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意义、原则与路径——以中等职业学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例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落细人才质量保障机制的需要.要坚持育人为本、把握方向性,落实标准、确保规范性,立足校情、创新本土性,校企研发、增强协同性,书证融通、揉入灵活性,持续改进、保持动态性.在路径上,加强组织领导和团队建设是根本保证,促进价值认同和观念变革是行动先导,坚持统筹规划和程序规范是基本前提,严格梳理要素和落实要求是核心环节,体现弹性灵活和特色创新是活力体现,做好实施评价和持续改进是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对于认识和谋划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是指教育体系内各类教育有机适度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服务学习需求的一种发展状态和模式.我国法律规范和政策表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密切相关且有交融成分,党和国家也在积极倡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践表明,社会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均有需求.我国在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
大数据正在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转型.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治理需求层面、技术发展层面,还是政策驱动层面,高职院校治理转向数据治理新方式都将成为一种必然.高职院校数据治理的内在机理表现为数据—信息—策略转换模型,外在样式表现为以数据系统为核心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运行.高职院校治理转向数据治理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强化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提升数据治理的基本素养,优化数据治理的基础条件,完善数据治理的运行程序等.高职院校应积极顺应数据技术发展,以数据治理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
知识本质属性和类型特征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和获得学科地位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课程知识来源于工作知识,职业性是其本质属性.依据工作知识的本质属性将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形态划分为显性知识形态和隐性知识形态,显性知识形态包括工作情境知识、工作原理知识和工作规则知识;隐性知识形态包括工作技能、工作诀窍和工作决策.显性知识的表达形式有概念、命题、原理和范畴等,主要的表达载体有符号系统、物质材料和人造物等;隐性知识的表达形式是思维和行动,主要表达载体是人脑和身体.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知识的分类探究,旨在深化对职业教育课程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为例,提出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即推动校院合作、专兼结合共同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明确系统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培根铸魂,建立“聚精质影、医者仁心”课程思政案例库;以德润心,创新“专题嵌人、案例导入、点滴融入、故事渗入”课程思政融入方法,以提高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综合育人目标.
专业群是高等职业教育基层组织,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突破口.构建高职专业群现代治理体系,本质是通过下移治理层级实现治理主体利益多元需求,其目的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治理生态的变革.从互利共生理论出发,分析现有专业群组群逻辑、管理现状和研究现状,提出互利共生理论在专业群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适用性,分析专业群现代治理体系内涵,构建高职专业群治理体系的实施路径,包括治理共同价值观构建、治理多元主体形成,从需求出发制定治理制度及多元技术手段的协同运用,实现专业群的共赢互利持续发展.
公办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实现多元化办学的重要途径.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现有法律与政策不配套、资本的逐利性与办学公益性的矛盾、办学经费难以保障、投资缺乏退出机制、产权归属不明等问题.建议混合所有制改革采取五项措施:遵循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开始试行、探索采用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模式,提高治理效能、建立和完善高校产权制度,保护教育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推进高校管办分离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教育投资体制和政府购买教育服务体制、坚持公益性原则,以产
从效果导向出发,全面筛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构建1+X证书制度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效果.从完善遴选机制、优化融合路径、改革育人模式、创新效果评价等维度提出提升育人效果的策略,对推进1+X证书制度在院校全面实施,提升技能输出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贯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建设,深化和具体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提高乡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效益的有效途径.结合已有研究成本,论述乡村产业学院的内涵及设计隐喻.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存在法律地位不明,产权关系不清,治理效率不高;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及企业数量不足,合作内驱力与选择空间有限;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学历技能提升兴趣不浓等困境.提出建立政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明确独立法人地位,完善以产权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创新培养方式和教学方式;打造产学研创转人才培养创新平台;
构建成熟、完善的新时代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对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和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项目管理为视角,在制定理论框架基础上提出监控体系改革的技术路线;通过识别项目主要关系人及分析其所承担的角色责任,设计可操作的、标准化的内部监控指标体系;借鉴项目质量控制成熟度模型,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成熟度等级特征,利用蛛网图识别质量监控管理进程,以及定义监控体系成熟度,实现对体系的针对性优化.
教学规律是教学及其要素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发现缺少系统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法对职业教育教学要素进行研究,得出教学主体、教学客体和教学环境基本要素.基于系统分析法探析要素内部规律,明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协调的规律、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相协调的教学规律、程序性知识为主与陈述性知识为辅的教学规律、直接经验为主与间接经验为辅的教学规律、职业道德为主与公民道德为辅的教学规律、学校发展与企业需求相协调的教学规律和社会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