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所)建设调研报告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z1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为非遗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非遗传习馆(所)成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2020年7月21日—8月6日,渭南市非遗中心对渭南市十个县(市、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所)的传习体验设施体系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建设规模、经费来源、人员构成、藏品保存、社会服务、传习情况、发展状况、存在问题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所)建设基本情况
  渭南市非遗保护工作在各级领导支持下起步早,非遗保护工作位于全省前列。2010年9月1日建成全省首家非遗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2014年搬迁至三贤路市文化艺术中心大楼,更名渭南市非物质文化展示传习馆。传习馆占地1300余平方米,展品近万件,展品覆盖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15项、省级109项、市级311项,并巧妙运用数字化声光电系统,实现互动式展示,系西北首家数字化非遗展示传习馆。传习馆每年组织各类传承活动50余场次,接待中央、省、市级领导,华侨,港澳台胞,国际友人,学生及各界群众参访达4万余人,2010年被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命名为第一批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3年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渭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2017年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现已成为我市展示、传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在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的带动引领下,各县(市、区)也相继建成非遗展示传习馆(所)。
  渭南市的传习馆建设发展状况基本良好,十个县(市、区)非遗中心对非遗传习馆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传承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非常热情,免费为学员传授技艺。截至2020年6月底统计,渭南市共有109个非遗传习馆(所),县级以上授牌88个,21个未授牌。面积总计51852平方米,珍贵藏品万余件,保存完好。场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免费传习,年传习人数达39980人次。2019年度传习人收入6000余万元。
  其中综合性非遗传习馆(所)10个,由政府出资建设,藏品以征集捐赠为主,非遗中心专人负责管理,面积共计3790平方米。非遗单项展示传习馆(所)99个,由个人出资建设,藏品由个人提供,个人管理,面积共计48035平方米。非遗传习馆(所)已成为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核心阵地。
  二、好的做法
  (一)规范制度,统一管理
  制定科学规范的制度,统一管理传习馆(所),科学有效开展传承活动。大荔县文化馆对全县8个传习所在授予牌子的同时制定了《传习所管理制度》《大荔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职责》。合阳跳戏传习所、大荔同州梆子、阿宫腔传习所等有健全的传习管理制度,特别是珍贵的曲谱、剧本在传习所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下完好保存,这些是不可复制重生的文化财富。个别县对传习场所理解模糊,制度不完善,需要改进。


  (二)非遗传习馆(所)是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重要场所
  青少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力量,培养青少年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参观+体验+研学,青少年零距离接触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传播传承。
  1.非遗传习馆(所)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一个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摸清它的前世今生,才能继承发扬。万盛园酱菜传习馆由传承人宋岗山旗下的潼关万盛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修建。2017年对外免费开放。展馆分为五个部分:“传承谱系”“工匠精神”“技艺雕塑”“荣誉成果”“包装体验”。展示文物、实物近100件。其中镇馆之宝“官酱园”牌匾为清政府(山西)河东巡抚于道光五年授予当时万盛园酱园,极为珍贵。用硅胶雕塑群还原酱菜制作技艺全过程,观众可在传习馆体验晚清民国万盛园酱园酱菜制作和包装技艺,感受酱菜文化。
  2.研学旅游促进非遗传播传承。华州皮影传习馆由渭南市华州区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管理,位于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覽园中,通过皮影保护传承推介、传统及创新皮影戏演艺、手工皮影制作、工艺推广、皮影博物陈列参观、文化艺术交流传播、传承人培训、研学实践等,来宣扬民族文化自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文化与旅游的不断融合,融非遗、旅游、教育于一体的非遗研学游渐渐兴起。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对非遗的热爱,促进非遗的传播和传承工作。
  3.传习所使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常态化。引领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非遗项目所在地大多在农村,青少年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时间。蒲城庆兴陶瓷烧制技艺李德勤传习所位于蒲城校外活动中心,这样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在传习所常态化学习传统文化。像红拳、剪纸这类项目将传习所变为流动的传习所,将非遗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中,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非遗传习馆(所)成为“非遗+扶贫”的重要阵地
