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的焦虑: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zo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大众传媒在传播方式上迥异于传统传播,受此影响的儿童文学无论是创作还是出版,其行为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作为人们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主导性的影响。大众传媒在改写国人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这个时代的文化形态。在大众传媒时代,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乃至文化的一部分,其创作和出版折射出了大众传媒传播方式无所不在的影响力。由于大众传媒在传播方式上迥异于传统传播,受此影响的儿童文学无论是创作还是出版,其行为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大众传媒时代,儿童文学作家主要依凭个人对社会、生活和儿童心理的把握进行创作,儿童文学出版主要借助儿童文学作家在读者口耳相传中建立起来的口碑或者有潜力的作者的自投稿发现和选择作者,并依照作者的创作能力和条件安排出版工作。前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挖掘现实生活、深入儿童心理、打动读者心灵方面都不乏能够传世的经典作品。但是,在大众传媒时代,由于大众传媒建立起了权威性的影响力,其传播方式已经成为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竞相仿效甚至超越的对象。在我国,很长时间里,图书是一种小众产品,甚至是精英消费的产品,然而,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文学图书,特别是儿童文学图书也逐渐大众传媒化了。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在大众传媒时代里逐渐集体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地,因而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这种情况,借用美国学者布鲁姆的话说,可以称之为“影响的焦虑”。
  从传播方式上来说,大众传媒对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的影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当代大众传媒通过知名度高的信源所发出的信息来影响舆论并进而影响他们的选择行为。越是知名度高的信源,如影视明星、专家学者等公众人物,他们发出的信息就越容易受到受众的关注,其中传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越容易受到大众的模仿。所以,在各种大众传媒上,关于影视明星的报道占据了大量的篇幅,普通大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情况很难受到媒体的深入关注。当代儿童作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传媒的这些影响,如着力将其主人公打造得具有娱乐特质和明星特质。比如,近年来各大少儿社竞相出版青春文学作品。而这些几乎以流水线速度制造出来的青春文学图书,其主人公的塑造上(如人物的性格、穿着等)或多或少都模仿港台地区和日韩影视明星的言行举止。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这种强调作品内容关注度的做法对于扩大作品影响力、提高作者创作积极性和出版企业盈利水平都大有裨益,但是有不少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在借鉴大众传播传播方式长处的同时,却忽视了同步保持作品艺术方面的高水准,即忽视对生活材料的提炼和精神意蕴的开掘,由此带来负面影响是,作品的深度和感染力没有相应提高,甚至明显降低。
  第二,大众传媒致力于营造现场性和互动性,强调调动受众的情绪以提高其对传播内容的关注度。在这种传播模式的主导下,其传播内容和传播风格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了更多的亲民性,受众面有了根本性的提高。但同时,由于我国的大众传媒整体上正在转向企业形态或是处于事业单位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下,其逐利冲动极为强烈,因此大众传媒机构往往致力于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面、最大程度地获取利润,其迎合受众的意愿也日趋强烈,所以往往不免会出现不顾道德底线一味迎合受众的倾向和做法。大众传媒这种传播方式的成功,也使包括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在内的文化产品或主动或被动地受到影响。体现在创作上,许多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创作动感极强的故事,如有的整篇作品基本由儿童的玩笑逗乐的情节和动作组成,比如包括目前最当红的杨红樱和伍美珍等人的校园小说在内的许多校园小说,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通过这种表达手段的设计,儿童文学图书的现场感增强了,相应地对读者的影响力也增强了。但是,由于作者力图通过可图像化的文字来唤起读者对作品主人公动作和表情的认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地忽视了对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和不同情境下微妙心理的区别,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格调不高、内容肤浅等弱点,读者阅读时可能会很开心,但看后即忘,没有再次甚至多次阅读的愿望。
