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模块式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是针对内容关联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而言,采取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助力学生实践能力得以养成,而且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所探讨的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包含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采取模块式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实操锻炼,进而在毕业踏足社会后能够保证就业能力。鉴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应用
  0 前言
  从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所开展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活动来看,存在着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脱节情况,许多学生对于某一门课程的知识有着良好掌握,但无法与其他相关联的课程知识进行有效联系,进而对学生能力的拓展有所抑制。而随着模块式教学方法应用愈发广泛,其在消除这一教学脱节情况方面有着良好表现。所以,文章将主要针对模块式教学在当前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1 模块式教学概述
  在探讨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之前,我们应当对模块式教学的概念所有了解,而所谓模块式教学实际上指的是以某个教学专题作为核心,将多门与之存在内在联系的课程进行有效衔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多课程知识的涉猎,从而利于课程教学间的承接。[1]不难看出,模块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模块式教学的应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退居为“引导者”,而学生则摆在了教学活动的首位,师生关系的转变便是模块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教师不再是以往的知识控制者,而是学生知识学习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便能主动展开知识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此外,模块式教学法是对学生综合发展理念的体现,比如实践能力、技能学习、知识吸收的态度等等,通过因材施教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如此看来,模块式教学能够促进教育方式的公开化与灵活化,这一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能够良好凸显效果,也能满足高校学生日渐增长的灵活性需求,有助于教学组织的透明化与实效性。
  2 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我国高校专业教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强的实用价值。此外,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特别是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也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2]而模块式教学手段更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即是将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应用相融合,以实际任务作为教学内容,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模块式教学法与应用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融合,能够将两者的效果充分发挥,更助于该专业领域人才的能力提升。
  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模块式教学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其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质极强,模块式教学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其二,模块式教学法重在结合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学习,两者的紧密融合能够确保理论对于实践的有效指导;其三,模块式教学法将培训机构的培训模块进行引入,能够让学生在大量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去强化专业设计能力,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初踏足工作岗位便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3 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教学模块设计
  应用模块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例任务的融合,以模块的形成去强化教育的目标性,这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任务目标来讲是一种良性补充。以具体任务去针对培养学生的特定能力,不仅可得到教学目标,还能检验教学成果。而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专业,尤其是在实践操作方面包括对软件教学与手绘能力的培养,两方面能力缺一不可。[3]所以将模块式教学法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当中,我们可将该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应用设计进行模块划分,并且要在教学中通过多个子模块的设计去完善教学效果。
  3.1 基础知识学习模块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理论知识,也包括PS、AI等软件技能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基础的理论与技能进行融合,完善为一个教学模块,旨在通过基础理论的讲授去促使学生对设计过程中的构图与色彩有所了解,同时通过软件技能知识的学习去将理论付诸作品设计实践当中。如此一来,在理论教学中得以养成的审美素质,便能在实践中有所指导,从而保证作品中的艺术素养得以凸显,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3.2 实践应用模块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习目标在于美化现实生活,将所学设计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当中。所以,在经过上述基础知识模块的训练之后,所形成的专业素养便可在广告等设计领域进行应用,从而逐步形成“理论——技能——产品”的完善实践链条。
  3.3 专业设计强化模块
  在经过了基础知识学习模块与实践应用模块的锻炼知识后,学生对于“理论——技能——产品”的学习过程已有所了解,所以后续教学需注重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强化,从而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审美和不同人群的审美差异能形成有效应对。而提升专业设计能力,则需要进行大量作品的设计工作去形成“质变”,所以这一专业设计强化模块的目标便在于提高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实际上,这与许多就业培训机构的培训手段相类似,所以这一模块内容的设置可参考借鉴。
  4 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在课程承接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逐渐发展为众多高校重要学科的之一,因此对于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组织管理尤为重视。然而,从部分高校的专业教学方式来看,對于课程教材中的内容过分重视分解教学,导致许多存在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彼此脱节,这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提升而言有所制约。[4]因此,应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将存在内在联系的多门课程相连,进而构建相互承接的关系,在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助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散。   比如,在开展版式设计相关内容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倘若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方式,那么课程教学过程中便会被板式设计的相关知识点所填满的情况,届时学生对于版式设计的由来与发展等知识便会存在断层现象。而采用模块式教学法,便可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完毕之后,通过将许多标志设计的内容进行引入讲解,从而促使学生对其中的内在联系有所了解,之后便能够展开标志设计课程的相关教学,这两项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可让学生在掌握设计概念之后懂得学习何种方式展开设计工作,此时又可将VI设计课程予以引入,如此一来这三门课程的内容便形成了一个学习模块,不仅易于学生更好的接受,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其中某部分内容知识时,不自觉地边练习相关知识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2 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模式,而这一模式对于学生主体地位有所忽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學习与发展。而通过模块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良好实践。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高校专业课程,对于实践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可应用模块式教学法去尝试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并且需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展开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养成。同时,让学生处在轻松的氛围下展开学习,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开展设计色彩相关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内容则以设计色彩的形式及相关设计方法为主,却忽视了给学生进行实例讲解,导致学生实践无法得到发展,仅仅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吸收。而应用模块式教学法,教师可设计出多个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让学生结合对设计色彩的知识掌握去亲自动手设计色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疑惑,便可依靠自己努力或求教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从而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极大调动去学习兴趣,在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方面作用重大。
  5 结语
  模块式教学具备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与变化性,在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整合知识结构与加强能力训练方面表现突出,所以在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采取一定策略将模块式教学良好应用至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与现代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吻合,有助于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潇,郑冠宇.模块式教学在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7):167.
  [2] 罗忆南.“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6(7):80-81.
  [3] 汪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243-244.
  [4] 吴明伦.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化教学浅析[J].科技风,2017(21):39.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秘密花园》中玛丽的成长为蓝本,分析了情感教育介入成功的过程,并探讨了情感教育对于当下职业教育教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感教育;职业教育  《秘密花园》是美国著名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问题女孩玛丽如何从一个问题女孩一步步蜕变成独立、乐观、自信的孩子的故事。虽然这本书被很多人定义为儿童文学,但其实它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一部对生命充满着热爱和赞
随着围产医学及医学模式的转变,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不同于一般手术病人,她们怀着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怕手术疼痛、出血以及对孩子的担心等复杂心态进人手术室。她们不仅
摘 要:本文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了高职教育国际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实现路径。“一带一路”视角下高职教育需要明确职教的需求和变革标准,在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结构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协作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经济的综合发展,构建国际化发展建设平台。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化;实现路径  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
摘 要: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油画课程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受到教学和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因此,高校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油画人才,就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为每一个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培养计划,使其具备专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思辨能力,在提升绘画技巧的同时,为步入社会、参与人才竞争打好基础。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的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高校;油画教学;个性化培养;审视和思考  信息时代的
摘 要:在政府政策驱动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指导方略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建设”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搭建高职创新创业平台,需要对产教融合下创新创业教育作出全新的定义,突破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弊端,通过开展创业案例分析、创业演练等方式革新固有的职业教育模式,有效配合产教融合策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业案例分析;项目引导;创业演练 
摘 要:“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提高美术教师素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及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关注孩子个性化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小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师;素质;个性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内涵是教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