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对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影响的比较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在兔骨质疏松模型中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邻近腰椎生物力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42只,分为两组,A组21只,予以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21只,予以PKP手术,观察两组模型术后椎体弯曲和压缩实验最大载荷量的变化,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的改变。

结果

两组兔模型行PKP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椎体承载压力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B组术后椎体承载压力能力提高较A组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6、12、18个月两组模型承载压力能力逐渐下降。术后观察18个月,A组手术椎体术后平均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无明显变化,B组模型18个月后手术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38.81±4.12)%恢复至(80.17±8.38)%,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30.13±4.27)°恢复至(8.69±2.41)°。B组椎体术后高度测量值和Cobb角的变化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PKP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更好地改善邻近椎体后凸角度,更显著地改善椎体承载压力的能力,PKP治疗骨质疏松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术中快速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新方法。方法联合应用衰减全反射(ATR)探头与FTIR光谱仪,测定34例正常甲状腺、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6例甲状腺癌组织的FTIR光谱,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3组光谱10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29个FTIR参数,找出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光谱差异。结果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红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22(Th22)及白细胞介素(IL)-2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原发甲状腺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2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分析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Th22阳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分析这些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
目的观察ISOBAR TTL动态固定系统对腰椎固定节段关节突关节载荷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尸体腰椎标本,压敏片插入脊柱标本L3~ L4两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内,L3~ L4节段在椎间盘正常及摘除状态,分别进行TTL系统固定;依次使标本处于中立位、前屈10°、后伸10°,左弯10°、左旋10°,MTS-858材料机施加400 N轴向负荷,保持最大载荷1 min后卸载,压敏片图像扫描到计算机中存储、分析
目的分选人乳腺癌多西他赛(Docetaxel)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悬浮培养联合多西他赛法分选耐药细胞株BT549/Docetaxel干细胞,采用悬浮培养法富集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进行CD44、CD24细胞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T549、BT549/Docetaxel干细胞
期刊
目的探讨防腐标本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率的差异、渗漏的类型及其原因。方法选用40个防腐标本椎体,将其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其中20个防腐标本椎体行椎体成形术(A组),另外20个椎体行椎体后凸成形术(B组)。对椎体骨水泥的渗漏及分布进行测定、记录,并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通过CT对骨水泥的渗漏及分布进行评估。结果A组8个椎体(40%)、B组3个椎体(15%)出现骨水泥渗漏;采用χ2检验对椎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我院收治306例肾癌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获访253例(82.7%)。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2.3个月(3~ 75个月)。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3%、89.4%、83.7%。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直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
目的选择新生1 d大鼠表皮干细胞(ESCs)接种在胶原修饰几丁质膜(C-CBM),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覆盖物,评估其修复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将16只裸鼠随机分4组(n= 4):Ⅰ型胶原组(A组)、几丁质膜组(B组)、几丁质膜+ ESCs组(C组)和Ⅰ型胶原修饰几丁质膜+ ESCs 组(D组),制备裸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术后定期取材,组织包埋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
目的观察米贝地尔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制备DNP模型大鼠21只,随机分为3组(n= 7):A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NS)3 ml;B组:腹腔内注射米贝地尔0.5 mg;C组:腹腔内注射米贝地尔1.5 mg。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5、1.0、2.0、4.0、8.0 h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结果各时间点B组大鼠MWT [0.5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