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意锐新创总裁王越谈到“3G不是说说就来”,“整合产业链”以及“转型服务型企业”时,他听上去更像一个观战电信产业链全局的纵横家,而不只是意锐新创的老总。
实际上,从技术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意锐新创一直在踏实和执著地走一条资源整合之路——拥有自己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家、二维码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与手机产业链其它环节的紧密合作,这一切使其形象和运作都像一个运筹帷幄的纵横家。将一个做二维码的高科技公司和纵横家相类比也许看上去并不切实际,可是王越认为所有中国增值服务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又快又稳地占领市场份额?
聚沙成塔——技术产品的累积
7年前,在日本工作的王越对输入设备非常感兴趣,发明了无介质、高透射率、低成本的“新式光学定位触摸屏”,并凭借这个专利为其效劳的公司赢得了4000万日币的政府无偿助成金和1.2亿日币的低息贷款。2001年,在日本一家企业任CTO的王越主持设计和开发“全日空”(JAL)票务管理系统”和“日本医院看护管理系统”,在后者的项目运作中,他首次采用了二维码技术,从而形成了自己创业的基本方向。“但我认为二维码应用不一定局限在行业领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王越告诉记者,“正好2001年世界诞生了第一款拍照手机,我发现两者一结合,可以解决很多原有手机发展遇到的困难,比如手机输入的难题、网络链接推广的难题等等。” 于是在2002年,王越回到中国创立了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最早开始做与手机和二维码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即使在当时的日本,这也是相当超前的。所以2002年~2004年间,王越一直带领他的团队为日本市场提供技术和产品——各种识读引擎,在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维条码快速识读引擎》(CodeView)的基础上,针对移动终端、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等多种应用推出了CV-MOBILE 、CV-DESKTOP、 CODEMAKER、CV-STAR、CV-AUTO系列产品,同时在自有多项光机电一体化专利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低成本读取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奠定了意锐新创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国企品质的性质。
登上金字塔顶端——整合的能量
2005年是意锐新创的战略转型年,王越决定从日本市场做回国内市场。此时的中国市场上,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始打出了一张又一张的转型牌。“日本和韩国主要是利用3G的发展,从深度上来挖掘数据的应用。亚洲在这方面是有相仿性的,国内的运营商会扩大其增值领域。”王越认为,“二维码是手机应用的一个趋势,与信息服务相辅相承,产业链集体转型也是因为技术的引导。如果手机只有语音功能的话,就不会出现一个转型的概念。所以我认为技术变革使得商业模式变革,所以才有趋势的变化,当3G到来时,这个特征会变得更明显。”
而意锐新创转型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中国传播二维码更大的内涵,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市场好比金字塔的尖端,夯实基础只为登上这个顶端。当记者问及王越对意锐新创的新角色定位时,他的回答是:“以前是个技术型的公司——现在是服务型的公司”。王越依靠发挥技术优势和整合产业链的思想,实现自己的转型。
王越的团队包括业务部门、市场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业务部门面向消费类市场提供公众二维码的平台服务;市场部门则主要负责二维码手机被读业务的推广,如二维码票务的应用等。
技术部门负责完善现有的和研发新的技术产品,保证意锐新创在商业运营中对技术的控制与优势的建立。有一个很好的例证:2005年,这个团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国家码制——汉信码,并获“2006年度自动识别技术特殊贡献奖”;2006年,王越领导意锐荣获“2006年度 Windows Mobile大赛”惟一的行业应用一等奖。
“以技术为核心,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一直是意锐新创人引以自豪的镇宅之宝。意锐新创人认为,虽然之前在二维码市场上,我们没有听到过多关于意锐新创的市面宣传,但是先打好了基础,再在这基础之上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规避有些厂商建空中楼阁的风险才是明智之举。2007年意锐新创将开始把品牌推进终端消费市场。
意锐新创合纵连横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这样的国家部门,技术方案提供商、手机厂商、手机设计公司、企业平台类企业等。“单单从手机来说,就有一条非常复杂的产业链。在日本,二维码技术完全都是事先预装到手机终端上去的。所以只有把各个环节解决掉,才能真正把技术装到手机上——二维码装在手机上,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背景支撑才能做到的。3G不是说说就来,其实它需要很多的沉淀才能来。”王越解释道。
二维码从技术到完美的客户服务,这需要战略上的合作。也正因如此,意锐新创和很多技术提供商合作,所以也和手机制造商、运营商有了一个更深度的合作。2005年,意锐新创参加了中国移动的二维码规范竞标,并获得了合作伙伴的身份。与此同时杰出的市场表现使得其在2007年完成了第一轮融资,并获得“2007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当记者问及王越是如何说服它的风险投资商——戈壁风险基金时,王越给出的答案是:“充分的资源整合和良好的经营业绩。”
精彩问答:
Q:不少人提到对位营销、移动商铺等概念,您认为二维码在营销模式上颠覆了谁?突破了谁?
