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契合

来源 :宁夏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建设都具有紧密的契合性。挖掘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5)04-0055-05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出现了否定中华文化的声音,中华文明的优点被忽略,中华文明的缺陷被肆意放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延续不断的文明国家。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不断,必然有其优势所在。挖掘传统文化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938年后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大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的融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然包括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因为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实际的一部分”。中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传统的中华文明中包含唯物主义的基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化能够很好地融合,二者具有契合性。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现代中国人如此热情地接受(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有很多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的学者们自己却可能会这样说:‘真是妙极了!这不就像我们自己的永恒哲学和现代科学的结合吗?它终于回到我们身边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就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是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融合。“中国文化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
  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存在剥削,人们生活贫困等原因,人类社会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未来社会的向往。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他们见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见证了资本家为了获得利润任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使用童工,残酷剥削压榨工人的罪恶。“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出于对社会矛盾的困惑,马克思恩格斯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按劳分配乃至按需分配的美好的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两千多年的《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社会的下一级是小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地以为国,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春秋公羊传》提出了三世说,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这样三个阶段顺利进化的过程,最终达到理想的社会,大同社会。
  1840年以来,中国一步步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同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了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做过无数次的探索。从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到辛亥革命后的总统共和制、责任内阁制、委员会制,事实证明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彻底改变了危亡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括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中就提到的“实事求是”四个字。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中国人所接受,并生根、发芽,结出硕果,很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契合性。
  二、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契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國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包括公有制、共同富裕、市场经济等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内在联系。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公有思想。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HT6](P111)[HT5]由于中国历史上,不断地发生朝代更替,而造成朝代更替的重要原因在于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公有的论述。在《礼记·礼运》中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提出了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的思想。在《六韬·文韬·文师》一文中提出了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大家的天下的思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二是传统文化的共同富裕思想。资本主义由于资本的逻辑,劳资之间的利益是对立的,资本所得到的,正是劳动所失去的。资本主义会导致两极分化,财富在资本一极积累,而贫困在劳动一极积累。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样才能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HT6](P123) [HT5]在中国古代也有共同富裕的思想。《论语》中,孔子就主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三是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市场的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软环境。而很重要的软环境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基础。
  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对于完善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只所以效率更高,是因为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人们在契约的约束框架下,自觉地进行市场的交易,降低交易的成本。但是由于立法者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可能,法律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要想使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作用,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诚信问题。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把诚信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之一。《论语》中提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指出一个人不能不讲信用,诚信是做人的规律或者说根本要求。
  另一方面,传统的义利观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市场中尊重的法则是价值规律,如果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会导致人们为了追求利润,避免在竞争中淘汰,而导致的恶性竞争。如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为了追逐利润而不惜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语》中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是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中国历史上也不缺乏改革与开放的传统,《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有商秧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等等,体现了中国变法图强的传统。儒家经典《大学》也提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指出周是一个旧的国家,但是他的使用是不断地革新。中国历史上也喜欢对外交流学习,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国与亚洲、非洲、欧洲物质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外交流,吸收其它文明长处的愿望。
  三、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契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传统文化中包含的许多政治思想理念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也富有启发。
  一是以人為本的思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就提出了:“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节约开支、爱护百姓的治国理念五原则。孟子在《尽心章句下》中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二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思想。按照传统观点,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法治思想,对现实富有启发。尤其是依法与以德相结合的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具有现实意义。荀子提出了“法者,治之端也”,强调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韩非子提出了近似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孔子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即以德治国,就可以使人心归顺,赢得老百姓的拥护。
  三是和平共处的国际政治理念。中国人崇尚中庸,崇尚和谐的理念,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和谐共处,而不是一方强制另一国家实行相同的制度,或者侵略剥削别的国家。
  一方面,不同的国家可以和谐共处。传统文化崇尚和的理念,《礼记·中庸》提出了:“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和为贵”“和而不同”。传统文化重视“仁”,所谓仁,仁指相互关爱,仁由偏旁“亻”和二构成,即二人,进一步引申为两个人的相处之道,而两个人相处之道是换位思考,是关爱。按照“仁”的理念,国与国的相处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按照“和”的理念,每个国家都有自由选择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由。
