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融洽、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的良好气氛。它的构建,是一项需要多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把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和处罚、体罚当作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实对于那些受到讽刺和体罚的学生,这种教学手段,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对立情绪与强大的心理负担,当这种消极情绪与日俱增,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或明或暗地释放出来,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或松弛。我们认为注重师生感情交流,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和极大愉悦,也会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做法:
   1.深入学生生活,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我们在师生相处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群正在开心玩耍的学生,见到一位老师从旁边经过就一哄而散,跑得无影无踪。这就是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造成的恶果。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同呼吸、共生活,你很快就会发现学生与你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你们甚至会成为知己。当你与学生一道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锻炼完毕,一起斜坐在草坪上,共话锻炼的艰辛与快乐的时候,当你和学生对坐,互相应和,吟诵古诗的时候,当你和学生坐在一个餐桌上共进早餐,互相礼让的时候,师生之间的隔膜、屏障,瞬间就会烟消云散。而一旦师生之间的隔膜和屏障被打破,你就会不经意地发现,原先班级中存在的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关系紧张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乐学生之所乐,谋学生之发展,做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2.加强师生感情交流,做学生兴趣的引路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而情感沟通在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试想一下,一堂语文课,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自得其乐,不注意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那不就像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一样吗?他自己陶醉在经书之中,而孩子们的心早已飞进了百草园。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沟通、思维的共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真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甚至是眼神,努力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寓教于乐。
   3.注重情感交流,做学生潜能的挖掘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学生的内在潜能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特长,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 们发现,以情感交流为突破口,深入发掘学生潜能,效果甚佳。在一次作业批改中,我偶然发现班上一位同学的作业本里,夹着一张剪纸画,无论从手工还是花样来看,都很精致,这一发现令我十分惊叹,因为这个学生平常学习较差,作业有时完不成,几乎成了被老师遗忘的学生。后来,我找她谈心,详细询问她学习剪纸的时间、过程、感受,鼓励她继续坚持下去,并送给她一把精致的剪纸刀。正是在这种亲切的鼓励下,她不但在剪纸手艺上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大的飞跃,在期末考试中,她三门功课从及格提升到良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琴瑟和谐,靠的就是演奏师高超的技艺,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这根弦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技艺才能奏出华丽的乐章,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共鸣,出现和谐的境界。
其他文献
翻开鲁迅的作品,处处可见看客的形象,他们或在酒店里肆意地开心取乐,或在街道上听祥林嫂讲那凄楚的故事,或带着满足的神情去回味欣赏别人的哀痛,或满怀企盼去品味欣赏那生命陨落的瞬间。“看客”是一组特殊的形象,他们手无寸铁,却对更弱小者进行了最残酷的虐杀。他们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他们的迫害却是最为深重的。   这些看客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围观杀头示众的瞬间,一种围观并参与虐杀的一个个细节。   第二种是
期刊
我所教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学生平时读书少,积累的材料少。他们畏惧作文,厌倦作文,作文似乎成为农村学生心中挥之不去的负担。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能力,真正使他们乐于表达,真正做到“以我手,述我口,写我心,抒我情”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语境,加强书面语言的运用   农村学生所处环境造成了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之间的较大差异,方言俚语的大量使用是农村
期刊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见实词不仅数量多(《大纲》规定120个,但高考又不仅限于这些)而且变化灵活,一个字的义项,少则二三条,多则八九条乃至十几条。这些实词意思不易确定,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难点,完全采用逐词逐义的识记方法,是根本不可能的。若能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进而合理推断实词的词义就能提纲挈领,以简驭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的体会,总结的一些推断技巧,可
期刊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从高中阶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次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次的培养是吻合的,我认为将二者结合起来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比较恰当的。   高一阶段: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   学生由初中升
期刊
一篇文章的中心是从作者所占有的具体材料分析提炼出来的,它是作者观察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反映了作者分析、概括的能力。立意正确,是写作文的起码要求;立意积极,是作文质量的重要标志。话题作文的外延往往具有宽、广、大的特点,能表现多个主题。面对这类话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落笔难于集中,这就须要从其内涵入手,进行准确、深刻地立意,确立好文章要表达的中心。   一、狠抓要点,中心明确   1.多角度构思
期刊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总抱怨时间不够或是花了时间没有收到什么好的效果。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设计的问题太多、太杂,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一节语文课的效率高低,往往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其实,语文的有效阅读教学最重要是对每篇文章都必须解决3个母问题:什么内容;什么用意;什么写法
期刊
新课标下,朗读已经成为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有利于挖掘课文深层的内涵,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为改革语文课堂做着积极尝试的我认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朗读指导要实在   新课标对所有年级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但在不少课堂教学中,朗读流于形式,训练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出现。一句一句读、分层读、一段连
期刊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已逐渐走进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以其科学性、直观性、趣味性以及较高的教学效益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以具体图像取代语言文字,剥夺了学生的自由想象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
期刊
当语文与经学、史学分离,独立成为一门学科时,它就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踏上了现代化道路。然而,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却是一段坎坷而漫长的行程。百年来,语文教育虽在无数志士仁人的探索实践中前进,取得过辉煌,但也的确犯过一些错误,甚至是方向性的,这致使语文教育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   中国的现代语文教育从清末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和“读经讲经”,到“五四”以后的“国语”和“国文”,再到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闪耀着情感、智慧和审美的光辉,在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古典诗词用的是古汉语,写作的内容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古诗词感到陌生。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甚至产生了畏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