A:我认为二维码并没有颠覆谁,而只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应用模式,解决了输入上的困难,简化了一种手机的操作。二维码和其它增值服务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二维码的使用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不管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能方便地使用,这种便利和简单解决了手机空间狭小、按键不便、不便输入的问题。
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模式中,它的信息是可以到达手机等终端的。但是这类信息需要一个更好的人机信息交互的方式,所以,我认为二维码是促进各种商务模式的有力手段之一。
Q:作为一个新生的公司,“意锐新创”品牌的营造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
A:我们非常重视品牌推广,但这和我们的业务息息相关。以前我们是技术型的,所以我们在手机厂商知名度比较高;但接下来围绕应用层面来推广,更贴近终端用户。
二维码有着非常丰富的功能和应用,值得好好推广。像我们的同行,银河传媒目前主要是在推广二维码的广告链接。而我们的适用范围不仅止于此:不仅是二维码,条码、符号、logo我们都能做。我们事实上就是给手机长了一双眼睛。
实际上,从技术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意锐新创一直在踏实和执著地走一条资源整合之路——拥有自己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家、二维码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强与手机产业链其它环节的紧密合作,这一切使其形象和运作都像一个运筹帷幄的纵横家。将一个做二维码的高科技公司和纵横家相类比也许看上去并不切实际,可是王越认为所有中国增值服务企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又快又稳地占领市场份额?
聚沙成塔——技术产品的累积
7年前,在日本工作的王越对输入设备非常感兴趣,发明了无介质、高透射率、低成本的“新式光学定位触摸屏”,并凭借这个专利为其效劳的公司赢得了4000万日币的政府无偿助成金和1.2亿日币的低息贷款。2001年,在日本一家企业任CTO的王越主持设计和开发“全日空”(JAL)票务管理系统”和“日本医院看护管理系统”,在后者的项目运作中,他首次采用了二维码技术,从而形成了自己创业的基本方向。“但我认为二维码应用不一定局限在行业领域,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会有更大的应用空间”,王越告诉记者,“正好2001年世界诞生了第一款拍照手机,我发现两者一结合,可以解决很多原有手机发展遇到的困难,比如手机输入的难题、网络链接推广的难题等等。” 于是在2002年,王越回到中国创立了北京意锐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最早开始做与手机和二维码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即使在当时的日本,这也是相当超前的。所以2002年~2004年间,王越一直带领他的团队为日本市场提供技术和产品——各种识读引擎,在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维条码快速识读引擎》(CodeView)的基础上,针对移动终端、行业应用、电子商务等多种应用推出了CV-MOBILE 、CV-DESKTOP、 CODEMAKER、CV-STAR、CV-AUTO系列产品,同时在自有多项光机电一体化专利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低成本读取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奠定了意锐新创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和国企品质的性质。
登上金字塔顶端——整合的能量
2005年是意锐新创的战略转型年,王越决定从日本市场做回国内市场。此时的中国市场上,基础电信运营商开始打出了一张又一张的转型牌。“日本和韩国主要是利用3G的发展,从深度上来挖掘数据的应用。亚洲在这方面是有相仿性的,国内的运营商会扩大其增值领域。”王越认为,“二维码是手机应用的一个趋势,与信息服务相辅相承,产业链集体转型也是因为技术的引导。如果手机只有语音功能的话,就不会出现一个转型的概念。所以我认为技术变革使得商业模式变革,所以才有趋势的变化,当3G到来时,这个特征会变得更明显。”
