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清冷的月光曲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写好不易;文章写得短而好更不容易。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八十余字,字字珠玑,增一字则为赘,减一字则为憾,实在是一篇绝妙的精品。
  苏轼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释放后被贬黄州;后又以“元佑党人”一再遭贬,被放逐琼州(今海南岛)。然而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以凄清寒冷的笔调,寄托了自己寂寞幽楚的情怀。
  这篇短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文中记写了在月光皎洁的晚上,作者约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的情景。说是夜游,其实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由于作者在黄州的困苦境遇和当时的清冷月色,使本文表现出一种凄楚寂寞,而又急需自我排遣的独特心理感受。在这种情绪支配下,苏轼抒写了一首清冷的月光曲。
  这篇短文没写奇景,没绘幽胜,然而却描写了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银辉世界:“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两句高度传神之笔集中写了夜月的透明。前一句写大片月光泻地,清辉透澈,明净无比;后一句写月色穿透竹柏,星星点点,碎银一般,楚楚动人。这种明月如洗,夜光清幽的美丽画面,真使人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文章最后点出月常有,松柏亦常有,而少两个这样赏月的“闲人”。这一句感叹虽表示得含蓄,但作者惆怅与悲凉之情还是掩饰不住的。
  这篇短小而精粹的游记小品,历来受到人们交口称赞。几十个字,在叙事、写景和表达心境方面都写得曲折有致,意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其他文献
要想了解大自然,就要和人类十分亲近,那时大自然将成为一面镜子,因为人类的心灵里包含着整个大自然。  大自然——这就是为全人类的经济提供的材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走向真理之路的镜子。只要好好思索一下自己的道路,然后根据自己切身的体会去看大自然,那么必然会在那儿看到你个人思想、感情的感受。  看起来这似乎是多么简单——两滴雨点在电线上互相追逐,一滴雨珠耽搁了一下,另一滴赶上了它,于是两滴水合为一滴,一起
期刊
老舍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但生长于这座古老的都城,对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有着极其特殊的感情;而且他一生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也是以北京的生活为基本素材的。他对旧北京的不朽描述,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泰斗。如今人们已经公认,老舍本人便是这座古城在文学上的一个象征。然而尽管这位大文学家为北京留下了那么多精彩之极的描述,可是当真让他拿起笔来写一写他本人与北京的这种缘份的时候,他却四顾茫然
期刊
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企望一帆风顺功成名就,但在奋斗的征途中大大小小的挫折往往不可避免,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尝十之八九。”从少年时代的升学,到青年时代的恋爱,从走上社会的谋职,到一展抱负的创业,从一场考试到一场球赛,从一次竞选到一次谈判……时时处处都会有竞争中的失利者、失意者。这种“失利”和“失意”,人们往往把它称做“失败”。在许多人那里,伴随失败的往往是失落、消沉、麻木、空虚、悲观失望,一
期刊
小浪在前,大浪在后,大浪拥小浪,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直抵彼岸。  月挂柳梢头,雄鸡破晓时,萨哈森林小桥流水处的一户人家喜气洋洋,儿子哼着小曲拉风箱,母亲淌着大汗烙糖饼。这可不是个寻常的日子,娘儿俩要过鞑靼海峡去哈巴罗夫斯克,去采购儿子结婚用的钻戒、礼服和伏特加。一位寡妇人家,含辛茹苦28年,把儿子培养成铁塔似的一条大汉,响当当的越洋跨海的巨轮上的大副。如今,儿子要娶媳妇,这喜事儿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期刊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陆游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风》,人们已经耳熟能详,而他所挚爱的前妻唐琬的这首、《钗头凤》却鲜为人知。在这首词里,词人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展示了自己被休弃后极其复杂的情感世界。  这首词创作的背景是这样的: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
期刊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本篇是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所写的著名田园诗,在情趣盎然的田园美景深处,隐藏着一腔归耕田园的真情。  诗的首联就说,老朋友已经备办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家作客,欣喜之情,溢于言外。颔联写农庄之景,近处绿树将村庄围住,远处有一抹青山斜隐,幽雅僻静,一派大好田园风光,念慕之情跳荡在字里行间。
期刊
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七月的下午,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着难忘的求学岁月;他深情地向夕阳下的康河问候,轻轻地和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同年十一月六日在回国的船上,面对澎湃的大
期刊
“选择”在我心中是个坚定而圣洁的词。它是人对心灵的表当,对自我的审思,对人生的追寻。  什么是选择?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是一种选择。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是一种选择。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更是一种选择。  这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选择;这也是富贵与真诚的选择;这更是忠义与生命的选择。  当这么多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时,
期刊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①之,弗舍。杖踵②疑门,告曰:“我不幸被③疾矣,人莫我舍④。闻君义甚高,能假⑤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⑥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⑦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⑧。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⑨见颜面⑩。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
期刊
2002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    12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