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智慧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Lee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力先生主编的《读名著·有智慧》系列丛书第一辑共五种(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其中有通过三国宏大军事叙事和激烈政坛斗争描写从而领味大至国计民生、小至接物待人等处世哲学的《三国演义的人生智慧》;有通过尽展世态百相、江湖侠义从而凸显奋斗创业、人际交往等人生智慧的《水浒传的人生智慧》;有借助神话佛道背景,张扬对生命意义的坚忍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等生活哲理的《西游记的人生智慧》;有梳理情感智慧并通过批判短智、小智从而彰显大智慧的《红楼梦的人生智慧》,有通过仙狐鬼怪等传奇故事来隐喻人世社会从而讲述人生奥妙和情感警示的《聊斋志异的人生智慧》。
  眼下阐释人生智慧的书籍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读名著·有智慧》系列丛书关注最广泛的读者群,让读者从原来泛泛的名著阅读中真正领略名著中的深层意蕴。它不是对“智慧”的浮泛之论,也不是对人生的敷衍了事,而是对蕴藏在古典名著里的人生智慧的分析概括。它关注以往人们关注不到的,洞察往常人们想关注而不知道怎么去关注的。它选准了一个绝好的独特的视角,以全新的文化视野观照传统文本——通过对古代名著的解析,来观照现实的林林总总。它选取不同的视角实施多元化聚焦,多层次解读,并印证现实社会的真情实录,以观其形,明己身,让大彻悟、大智慧穿越长长的历史隧道,对接现实世界,以完成对文本的再加工,并使之得以实践。
  例如,由张伟著的《水浒传的人生智慧》一书,便能够让读者在重温《水浒传》中各路英豪精彩故事的同时,领略到故事里的人生百味,进而与我们所生活的世态百相进行对比,给读者提供生存的参照。此书从为人处世、奋斗创业、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和爱情婚姻家庭五个方面分门别类地对水浒故事进行挖掘和透析,其中“宋江的领导艺术、吴用的军师谋略、公孙胜的淡泊、柴进的慷慨、鲁智深的菩萨心肠、武松的瑕不掩瑜、燕青的忠信与感恩、李逵的粗中有细、石秀的精细聪慧、卢俊义的居安不能思危、杨志的无志、呼延灼的报喜不报忧、高等奸佞的欺上压下、黄文炳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管营差拨等的变色龙形象、武大郎等小人物的命运、梁山水泊的发展壮大经验”等,作者都进行了透辟的条分缕析。此中所蕴含的东西,都能够让读者从别人的成功、失败亦或是错误中寻求到智慧的启迪。
  张伟的《水浒传的人生智慧》,明白晓畅,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它剖析《水浒传》中的故事或人物,不但紧紧紧扣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的多端变迁,正确地把握住关节,总结出其中的人生谋略和机巧;还能够从既定的故事或人物中走出来,荡开去,结合古今中外与之相应的名人大家的人生经历,拓展扩充,加以典型的深化和升华,让原本呼之欲出的人生智谋更加晶莹剔透,让读者在了解水浒故事的当口,不仅增添了智慧,而且增加了知识。
  在《水浒传的人生智慧》里,格言警句似的用语,适时地点拨一下,让某些略微显得深奥的智谋在浅近凝练中得到总结和提炼。因此,读者在感受作者运用语言勇气的同时,又能处处领略到其强烈的审美自信。正是因为这种自信,作者才能如此从容而激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虽传统但不乏棱角,虽浅白但不失新意。
  流畅的文笔,开阔的思路,详尽的资料,是《水浒传的人生智慧》所拥有的。它给了弱者坚忍,给了卑者信心;让正面的智慧引导你,让反面的机谋警醒你。
  由周锡山著的《红楼梦的人生智慧》一书,具体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小智慧。作者对大观园里的女强人、闺阁精英、裙钗群体、奴婢等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解剖——史太君的善于用人和治家、刘姥姥的善于公关、薛宝钗的深藏不露和机敏、王熙凤的机关算尽、邢夫人的贪婪自私、晴雯的刚烈、袭人的忠诚、平儿的委曲求全等等,在琐碎的家长里短中,揭示出更深层的意义;对江湖之士、书生、贾氏父子等人生教训的分析(如贾雨村的奸猾毒辣、甄士隐的善良、贾政的无能平庸、宝玉的聪明和痴狂等),能够让读者切身地感受到《红楼梦》中人生智慧的延展,让人受益匪浅。另外,对贾府衰败原因的梳理和《红楼梦》中大智慧的总结,又能让读者得到切实的精神的润泽和提升。作者由小见大,细致入微,通过对小说中不同的人物类型、或小或大的事件的分类、缕析和总结,对《红楼梦》要表达的小智慧、大智慧,分别介绍并解释,给读者理解和欣赏名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丛书的另外三本也都不拘旧说。虽然作者谦为一得之见,但创获仍丰。他们对如何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并化为精神的愉悦与人生的智慧,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对读者的影响和启示,当是显而易见的。
  在进行人生智慧的探究过程中,如果说,许许多多的人采取的方法是由理论到理论的话,那么,《读名著·有智慧》系列丛书则不妨概括为从史实到理论,再由理论到现实。说到底,本丛书从创意到整个创意的实现,无不是倾力为读者打造出最具有实践意义的读本。融学术性、实践性为一体,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是这套丛书的鲜明特征。真正的精品必有其穿越时空的精髓存在。相信许多人在读名著的时候,常常会有这种感受。
  当然,这套丛书也不是万能的教科书。生活是常新的,如果一味地运用某些公式化的思维去硬套现实的案例,那只能是僵化守旧,固步自封。正如乔力先生在“总序”中写到的那样,“期待读者朋友们能够从中寻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以便在激烈的职场竞争和紧张繁重的学习生涯里,获得一些宽慰与劝谕,更为练达、睿智、理性;而当你们走进这片绿荫下小憩时,也会变得更为清醒聪明,让生命活跃在豁朗乐观的心绪中,满怀信心地再次审视、瞻望自己的未来人生和发展机遇。”如果读者朋友能够从中领会到这番苦心,我想主编和诸位作者就很欣慰了。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济南)
