由于民族音乐在多元化中的占有比例严重失衡和不足,导致我国的民族音乐面临着“边缘化”、“靠边站”的趋势。并且我国的很多的地方戏曲、曲艺和少数民族的民歌更是濒临着灭绝的状态,造成了生存的困难,而这些民族音乐恰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却面临着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为严峻和残酷的挑战。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现如今,我国的民族音乐已然进入了“低谷”期,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从产生到发展,然后到灭亡,旧的事物总会被新的事物所代替或覆盖,彻头彻尾讲究的是“适者生存”。诚然是这样,但是作为“业内人士”(民族音乐学学者)的我们来讲,我国很多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虽一直在本村落或部落传承,但由于传播能量极小(甚至不被世上大部分人所知),近些年又受到现代社会的科技化、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无辜的走向没落,到了现在,有些民族的年轻人都已经不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例如现在满族人会说满语和会写满文的人已经屈指可数,而各少数民族的民歌通常与语言的韵律相联系,这就给我们民族音乐学学者对其民歌歌曲内容的研究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同样也抛出了一个问题,对于业内来讲都清楚,很多的民族民间音乐通常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而语言缺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承的问题。现在我国民族音乐面对的诸多问题都已导致其进入了“尴尬”的境地,作为民族音乐学的学者,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于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进入“低谷”的原因应做出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民族音乐走入“低谷”的原因及当今所面临的困境
  (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外国音乐的进入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冲击
  1.学堂乐歌时期
  早在19世纪初,清政府为即将覆灭的命运,被迫接受部分“维新派”主张,新型的教学体系学堂乐歌得到了政府支持,外国音乐、音乐理论、音乐教育体系、音乐创作开始进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得不从主流地位走下来。而学堂乐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大部分照搬了外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大量引进西方音乐和日本音乐作为歌曲曲调,使得中国古代“口传心授”、“传子不传外”的传承模式被迫改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学堂乐歌运动也颇具局限性,因其运动政治功利目的极端化,使其该运动在诞生之初就忽视了音乐艺术属性的印记。同时也因受其该运动的影响,使得国人看待中国传统、中国传统音乐普遍存在歧视观念,迫使作品缺乏其个性与民族性。
  2.“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举起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而“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并且“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音乐也达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大多都经历过出国留学,萧友梅、赵元任都曾学习西方作曲技法,并且运用西方作曲技法、民族固有思维创作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例如萧友梅的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新霓裳羽衣舞》、赵元任的歌曲《卖布谣》等,萧友梅在德国留学时期也曾创作过具有西方古典音乐特点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而赵元任创作的大型声乐曲《海韵》,在其风格上也接近欧洲的清唱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另一位作曲家黎锦晖,创作了很多的儿童歌舞剧,典型的作品有《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葡萄仙子》等,为儿童音乐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他也是流行音乐的鼻祖,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形式,他创作流行音乐作品有《毛毛雨》、《桃花江》、《我侬词》、《特别快车》等。由上述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创作,是新的传统音乐创作开始出现,西方的创作技法、作品也同样开始出现,同时还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形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早在学堂乐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民族音就受到西方音乐和日本音乐的影响,传统音乐也为西方音乐做出让步,同时形成了国人对传统音乐的其歧视观念,传统音乐发生新的改变,形成新类型的传统音乐。流行音乐形式的出现同样为民族音乐的发展暗藏潜在的威胁。可见,我国民族音乐现在面临的困境早已在历史上就播下了种子。
  (二)当今中国民族音乐所面临的困境
  1.当代人音乐观念的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音乐走向市场化、经济化,欧美日韩及港台流行音乐在生活当中大量涌现,似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更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很多年轻人认为流行音乐更能反映年轻人的心理、张扬其个性。古典音乐的“高雅”也获得了更多的受众群体。流行音乐中的R&B、HOUSE、Britpop、Trip-Hop、Rap、Gangsta、Synth Pop等在生活中可谓是无处不在,而流行歌曲更是传播之广泛,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近些年来追星族自杀事件频频出现,可见有些歌迷已达到痴迷、癫狂的地步。而贝多芬、肖邦、李斯特,以及青年钢琴家李云迪、郎朗、王羽佳等及其演奏作品也都是年轻人经常谈论的对象,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却是落后的、不符合时代的,似乎与现在的年轻人毫无关联,也正在渐渐地淡出年轻人的世界。   2.政府保护力度不够
  近些年来,我国的地方戏曲、曲艺、民歌等中国传统音乐及少数民族音已经处于死亡或“抢救”状态,评剧、豫剧、川剧、秦腔、吕剧、沪剧等地方戏都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曲艺类的京韵大鼓、天津时调、河南坠子、苏州弹词、陕西快板等等,现在也并不常见;曾被广为传唱的云南民歌《猜调》、《绣荷包》、《耍山调》、《小河淌水》,现在也已不像以前那样火热,就连被称作是“瑶族音乐文化典范”的《蝴蝶歌》现在也是不被广为熟知。可见,地方政府对文化部门其缺乏宣传力度、研究力度、保护力度,并且存在投入经费不足的问题,也使其组织研究人员、宣传人员等各项工作难以实施。
  3.民族音乐后继乏人