  第三,大众传媒要想使受众接受其传播的内容并采取行动,一个常用的手段就是不断重复某一特定的信息。以增强其对受众的刺激。通过重复,使受众形成固定的认知结构,最后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这是因为,大众传媒无一例外都带有功利性的目的,不断重复为的就是实现这种功力性的目的。大众传媒的这种传播方式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作者为了使其作品最大程度地被读者认知,扩大知名度,最常用的的做法就是不断向读者传达其作品主人公的信息,比如创作以同一个人物形象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作品中的几乎所有事件都围绕同一个人物进行。出版社更是有意无意推动作者按照这种快餐模式进行创作,以求在最短时间里创作出尽可能多的作品。但是,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在某种意义上,重复却是对作品生命力的最大伤害,其结果不仅将影响作品的生存周期,也将断送作者的创作前途。同理,出版社在这方面推波助澜,也只能取得短期利益,致力于推动重复性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其结果就是迫使出版社不断制造新的概念,从而无力合理整合儿童文学图书产品体系,儿童文学出版事业难以获得长远发展。
  大众传媒时代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显然不可能离开大众传媒而独善其身,这一点人们可能很容易达成共识。但同样需要达成共识的是,无论是创作还是出版,儿童文学对大众传媒长处的借鉴,一定要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进行。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大众传媒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其传播内容都是现实的材料,都面相大众进行,其需要达到的也是现实的目的;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其传播的内容、传播手段乃至要达到的目的都是面向未来的,因为儿童文学主要是靠想象力创作的,其内容是想象出来的,其传播方式要有想象力,而其目的是要在未来某个时间里将儿童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因此,笔者认为,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首先,在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和大众传媒的关系上,要坚持手段和目的分离的原则。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大众传媒只是使优秀的作品走近优秀的读者的一种手段。借助大众传媒,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可以更好的被读者认知,出版社可以更迅速地挖掘到更多更优秀的作者,但儿童文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将儿童世界和生活的深层意蕴展现给读者,让其认识生活中的美,强化对生活的热爱,而应当避免成为大众传媒的附庸。
  其次,儿童文学要处理好精英和大众、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关系。这需要对大众传媒成熟传播方式的合理借鉴。当代儿童生活在大众传媒影响之下,文学作品要表现这种现实,如果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人一味沉浸在一己趣味和想象之中,对生活现实不闻不问,其作品显然不可能对读者有足够的影响力。在这方面,儿童文学图书应该吸取大众传媒重视现场和现实的做法,注重贴近生活。
  再次,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要坚持创新。大众传媒为了最有效地影响受众,极力重复少数几种报道模式来影响受众。而儿童文学作品则要表现无限丰富的现实生活,只有立足于创新,儿童文学图书才会有不同于大众传媒产品的特点,也才能有自己的读者,从而获得生命力。
  大众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面临很多诱惑,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这种状况之下,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在大众传媒的强势影响之下,只有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可能开辟出自己的新“蓝海”。
其他文献
【正】一、引言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为宗旨的中华文化促进会和以"拉近全球华人距离、向世界发出华人声音"为办台宗旨的凤凰卫视在2009年首度联合举办"中华文化人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连接剂,采用浸渍提拉法制备了石墨烯-氧化钨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Raman光谱等方法对复合结构材料进行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及紫外吸收光谱两种方法,分析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BMIM]Br)中逐渐掺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时,Br^-阴离子与咪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不仅成了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也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更是企业蓬勃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
15岁,是一个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年龄,一个青春美好的年龄。对于一本杂志来说,15年,应该是趋近成熟的年龄。  我之所以喜欢《出版广角》,愿意把专栏放在这本地处“偏远”的杂志上面,一方面是杂志所刊之文,套话者少。很多业界人士愿意借此一角,抒发对出版业发展的情怀,鞭辟业内抑或业外的顽疾和陋习,常常让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广角有一小群敬业的编辑,他们来组稿,那个情深意切,那个坚持不懈,让你不忍拒绝。  
严格意义上来说,《圣经密码》不应该算是一本小说,因为小说的前提就是虚构,而对我来说,我相信,《圣经密码》所写所述是全然真实的。最为关键的是,作者在本书开篇时强调的:“本书只是
本论述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针对目前工程力学学时少,内容多的课程特点,通过总结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工程力学教材改革的~些设想,例如删除不必要的公式推导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