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增材制造数值模拟技术发展

来源 :航空动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金属增材制造是增材制造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现已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发展相关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深入理解其复杂物理过程与优化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工程意义。与传统减材制造(切削、磨削等)和等材制造(铸造、锻压等)的材料加工方式不同,金属增材制造依据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据,通过光源或高能热源等将离散材料(粉材、丝材等)逐层累积制造实体构件,是一种自下而上叠加材料成形的“自由制造”过程,有望成为实现航空发动机等高端工业装备结构跨代提升的一条关键技术途径。
其他文献
三维建模与实时碰撞检测是实现仿真培训系统的两个关键技术。利用3dmax建立几何模型,从3ds文件中导入图形元素,利用OpenGL的几何图元构造三维模型。通过建立包围盒树,采用基于包络树的碰撞检测算法实现碰撞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提高了虚拟环境的真实性与内存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快速实现碰撞检测,达到实时性要求。
期刊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解决当前以照料需求为主的养老等问题,互助养老被寄予厚望。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通过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新农保对互助养老的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领取新农保的农村老年人,其互助行为增加了52.4个百分点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减少农业劳动时间和提升幸福感是新农保促进农村老年人互助行为的重要机制;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对现有的三维CAD技术进行分析,发现三维CAD技术应用在机械产品制造之中,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设计错误和制造成本。然而,在实际操作期间,三维CAD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门槛和资源需求的提高,为此,要想充分发挥三维CAD技术的优势,需在培训机械工程师的同时,加强技术支持和发展
期刊
报纸
<正>2月8日,巴基斯坦举行国民议会(议会下院)和省议会选举,并将由此产生新一届联邦政府及各省政府。巴基斯坦国民议会现有336个席位,其中266席由普选产生。计票结果显示,在普选席位中,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穆盟<谢>)赢得75席,巴基斯坦人民党(人民党)赢得54席,另有101名独立候选人当选,其中93名受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正运党)支持。
期刊
经济的发展使机械设计应用了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促使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当前CAD被广泛应用在机械设计中,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不仅促使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也满足了机械设计要求,在未来CAD将会向着更高技术水平发展。因此,文章分析了CAD软件在机械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CAD在机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促使机械设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从而推动机械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目前地处偏远的低渗透油田常采用拉油、环状掺水及单管电加热的集油工艺,选择适合的站外集油工艺成为节能降耗的关键。以某偏远低渗透油田的产油区块为切入点,探索该区块的拉油、环状掺水和单管电加热集油工艺的适应性。经研究得出,在水力、热力条件均能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从降低能耗的角度,宜采用环状掺水集油工艺;从降低一次性投资的角度,宜采用拉油工艺;从降低产能周期内的10年费用限值的角度,需进行综合对比。对于研究
期刊
本文以NY学院为例,选取2022年录取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考生在填报志愿及选择专业过程中信息获取的渠道及影响志愿的因素等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发现网络新媒体已成为考生了解大学的主要渠道;教师推荐是考生志愿填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借助创新媒体,制造学院具有泛影响力的关注热点,拓展学生及家长关注学院的渠道。在聚集关注后的前提下,围绕学院师资、教学、实践、就业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打造
期刊
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的增加,气缸盖在运行过程中所承受的温度和应力也增加,因此蠕变损伤预测需要考虑准确的蠕变本构模型和参数。针对蠕墨铸铁(Compacted Graphite cast Iron, CGI)气缸盖大范围的温度和应力工作条件,开展温度450~550℃、试验应力100~300 MPa条件下的CGI蠕变试验,进行表征宽幅温度和应力下CGI最小蠕变速率的蠕变本构模型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与较小的
期刊
通过930℃下保温2h的扩散渗工艺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Al-Y渗层,采用SEM、XRD、EDS分析了渗层的组织结构及相组成,对比研究了TiAl基体及渗层在1000℃下的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下制备的渗层厚约为53μm,具有复合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TiAl3、TiAl2浅表层,TiAl3中间层和TiAl2内层,且渗层与基体为良好的冶金结合。高温氧化试验表明:TiAl基体氧化过程中形成的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