  2018年国家提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扶贫”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土壤,带动群众创业就业,使一些非遗项目在濒临困境之时绝地逢生,重新焕发生机。
  1.临渭草编传习所位于桥南雨露社区巧娘合作社内,草编传习所免费培训周边群众,吸纳解决周边人群就业,其中累计解决贫户300多户2000多人。传习所集加工、生产、培训、参观、体验为一体,如今桥南、崇凝一带形成了村村是工厂、户户是厂房、家家是巧娘的发展局面。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市,还销往国外。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草编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2.蒲城土织布张玉女传习所由蒲城县玉女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女创办。她自幼学习织布技艺,大胆创新,使土织布焕发新时代的活力。2008年成立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26户,年产值达2000万元。张玉女和她的玉女们,凭着对非遗项目土织布的热爱,怀着把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传下去的信念,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用爱心和信心传承土织布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   3.澄城水盆技艺传习所牌子悬挂在澄城水盆羊肉会斌总店。王会斌开店35年来,门下的徒弟有百余人。自从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他积极响应号召,率先组织举办水盆羊肉技艺提高班,动员徒弟、同行优先招募贫困人员学习。2020年春节后受疫情影响,会斌羊肉店停业期间,对所有员工按月发放基本工资,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助300元,贫困员工增加500元,让大家的生活得到保障。
  (四)吸纳有识之士,为传习馆(所)发展注入新思想
  大多传承人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有限,固守传统,对于发展传承的困境他们无能为力。吸纳有识之士,为传习所发展注入新思想,助力非遗传承保护。这也为我们以后评审传承人提出思考,传承人除了技艺精湛,更要有发展传播传统文化的能力。
  1.仓颉轩是仓颉传说的传习所之一,成员大多是退休干部及热爱仓颉文化的文化人,这些人具有搜集、研究、整理仓颉文化的能力,他们编写出版仓颉系列文化书籍12部,为弘扬仓颉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吸纳文化人进入传承人队伍,讲好地方故事。
  2.富平柿饼、石灰窑水晶饼、蒲城麦秆画等项目传承人在继承传统的技艺之外,还具有敏锐的市场营销能力,这些人创办公司,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也要防止传承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跳出原生态,改变根本,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号为自己谋利益。
  3.传承人薛宏权在皮影制作、创新编排、营销策略上,赋予皮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元的文化内涵,使华州皮影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青春的气息。薛宏权和他年轻的创作团队,先后创排了“走太空步”的《迈克尔·杰克逊》、“水袖炫技”的《丝路风》等,又引进激光投影仪、数字调光台等一些高科技舞美设备,打造皮影动漫剧《哪吒闹海》,使古老的皮影戏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三、存在的问题
  各县(市、区)的传习场馆建设虽然初具规模,但仍面临发展困境和问题。
  (一)傳习馆(所)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不规范
  传习馆(所)的建设大多是传承人自己出资建设,设在自己家中,根据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及个人的经济能力建设,建设规模各不相同,规划不是很合理,对藏品的保存要求不高。建议传承人在建设时充分听取当地非遗中心的建议,避免浪费资金,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传习馆(所)与城市建设发生矛盾
  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建设发展发生矛盾。蒲城杆火技艺、富平石刻、秦源影雕黑陶由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从环保、安全方面考虑,其发展和传承遇到了阻塞困难。政府要谨慎处理城市建设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既要保护好环境,也要保护传承好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基层组织阻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非遗项目源于农村生活,村、镇委员会对传习所的支持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合阳跳戏、花苫鼓等非遗项目传习所设在村委会,传习场所让传统文化有了发扬光大的土壤。由于村委会不批准开展传习活动,华山红社火、天芯子等项目的传承发展遇到了阻碍。
  四、思考和建议
  (一)政府主导,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非遗传承有其特殊性,不能全靠个人力量,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并给予经济支持。政府出台政策,多部门合作,整合资源,依托公共文化设施、文物建筑、旅游景点建设非遗传习馆(所)。
  (二)举办培训交流,提高传承人素质
  一是培训传承人熟悉政策法规,明确权利和义务。二是为传承人提供培训交流平台,传承人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更有利于传习所的健康发展。
  (三)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考核