其他文献
数百年来,民间传奇故事《白蛇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特别是白娘子和小青上金山寺寻救丈夫许仙的情节,更是为庶民大众所熟知和称道。故事较早见明代晚期小说《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四川戏曲在演绎这段故事时,对原有情节作了较大改编,重新塑造了更加鲜活可爱的人物角色,丰富和发展了原故事的诸多片断情节。比如:《收青下凡》《船舟借伞》《新府成婚》《扯符吊打》《蒲阳惊变》《盗仙草》《危言诱许》《血战金
期刊
近年来,有关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与吴宓、凌道新等诗友在重庆北碚雅集唱和的文章时时见诸报端。家父凌道新先生保存的大量文稿,经历“文革”查抄,散佚极多。万幸的是,当年周汝昌先生与诸家题诗唱和的诗笺竟然保存下来了,劫后余灰,弥足珍贵。今就此次北碚雅集的经过略作介绍,并谨录诸家题诗,以供读者参考。  说到周汝昌北碚之行,不得不先说说北碚这个小城。  北碚坐落在缙云山下,嘉陵江边,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城虽不大,
期刊
峨眉山最初以古蜀国的“天然屏障”进入史册,继而以“道家仙山”闻名于世,后又以“普贤道场”成为佛教名山,发展到今天的峨眉山以“天下名山”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纵观峨眉山历史角色的转换,与其成为“天下名山”的进程是一脉相承的。不同时期的峨眉山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历史功用。    从“天然屏障”到“道家仙山”    峨眉山突起于富饶美丽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最早是春秋中期古蜀国杜宇王朝的
期刊
可爱的言语钱  魏飞雪    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压胜钱实际与古钱无关,仅具钱形而已。压胜钱始于巫术盛行的汉代,源于当时人使用星相方位及祝咒之词等厌胜术来威慑镇压对手而特制的钱形迷信物。压胜钱最早的记载为“厌胜钱”,因古代厌、压相通,方为现名。后来更多的民俗活动使用到这种钱形铸品,早已超出了这种厌胜的范围。  吉语铸在钱上称之为吉语钱,它是压胜钱中的一个大类。吉语钱包括佩钱、雅玩钱、春钱、撒帐钱、洗儿
期刊
《尚书·尧典》亲议  冯广宏    一、《尧典》《皋陶谟》首段比较  《尧典》是《尚书》开卷第一篇,记述尧舜执政时言论及行事,因篇中描述东、南、西、北四方民风用“析、因、夷、陕”四字,已在殷墟甲骨文中找到相同的文词;而且《山海经·大荒经》也有类同的“折、因、石夷”字样叙及四方神风,从而证实《尧典》确是当时史官的忠实记录,并非后人伪造。篇中述及尧时羲和二族,以四星中天时刻推定二分二至,制定早期历法。
期刊
凤能先生:  您好!  编辑部把您的来稿转发给我,这是《文史杂志》一贯重视编读交流,重视学术讨论的好作法。让论辩双方都能畅谈己见,也是对读者和作者的尊重,故而此举已经获得大家的支持。  从您第一句话“积多(张绍诚)先生于……”看来,您对绍诚(“积少成多”中之“少成”即我曾用名)相当重视,有所了解;既不见外,我也愿意直接给您回信。  按正常理解,“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就是实事求是地共同商讨的好学
期刊
略说长江三大古文化区  谢芳琳    横贯于中国南部的长江,其作为“世界河流之王”[1]不仅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优势,而且还拥有无以伦比的人文资源优势。它仅在古代文化遗产方面所呈现出的泱泱气度与落落风貌,在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大体系中就足以令人叹羡。    一、长江三大文化区的物质遗产  从历史区域上看,长江文化可以分为巴蜀文化区、楚文化区及吴越文化区三大区域,它们分别是长江上游、中游及下游的古代文
期刊
诸葛亮“空城计”的由来及完善  刘晓霞    历史上最著名的“空城计”,无疑是《三国演义》第95回描写的那段故事了: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立即作好大军撤退安排,并亲引五千军到西城搬运粮草。忽然飞报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杀奔西城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队,已分一半运粮草而去,城中仅剩二千五百军士,战、撤均不可能。诸葛亮镇静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开城门,每一门
期刊
一、《晨报副刊·诗镌》创办的缘起    《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办,既是《晨报·副刊》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新月诗派成立的标志性事件。[1]从社会文化背景看,1923年“科玄之战”以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成为与写实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文学潮流的一道脉流,为具有回归传统倾向的新月诗派的发生提供了哲学文化背景与美学动因。再从诗歌发展看,初期白话诗人的
期刊
杜甫诗“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楼。”苏轼诗“登山作重九,蛮菊秋未花。”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曰重九;九为阳数,又曰重阳。  辞书曾将“重阳(重九)”译为the 9th day of 9th moon。也有直接用汉语拼音Chong yang(Chongjiu)的。Witter Bynner和江亢虎合译唐诗,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为on the Mountain Holiday。杨宪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