  依照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传统音乐的地位下滑严重,而少数民族音乐的地位更是下滑得厉害,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其民族音乐的环境、生活习俗也随之改变,劳动失去了场所,机械代替了人工,这样不仅环境受到破坏,失去了传承人,同音乐音乐形式流失,因此受之影响的就有森林号子、船渔号子等民间音乐形式。而民族音乐的传承、弘扬后继乏人,也是当今一个重大问题。依托“口传心授”的形式,想要把“活”的艺术形态保留下来,是当今比较脆弱的部分,而持有音乐文化的人也面临着老龄化严重,民族音乐濒临失传的问题。据统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地方剧种高达52个种类,仅过了短短20年就剩下28个,可见流失速度之惊人。
  二、民族音乐走出“低谷”的具体措施
  (一)政府及学校
  1.政府应加大民族音乐的保护力度
  首先,国家文化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应加强各地区的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国际交流,并建立非遗传承的基础设施,其设施包括博物馆、传习所等,因为它们承担着非遗的收藏与展示、研究与传习的任务等,
  其次,政府应加强民族音乐的宣传工作,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歌·中国》等栏目都应将少数民族音乐带入社会公众视野,并且充分利用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充分传播少数民族的新兴力量。
  再次,政府应支持各地区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展,尊重其民俗仪式和信仰,保护其原生态环境,对特色文化形态划定区域,进行整体的生态区保护。
  2.学校教育
  首先,应将民族音乐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整音乐教材,适当增加民族音乐模块知识,搭建语言平台,使少数民族学生熟练掌握本民族语言,了解本民族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汉族的学生也应学习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学唱少数民族歌曲,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传统音乐。
  其次,在高校中开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程,收集、整理本地区的民族音乐,以专题的形式为学生讲解或以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发挥好学校的传播和传承作用。
  (二)作为学者角度建议
  1.有效保护民族音乐传承人
  首先,民族音乐传承人作为转播、传承的主体,应加以保护。一直以来,只注重了对音乐本身的保护,却忽视了传承人的保护。由于社会对民间艺人的关注度较低,很多艺人可能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创作及传承中来,有的时候可能要忙于生计。所以,政府或文化部门应加大保护经费的投入,让艺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传承中来。
  其次,可以邀请一些技艺高的民间艺人来各大高校讲学,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报酬,这样就既可以解决艺人的生计问题,又可以达到传承与传播的目的。
  2. 民族音乐学学者应做好本职工作
  首先,收集、整理、研究是民族音乐学学者的本职工作,民族音乐学学者应积极申请关于民族音乐的科研项目,对即将死亡或流失的民族音乐进行及时的“抢救”,并向有关部分反映其情况,政府也应及时对其加大保护力度,立设专项经费,完善管理机制。
  其次,民族音乐学学者在搞研究的过程中应不忘初心,立于本职,实事求是做好学术研究,注意学术道德,克服种种困难,坚守自己的学术阵地。
  结语
  如今,我国民族音乐已进入“低谷”期,民族音乐从形成到兴盛,再到“低谷”,经历了每一个过程。不仅仅是历史因素,它也经历了全球化的压迫,使得现在遇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民族音乐学的学者,我们应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担起责任与义务,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国民族音乐走出“低谷”做出努力。
  [参 考 文 献]
  [1]王学仲.试论民族音乐观念的危机[J].乐府新声,1992(01).
  [2]刘桂腾.“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音乐的保护问题[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03).
  [3]陈业秀.中国民族音乐及其教育困境的生态学分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3).
  [4]樊祖荫,赵塔里木,徐天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开发的现有策略与当前困境[J].中国音乐,2015(01).
  (责任编辑:章若艺)
其他文献
The online cultural week entitled"Mid-Autumn Festival: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presents a series of online events to share characteristic Chinese culture and t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都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出版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分析出版融合发展的概念、意义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知”、“觉”教育,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JGK型绞车电控系统以工业控制数字计算机为核心,完成了模拟量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可编程序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阐述了JGK型绞车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总结了使用中常见的
现在学生的学习都过于的劳累和紧张,因此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重要,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尤其是中学生,现在阳关体育理念已经逐渐的深入到了初中体育教学当
随着国内音乐教育逐渐国际化,声乐与钢琴的合作也越来越普及,结合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能力与学校的发展,发现培养学生钢琴伴奏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与声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对高校多元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阐述了多元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
Mid-Autumn Festival events lunched by China Cultural Center(CCC)in Mexico brought a Mid-Autumn Festival cultural feast with culture,tourism,customs,etc.,to Me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