而意锐新创转型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中国传播二维码更大的内涵,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消费市场好比金字塔的尖端,夯实基础只为登上这个顶端。当记者问及王越对意锐新创的新角色定位时,他的回答是:“以前是个技术型的公司——现在是服务型的公司”。王越依靠发挥技术优势和整合产业链的思想,实现自己的转型。
王越的团队包括业务部门、市场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业务部门面向消费类市场提供公众二维码的平台服务;市场部门则主要负责二维码手机被读业务的推广,如二维码票务的应用等。
技术部门负责完善现有的和研发新的技术产品,保证意锐新创在商业运营中对技术的控制与优势的建立。有一个很好的例证:2005年,这个团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国家码制——汉信码,并获“2006年度自动识别技术特殊贡献奖”;2006年,王越领导意锐荣获“2006年度 Windows Mobile大赛”惟一的行业应用一等奖。
“以技术为核心,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一直是意锐新创人引以自豪的镇宅之宝。意锐新创人认为,虽然之前在二维码市场上,我们没有听到过多关于意锐新创的市面宣传,但是先打好了基础,再在这基础之上建起漂亮的高楼大厦,规避有些厂商建空中楼阁的风险才是明智之举。2007年意锐新创将开始把品牌推进终端消费市场。
意锐新创合纵连横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这样的国家部门,技术方案提供商、手机厂商、手机设计公司、企业平台类企业等。“单单从手机来说,就有一条非常复杂的产业链。在日本,二维码技术完全都是事先预装到手机终端上去的。所以只有把各个环节解决掉,才能真正把技术装到手机上——二维码装在手机上,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背景支撑才能做到的。3G不是说说就来,其实它需要很多的沉淀才能来。”王越解释道。
二维码从技术到完美的客户服务,这需要战略上的合作。也正因如此,意锐新创和很多技术提供商合作,所以也和手机制造商、运营商有了一个更深度的合作。2005年,意锐新创参加了中国移动的二维码规范竞标,并获得了合作伙伴的身份。与此同时杰出的市场表现使得其在2007年完成了第一轮融资,并获得“2007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当记者问及王越是如何说服它的风险投资商——戈壁风险基金时,王越给出的答案是:“充分的资源整合和良好的经营业绩。”
精彩问答:
Q:不少人提到对位营销、移动商铺等概念,您认为二维码在营销模式上颠覆了谁?突破了谁?
A:我认为二维码并没有颠覆谁,而只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应用模式,解决了输入上的困难,简化了一种手机的操作。二维码和其它增值服务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二维码的使用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不管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能方便地使用,这种便利和简单解决了手机空间狭小、按键不便、不便输入的问题。
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模式中,它的信息是可以到达手机等终端的。但是这类信息需要一个更好的人机信息交互的方式,所以,我认为二维码是促进各种商务模式的有力手段之一。
Q:作为一个新生的公司,“意锐新创”品牌的营造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
A:我们非常重视品牌推广,但这和我们的业务息息相关。以前我们是技术型的,所以我们在手机厂商知名度比较高;但接下来围绕应用层面来推广,更贴近终端用户。
二维码有着非常丰富的功能和应用,值得好好推广。像我们的同行,银河传媒目前主要是在推广二维码的广告链接。而我们的适用范围不仅止于此:不仅是二维码,条码、符号、logo我们都能做。我们事实上就是给手机长了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