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烟入墨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t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去吧。”不知什么时候起,他的声音已这般沙哑。吱呀一声,雕花木门永远地关上了。我望着他落寞的背影,依旧是不变的灰衫,依旧是挺得笔直的腰杆。几片黄叶漫无目的地飘飘荡荡,被樓里的风一卷,又落下,像极了很轻很轻的一声叹息。
  初见老人,是在街口偏僻的一角。彼时他负手而立,仰头端详着墙上挂着的一幅书法。我冒冒失失地撞进来,被一阵松香呛得直咳嗽。他只是淡淡地瞥了我一眼,复又转过身去,对我这位不速之客置若罔闻。
  老人是极爱墨的。总能见他端端正正地在案前坐了,挽袖,铺纸,研墨一气呵成。骨节分明的手于砚上随意地打着圈儿,凝气静心,仿佛天下山水尽在股掌之中。
  我时常托着腮,屏气凝神,细细看着一个个墨花打着旋儿落下。有时他也会和我说说话, “现在人都认为墨汁墨水就是墨了,其实不是的,你可知何为好墨?”年幼的我哪里懂得这些,只半撒着娇说,“当然是爷爷磨的墨了!”他朗声大笑,摇摇头刮了刮我的鼻尖,只是那时的我,还未曾发觉他眼里流淌的淡淡忧愁。
  老人的工作室只是一间简陋的小屋。投一把丁香碎粒,松烟和着配料搅拌得黏黏稠稠,随着老人手腕的翻转,在空中连成一片,腾起袅袅青烟。持一墨色杵,随着身体的律动,左手揉着乌黑的墨胚,右手有节奏地捶打,如太极般刚柔并济,自有一番阴阳相生的妙趣。待其变得细腻柔软,窗外暮色也低沉下去,我便有些爱这墨香了。
  自搬迁以来,竟是许久未去老人那里坐坐了。再去街口,却因熙熙攘攘的人群定住了脚步。小店从何时起变得如此热闹?走近才发觉,原来是一旁的空屋已被租给了麦当劳。现代与古旧的碰撞,小店只能甘拜下风了。它蜷缩在一角,连仅有的几声鸟啼,也因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喧嚣,了无踪影。
  再次推开熟悉的雕花木门,字画收起了一半,内里装饰已是能简则简,然而却处处成风雅,如同在一方天地里挥墨几笔,竟无形间将文人的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人都认为墨汁墨水就是墨了,其实不是的,真正的好墨是用松烟制成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墨是烧出来的。想想看吧,死去的老松树,通过几十米烟道再飘到烟棚里,等待着焚烧后的又一次重生。松香久散不去,俯首便是青针瘦密,寒山凝碧,恍若置身山间林海。恍惚间,老人苍劲有力的大手竟与粗糙的松根渐渐融为一体。
  他拿起墨锭,流露出庄重神色,持墨垂直平正,磨墨快慢适中,一如当年模样。我轻轻叹了口气。他的笔不落痕迹地顿了顿,只是我分明看见,那双深邃的眼睛里,还残存着一丝未及化开的伤怀。
  晚风在树桠间放肆地来回。我望着他落寞的背影,依旧是不变的灰衫,依旧是挺得笔直的腰杆。正如他浸淫一生的松烟墨,虬根百曲,厚重绵长。
  夕照的最后一缕光线湮没在喧嚣之中。
  已是深秋了。
其他文献
何 杰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曾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同时在波罗地海语言中心讲学,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三部专著;出版词典、教材共三本;出版散文集《蓝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们》。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2006年荣获“全国十佳知识
期刊
心中那一道阳光  冷。  冬季的寒冷把教室仿佛都冻住了。桌椅冒出丝丝寒气,钻入皮肤,像锋利的小钩,刮碎了血肉。  我紧紧地贴在暖气上,希望把自己缩得更小一些。背后是同学的喧闹,没完没了。  抬头,身边是窗,窗外是银杏。  我颤抖着,好像银杏也颤抖着,它与我一样都失去了荣光。秋季,那金黄的、小巧的叶子都咧着笑脸挂在树枝上,簇成一叠一叠,像顽皮的精灵,费力地想拉弯树枝。秋风吹过,它们灵巧地躲避着,风从
期刊
谈起神话,脑中最先闪过的是小学课本上“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的中国经典,若再细细回忆,幼时少儿频道热播的《奥林匹斯星传》便跳入眼前。女娲,伏羲,颛顼,宙斯,雅典娜……这些耳熟能详的姓名自小扎进了我们的记忆,于儿童言,神话是天马行空的新奇想象,那些力拔河山的神力与叱石为羊的法术足以丰富渴求新知的大脑;而若深究,褪去轻松外表的神话,更像是代表着古人的价值取向。  何谓神?天地万物的创造、主宰者。
期刊
很多年以后,我还无法忘记再次踏进那条老街时的情景。  从河北路左拐前行五十米就进入那条老街,十年了,老街在纷繁复杂的时代光影中依然恪守着往日的宁静。我轻轻走进去,一切熟悉而陌生——面对一个物是人非的地方,感触大抵只能如此了吧?  老街难免“城市化”的命运,餐厅、咖啡厅、花店一样不缺,可它最质朴无华的一面还是有幸保留了下来:磨得发亮的青石板、黝黑的木板门面、古色古香的窗格子……与翻新过的英式小洋楼和
期刊
她向我走来。我向她走去。村路覆满积雪,两边的田野覆满积雪,高高低低的树丛覆满积雪。阳光一晃动,我的棉衣红,她的棉衣红,都给晃到雪光里去了。她的父亲赶忙上来握住我的手,满脸满眼泛出火红的雪光。  她成绩很好。高中都这么好,小学、初中肯定更好。成绩好,一好百好。这是老师和家长一贯的认知。估计没有老师家访过她。教书这么多年,我很少家访,更没有在年头年尾走访学生家庭的习惯,除非学生犯严重错误,家长无法联系
期刊
神曰,要有光。然,世界有光。  一时九州河山热闹,黎民安居乐业: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农坊,粗茶淡饭。  女娲补天余石一,颇具灵性,历经千年,化形为人。此石向窥得九州风貌,念之不忘,挥之不去,心向往之。一日偶遇一神,述其心愿。  神曰:然,汝将化为人,且得神目一,此目可窥人心。此石欣然。  此石历人间十五哉。  石归,与神言:千年光景,九州已不复如初。  世间多勾心斗角,居心叵测。  
期刊
【读背文本】  《论语》十二章  [春秋]《论语》1  子2曰:“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6乎?”(《学而7》)  曾子8曰:“吾日三省吾身9:为人谋而不忠乎10?与朋友交而不信11乎?传12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于学,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顺17,七十而从心所欲18,不逾矩19。”(《
期刊
茶中美人  我很赞同作家白瑞雪的那句话:“那小小的一碟菜里,吃得出食物本来的味儿,吃得出天地生养万物竞发。包含在简单食物里的海洋与土地的气息,是人之来处,也是人之终将所往。”一语道明人与美食的不可分割。  对于资深吃货的我来说,今年算是上了一所好大学。从学校东门出去,穿过菜市场,走过矮桥,就有一条小吃街满满当当全是美食。吃倦了学校食堂的饭菜,就可以带上室友来这里光顾了。可惜有时正值晚餐饭点,那些外
期刊
1.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吉安人。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文天祥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  2.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  3.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文天祥想,这种时刻不能只顾惜自己。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文天祥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他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
期刊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2,都督诸路军马3。时北兵已迫修门外4,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5,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6,北邀当国者相见7,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8。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9。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10,予更欲一觇北11,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12。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13,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