  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教育素材,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加强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建设,搞好传统文化教学。在中小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中。
  非遗保护工作是一项伟大长久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非遗传习馆(所)传习体验建设体系,使其更好地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重要作用。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其他文献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甘肃宁县皮影雕刻技艺属于西路皮影,主要技法以转刻和拉刀为主,作品中的人物线条流畅,造型精湛,结构紧凑,大方美观,使黄土高原上的原生态艺术重放异彩。  我是宁县皮影制作代表性传承人杨自学,从1980年开始制作皮影,历经40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级会展并获奖。  1977年12月,我高中毕业,拜本乡皮影艺人杜景儒为师。我聪明勤快,悟性颇高
期刊
摘 要:《受戒》是汪曾祺寻根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用轻柔的笔触描写了小英子与明子朦胧且充满着诗意的爱情,并叙述了作品中表现出的和谐的生活方式。在小说中,处处体现着作者对自然的生命与人性的追求。立足于文本分析,从合乎自然的生命样态、纯真质朴的朦胧爱情及和谐诗意的生活环境这三部分去分析作品,并探讨其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生命;爱情;汪曾祺  汪曾祺是寻根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1940年
期刊
一  这两天,王英的精神状态近乎崩溃了!  原来他和何霞定的结婚的日期是国庆节,现在已经是九月十號了,妈妈天天打电话催问他结婚的事,他给何霞打电话不是关机就是语音播报“你拨打的电话正忙,请稍后再拨”。发微信吧,不见何霞只言片语回复!结婚,对个人讲是人生大事呀,你何霞不知道?我王英更不愿意让妈妈为我的婚姻整天牵肠挂肚、伤心流泪啊!  倏然,有一次微信聊天,何霞告诉他,她在宁陕县城遇见在大学拼命追她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认识到想要培养优秀人才就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欣赏型探究对于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浙江宁波方桥小学便是在这种欣赏型探究中发展起来的,不仅改变了学校的教学制度,还实现了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欣赏型探究;小学教学改革;剪纸  欣赏型探究能够在教学中提高人
期刊
摘 要:2019年底,由英国当代剧作家马丁·克里姆普改编,杰米·劳埃德执导的现代版《大鼻子情圣》登陆伦敦西区的剧场剧院。这部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家埃德蒙·罗斯丹的名剧,一改原作的浪漫、典雅、繁复的情节,转向语言本身的力量和它所呈现出的现代思想锋芒。毫无疑问,改编者赋予经典剧本全新的面貌,将经典复活在当代剧场的语境中。  關键词:经典改编;《大鼻子情圣》;当代剧场  《大鼻子情圣》[1],又名《西哈诺·
期刊
时间:当代。  地点:某政府大院。  人物:  杜保安——男,三十多岁,大院车位保安。  张秘书——女,三十多岁,领导秘书。  姜 莉——女,四十多岁,企业家、劳模。  司 机——女(可由张秘书换装后顶替)。  杜保安 (上)哎,你走好,欢迎下次再来办事。(对观众)政府大院当保安,专管车位停和占。官位不大像芝麻,见风使舵玩得转。  张秘书 (夹公文包匆匆往办公室走了几步,又回)保安  杜保安 到!
期刊
摘 要:梁启超,身上凸显兼有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的多重性质,不仅引入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作为中国近代美学家和文学家将先进思想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了我国近代美学思想的新篇章,梁启超无疑是我国近代美学思想教育第一代重要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而如今的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从诞生到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来讲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一门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艺术学科。本
期刊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  俯仰中华上下五千年,笔墨纸砚、唐诗宋词、京剧昆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如星河的宝贵文化财富。它是日月星辰,挥洒光芒,生生不息。它亦是坚实铁坯,经得起烈火灼烧,千锤百炼,誓死不屈。有人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
期刊
摘 要:头牌菜是指地方菜系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菜品或系列菜品。令人欣慰鼓舞的是《千年陕菜》首次精准推出陕西美食的头牌菜——鸡米海参。  头牌菜这个概念的提出和推出,是《千年陕菜》的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烹饪餐饮研究的重大成果。头牌菜是烹饪餐饮重要的概念和内容,对菜系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对烹饪餐饮行业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尤其对陕菜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必将载入中国烹饪发展史,影响深远。 
期刊
摘 要:陕西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性;多样性  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百万年前,蓝田人已在这里繁衍生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在这里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