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朵白云为师——散句选

来源 :西部(新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r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我不了解爱情、艺术、诗歌,它们一定是莫名其妙、毫无缘由的事物.尽管如此,真正神秘的仍然是生命,是纯洁高贵的灵魂,是勇于面对世界的赤裸之心.rn2.没有任何人能够撼动我们,终其一生战斗着的是自我,它清醒又顽固,干净又慈悲,总如一片雪花一样的优雅.
其他文献
学习古文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语文高考大纲
我的人生是从一道木门出发的,我在那道门前拍下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那是一道红漆斑驳的木门,中间是两把圆形锁。照片上我站在门里,只探出半个身子,头发梳成两个羊角辫,微微地荡着,棕色的大眼睛闪着晶亮的光芒,也许正望着门前通向远方的路。这张照片是回家探亲的堂叔给我拍的。那么多年了,我几乎都忘记这张照片了,整理抽屉时突然翻出来,轻轻擦去上面的落灰,竟突然发觉,门中的少女被来自遥远时光的回声击中了。  这道红
期刊
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单调、枯燥,很多学生还不够重视.为了帮助学生乐于且易于记忆三角函数特值,作者用Expression Blend 4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也是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
杜永利,生于1990年10月,河南修武人。散文、小说见于《西部》《作品》《延河》《福建文学》《青年作家》《牡丹》等期刊,部分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转载,并入选《2016民生散文选》《2017年中国随笔精选》。曾获“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征文大赛散文组二等奖、诗歌组优秀奖。  我从事的是机械绘图工作,但从小喜读书,爱写字。认为散文写作是贴地飞行,既有根系的牵绊,又有抬升的轻盈;而文字是自身在大地
期刊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21世纪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创新精神的人.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这就要求他们有发达的智慧和创新的精神.学生的智慧、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首先要求教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washback or backwash)一般被定义为考试对教与学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反馈作用.在我国,初中生学业水平测试是仅次于高考的国考,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影响很大.
谢宝光,1990年生,江西南康人。著有散文集《捡影子的人》。  写作中,我更深入地触摸到了自己的双重人格。我虚构了一个人,而这个人又反过来混淆着我的日常生活。我时常摇摆在这样的虚实之间,瞳孔婆娑,恍惚中,谁喊了一声。当我准备写字,两个人便开始在我的体内穿梭、扭打,抢夺着纸上的话语权。他们中,一个庸常无力,另一个却极力扮演智者勇士;一个了无生趣,另一个却巧舌如簧;一个凌乱不堪,另一个则披星戴月极力修
期刊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卢梭  陀螺  大多数人都在用力活着……直到断气。  有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努力,因为习惯或一种神经未察觉的惯性频率,会让人忘记休息。这是一种纯真的麻木,像陀螺,一旦他们习惯了那快的节奏,身体便多多少少难以抑制地按轨道动起来,哪怕感觉到累也不停止。  人是普通的,大多数的人是普通的,他们按照一切的普通习惯而活,因为他们太累了,或因为累得麻木了,简直依赖习
期刊
王东旭,90后。作品散见于《散文》《作品》《散文选刊》《美文》《塞上》等。作品收录于数十本纯文学合集。已出版散文集《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谁不是咬牙坚持才赢得掌声》等。  我始终相信,文学就是对于生活的轻描淡写,任何过多的形容与修饰都会显得多余。崇尚自然与朴实,用笔克制内敛。希望读者阅读到我的文字时像是寻到了村口那棵有喜鹊窝的老树,像是寻到了一盘暖炕以及炕上一块掉漆的小方桌。  我们西北这一片地方把
期刊
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里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