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f2l3x4j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门诊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7月于我院门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患者65例进行观察并总结。结果: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无1例出现留置针脱出、滑脱及静脉炎等并发症。患者及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穿刺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减轻了血管损害,提高了门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门诊;护理
  
  静脉留置针具有不易滑脱、导管扭曲后仍能恢复流率等[1]优点,在住院患者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在门诊患者中应用相对较少。2011年1月~2011年7月,我院对65例门诊输液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满意度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5例门诊输液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个月~74岁,平均(22.3±13.2)岁,其中10岁以下患儿27例。65例患者均进行四肢浅静脉穿刺,婴幼儿可进行头皮静脉或大隐静脉穿刺。65例均需静脉输液3~7天。
  1.2 方法
  65例患者均应用BD-24G型号密闭式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先选择四肢或头部相对较直、粗、远离关节、且富有弹性、易固定的静脉为穿刺静脉,常规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在8×8cm2以上。操作者转动留置针针芯,将留置针针头斜面朝上,其左手将血管固定,右手持针进行穿刺,穿刺角度以与静脉夹角为15~30度为宜,进针时速度应慢,有回血后缓慢降低穿刺角度,且沿血管缓行3mm~5mm,切勿穿破血管。将针芯于外套软管内缓慢退出,并将外套软管送至血管内,软管露于皮肤外3mm~4mm以防折转与脱出[2]。确定回血通畅后连接肝素帽并固定穿刺点,固定时先应用胶布进行交叉固定,后再用医用敷贴覆盖固定。常规对肝素帽进行消毒后再将输液针插入以进行输液。封管时应用正压封管,当肝素封管液(肝素原液:生理盐水=1:1000)剩下0.5ml~1ml时同时进行退针、推液、拔针以降低堵管发生率[2]。对一天两次输液患者,上午封管可仅应用生理盐水,下午再用肝素封管液。
  2结果
  65例患者留置针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且留置时间平均为(3.9±1.5)天,其中婴幼儿留置3天后更换留置针再行留置,成人留置5天后更换留置针。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无1例出现留置针脱出、滑脱及静脉炎等并发症。患者及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穿刺及护理效果满意。
  3讨论
  3.1 护理
  3.1.1穿刺前护理
  门诊输液患者一般当天输液完毕后需返回家中,故对门诊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需做好穿刺前健康教育工作,以使患者或患儿家长了解留置针的优点、应用目的、必要性等,同时还必须向患者或患儿家长交代如何做好穿刺部位卫生、如何预防感染、预防留置针堵塞等,以便于提高患者或患儿家长配合程度、降低留置针脱出发生率。此外,穿刺前还应做好穿刺患者选择、血管选择及备皮护理等。应用留置针的门诊患者应为于门诊需连续输液3天以上患者。选择穿刺血管时应尽量选择较粗较直、不易受压、远离关节、弹性好的血管,如前臂静脉、手臂静脉、颞浅静脉等。由于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相对较高,故多数不提倡选择下肢静脉。备皮时由于婴幼儿皮肤较薄,稍微用力便有将其皮肤刮破可能,故操作者动作应轻柔,同时要叮嘱助手将患儿四肢固定以防其动弹碰触穿刺部位皮肤或阻碍备皮。消毒时应确保消毒时间充足,同时备皮范围应在8cm以上。
  3.1.2 穿刺后护理
  穿刺成功后应多进行护理巡视,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局部或全身输液反应。一旦发展穿刺部位有渗漏、肿胀等不良情况,应立刻拔管并进行相应处理。输液后封管是静脉留置针能否留置成功的关键,故必须重视并做好封管护理,如定时检查输液头皮针与肝素帽是否连接良好、固定膜隔日进行更换等,如穿刺部位出现脱胶、出汗等要重新进行消毒并更换固定膜。
  3.2应用
  3.2.1输液留置针提高了门诊患者满意度,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强度
  输液留置针对门诊需连续输液的成年患者而言,显著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及穿刺对血管造成的损害。输液留置针对门诊需连续输液的婴幼儿而言,减少了因患儿哭闹、躁动、变换体位等所致针头滑脱、血管损伤,减少了患儿家长的不满,患者或患儿家长满意度高。同时输液留置针也显著减轻了护理人员穿刺输液的工作强度,进而可显著提高其工作效率,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2.2把握好留置时间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最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即静脉炎,如何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是门诊护理的重点。有文献[4]报道,静脉炎与穿刺部位、留置时间、输注药物性质及量等有关,在本研究中我院对婴幼儿留置时间控制在3天内,而成人留置时间控制在3~5天,观察发现无1例患者或患儿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因而我们认为,在静脉留置针应用中须把握好留置时间,以有效预防静脉炎发生。
  
  
  参考文献
  [1]郑喜璇,熊会林.静脉留置针在门诊的应用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94-1495.