  另一方面,不同的国家之间可以互利共赢。按照西方的观点认为国与国之间是竞争的,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此消彼长。修昔底德陷阱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的定理。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原有大国的地位,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通过战争来形成新的大国地位。然而虽然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遥遥领先于世界,但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侵略其它国家,更没有掠夺其它国家。而是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周边国家定期象征性进贡的朝贡体系。《孟子·尽心上》提出了“达则兼善天下”。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外交关系,构建新型的大国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契合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丰富的文学作品、文艺作品、艺术作品等等,充分挖掘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成果,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也是相互契合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二十四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一是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面。道德建设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的建设。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它提出了只有加强道德教育,才能使人既有规矩,又有荣辱观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二是以君子之风,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君子之风,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理念目标。
  君子之风有助于个人修养的提高。君子思想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发,《论语》中多次提及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周易》中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应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应该有宽厚的道德来包容万物。君子之风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责任感。中国的文人以天下为已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强调“内圣外王”。《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礼记·大学》提出了知识分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三是弘扬传统孝道。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道,中国传统思想的孝道思想对于家庭美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语·学而》提出了孝道建设的意义:“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作乱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同时在论语在又多次论述了孔子对教的认识。如对长辈要尊敬,《论语·为政》第七章记载“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四是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小说、艺术作品、民间传说、戏曲等文艺形式,挖掘传统文化的宝库,赋予现代的形式,有助于开拓文化产业的视野和范围,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
  五、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收入差距拉大、劳资矛盾、环境污染等引起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中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其实,中国古代就有许多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这三方面和谐的思想。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人与人之间随时可能导致利益的矛盾与冲突,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仁”,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和”,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论语·颜渊》里提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和是不同的事物能够共同存在。论语中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是社会的细胞,人与人之间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二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思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就有越来越多的公共事物需要处理。中国传统社会虽然是自然经济社会,但是许多处理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想,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孟子·梁惠王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會状态。有关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的描述,更是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六、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契合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大量使用资源和能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与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中国把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念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的理念,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许多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中庸》指出了“致中和”的重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天地才能各正其位,万物才能依其本性生长。
  一是畏天命──尊重自然的思想。人同自然界的其它动植物一样,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来自于自然,人依靠自然界的氧气呼吸,依靠自然界的水维持生命,人依靠自然界提供的食物生存。而当人去世后化成化学物质重新回归自然。《论语》提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相对于自然人是渺小的。人要尊重自然,对自然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畏天命的思想:“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二是知天命,顺天命,不逾矩──顺应自然的思想。自然界有其运转规律,《荀子天论》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只能掌握自然界的规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界,并运用自然界的规律,而不能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如果企图去征服、改造自然,得到的结果只能是自然界的报复。 《论语》中提出了知天命,不逾矩的思想:“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是要保护自然的思想。人靠自然生存,要保护自然,否则就是破坏人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保护自然的思想。如《论语·述而》中提出了“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梁惠王》一文中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是只要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只要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么鱼鳖水产就吃不完;只要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以上记载均体现了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七、结论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着历史的文化底蕴和天然的群众基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成功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HT5H]参考文献:[HT9.5SS][1.2mm]
  [1][ZK(#]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06).
  [2]李约瑟.四海之内[M].劳陇,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67.
  [3]张岱年.中国文化与文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9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6][JP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0.
其他文献
分离纯化余甘多糖(Pe Ps),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余甘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分离得到两种不同多糖组分。综合运用硫酸-苯酚、硫酸-咔唑、
<正> 为了节约代用玻璃纤维涂塑窗纱所需的化工原料,1988年5月我厂成立了由一名副总工程师负责,四名工程师参加的试验小组.利用轻质沉淀碳酸钙来代替部分聚氯乙烯糊状树脂和
中国梦是多维度的中国梦,但不管是政治维度、经济维度、文化维度,还是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最终落脚点始终是新时代"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下中国的最高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
赵婀娜在201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作为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补充,特长生招生一直以来是学生多元化生长、学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多
三晋楼城首看,一声长啸依栏杆。振衣绝顶青云湿,酌酒危峰白日寒。矗矗苍龙擎宇宙,绵绵紫气发林峦。我来欲把星辰摘,到此方觉世界宽。登永祚寺@李溥
期刊
孩子都喜欢吃零食.但大多数零食都是加工食品,含有各种添加剂,如色素和香精.影响孩子的食欲和健康,甚至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应该鼓励孩子多吃家庭制作的天然食物。
增强全社会直接融资意识,推动金融中介服务快速发展是促进宁夏企业直接融资发展,保障宁夏经济增长的基石。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of direct financing of the whole soc
对水印图像进行抗攻击隐形优化处理,能够有效保护数字图像版权保护,对水印图像进行隐形优化处理,需要对高光谱水印图像中的第一谱段进行预测,并对像素预测参考值进行修正。传统方法建立高光谱水印图像编码块的边信息,并对边信息选择最优的预测阶数,但忽略了修正像素预测参考值,导致处理过程耗时长。提出基于多波段预测的水印图像抗攻击隐形优化处理方法,采用中值滤波器对高光谱水印图像中的第一谱段进行预测,消除谱间冗余;
玻璃纤维复合毡,加筋毡研制和生产最早是在英国和美国.复合毡、加筋毡适用于煤焦油及石油沥青的热浸渍作业,作为涂层的加强材料,一般加筋毡作为内缠绕带,复合毡为外缠绕带.
摘要:宁夏高星级饭店业要以“高星级饭店+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并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星级饭店业;宁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6)04-0088-04  作者简介:刘 华(1975-),女,河南巩义人,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