  [2]路婕,孙晓文,李彩云.静脉针使用新方法[J].医药论坛杂志,2008,(22):120.
  [3]朱爱民.静脉留置针应用在临床[J].当代医学,2010(3):127-129.
  [4]王忠心,胡新林,刘均凤.静脉留置针在门诊成人注射室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80.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唇腭裂护理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面容和语言功能。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鼻塞,喂养困难,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根据以前的调查,新生儿唇腭裂患病率为1:1000,男女性别比为1.5:1男性多于女性。  外科手术是修复唇腭裂的唯一重要手段,手术效果的优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需对唇及唇裂的解剖学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其畸形特点采用多学科综合序列治疗的原则,制
期刊
【摘要】 产后出血是全世界孕产妇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据统计,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4万妇女死于产后出血。此外产后出血可能会造成后续的严重并发症,其后遗症包括承认呼吸窘迫综合症,凝血功能障碍,休克,丧失生育功能以及脑垂体坏死,严重的产后出血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腹腔镜检查时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结论:心理护理辅助中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病人有效地配合检查,对于提高腹腔检查的成功率及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老年;腹腔镜;心理护理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心理护理的作用愈显重要,渗透于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护士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手足口病212例,集中隔离治疗,重症单房间治疗,加强病区管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针对患儿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历全部治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掌握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手足口病宣传教育,对手足口病防护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护理;发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主要由
期刊
【摘要】 报告1例结肠癌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高龄病人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严密监测病情,重视营养支持,加强基础护理,病人预后良好。  【关键词】 结肠癌;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30%[1]。与膳食中脂类增多,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饮酒有关。临床上常见胆源性胰腺炎伴胆石症胆道梗阻。肠癌是常见的消化
期刊
【摘要】 由于年轻的父母毫无经验,所以需要妇产科护士在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就担负对婴儿的护理工作。同时也应注意心理护理,因为这个时候无论是婴儿,还是产妇都需要心理的抚慰。笔者从3个方面以点带面的来阐述妇产科护理。  【关键词】 新生婴儿;产后;心理护理    1新生婴儿护理措施  妊娠37~42周末以前,体重>2500g出生的新生儿,称足月新生儿。出生后断脐至满4周内,称为新生儿期。此期是新生儿逐渐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4例,患者均为男性,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康复护理效果以BPRS简明量表、SANS阴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护理效果以五级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康复护理的前后BPRS与SANS评分比较,t值分别为5.487和6.4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精神分裂患者住院进行康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与价值。方法:对我院精神科护士进行人文护理培训,将其实施于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结果:200份问卷调查全部收回,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精神科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道德、护士整体印象、医患关系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把人文关怀融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增加患者的
期刊
【摘要】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对产妇而言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产妇的反应包括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和心理上的应激反应。怀孕的过程却往往带来许多生理变化与不适,比如失眠等。临床工作中,发现产妇的情绪对产程的进展、宫内的胎儿有较大的影响,无思想顾虑、情绪稳定的产妇多能与医护人员合作,且产程一般进展顺利;反之,情绪紧张、焦虑、恐惧者,在产程中常出现官缩乏力,产程停滞,甚至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产时出
期刊
【摘要】 目前全球都在关注病人的安全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如何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优质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列举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从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自身、住院患者、医院环境设备4个因素来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