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美关系已从总体稳定、局部摩擦转向总体波动、全局对峙,而且还在加速转化,美国的反华势力不断掀起攻击中国的浪潮。与此同时,美国的对华战略叙事轮番升级,既构成舆论的前导,也是转向的推力,潜藏着观念塑造、舆论操控、政策引导的险恶用心。 战略叙事是围绕特定目标、特定目的开展的靶向性定义和叙述,旨在通过勾勒事件的形态和性质,确立一个民族或国家对事件的情感认同,进而为决策提供思想层面的认同。具有说服力的国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关系已从总体稳定、局部摩擦转向总体波动、全局对峙,而且还在加速转化,美国的反华势力不断掀起攻击中国的浪潮。与此同时,美国的对华战略叙事轮番升级,既构成舆论的前导,也是转向的推力,潜藏着观念塑造、舆论操控、政策引导的险恶用心。
战略叙事是围绕特定目标、特定目的开展的靶向性定义和叙述,旨在通过勾勒事件的形态和性质,确立一个民族或国家对事件的情感认同,进而为决策提供思想层面的认同。具有说服力的国际传播和叙事,是一种无形但很有影响的权力资源。将对手国家进行标签化定性,正是美国对外战略传播的核心手段、惯用伎俩,牵引了议题设置和冲突进程。
今年7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恶意满满的演讲,正是一种用战略叙事重构来正名特朗普政府对抗性对华政策的手法。一年来,他持续对中国的外交、军事、经济等政策进行恶意攻击,将中美关系恶化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国,将其渲染成美国“最大、最危险的敌人”,号召“自由世界”联手对抗“共产党中国”,试图用冷战意识形态思维和叙事记忆来为美国的极右翼势力争取内外支持。他刻意选择尼克松图书馆为演讲地,就是要在意识上强化一个印象:以尼克松为起点的美国对华长期接触战略已进入死胡同,寿终正寝了,然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美国必须奉行全面围堵打压中国的新战略。
如果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可以发现,美国对中美关系的战略叙事确已发生剧烈转变。本世纪初,小布什政府刚一上台时,也曾提出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的观念,但反恐战争让美国不得不调整了重心。十年后,奥巴马政府把中国看作未来美国必须加大投入应对的重要战略竞争者,决心与中国在亚太地区争夺影响力,“重返亚太”战略浮出水面,将军事部署重心向亚太前沿转移。到了2020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火力全开,将中国称作“国际规则的违反者”,借疫情散布“中国病毒”恶名,对新疆、香港、台湾等中国的内政问题横加干涉,以信息安全威脅为名煽动封杀华为、Tiktok等,加大在南海周边军事部署和战略围堵,使得两国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两国关系日益接近体系性撕裂或“脱钩”的危险时刻,特朗普政府和一些华盛顿精英的目标是将中国抹黑为国际体系的敌人和国际安全的威胁者,以此印证美国作为国际秩序维护者的“伟光正”,弥补美国下滑的领导力,并为今后中美冲突预埋国内外支持的合法性依据。
美国的战略叙事能否取得成功,或者说能否真正形成对中国的绝对的传播优势,恐怕如意算盘会落空。虽然国际话语斗争的主动权和优势依然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手中,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逐渐适应西方的战略叙事模式,在塑造自身的国际话语影响力方面不断创新、校正和再定义,具备了新的叙事能力。“一带一路”在初期传播过程中与“战略”捆绑很紧,后被定性为“倡议”,加上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互利共赢的事实开始“说话”,有效对冲了外界的恶意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中国对外战略目标之善意的认知。此外,西方之前对中国做出的诸多“崩溃”预判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国并不全是西方话语中描述的那样,西方话语的正当性和可信度大为下降。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国际环境绝非战后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时代,西方阵营自身困难重重,难以聚拢在美国的反华旗帜下。
新冠疫情之后的世界必然回不到以前,全球的战略格局态势更加多元、多维、多变,进一步凸显出在全球化脉络下,国家间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而美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任性独行,反过来又促成更多国家寻求新的合作路径来维护自身利益。蓬佩奥之流试图用陈旧思维主导的战略叙事来操弄“划线为盟”,只会导致其自身的“画地为牢”。
其他文献
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导致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起火大约15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大约500名消防员参与灭火,抢救出不少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保存多个世纪的“耶稣荆棘冠”、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穿过的“圣路易祭服”。法新社报道,部分艺术品毁于火灾,由大约8000个音管组成的管风琴同样受损。两座钟楼和彩色玻璃花窗得以保存。消防人员怀疑火灾关联尖塔的修缮工程,最先起火
2019年11月2~4日,第3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图为本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泰国合唱队正在演唱东盟盟歌。 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与会领导人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RCEP15个成员国(印度退出了RCEP谈判)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并将致力于确保明年签署协议。RCEP谈判由东盟十国于201
10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以头版整版文章形式推出独家报道,揭露总统特朗普和他的父母以及四个兄弟姐妹通过欺诈手段逃避缴纳巨额遗产税。调查表明,特朗普并非如其吹嘘的那样是白手起家的商业天才,而是陆续从其父处获得了至少4.13亿美元的资产。而这笔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帮助其父母偷税、成立“空壳”公司、压低并虚报地产价值等方式逃避缴纳赠予和遗产税获得的。特朗普父母一共向其子女转移了超过10亿美元的财富,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来势汹汹。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同仇敌忾、并肩作战,并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一切敌对行动,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创造畅通无阻的环境。其中特别关注了也门。3月下旬,联合国呼吁也门尽快实现“人道主义停火”,集中力量对抗新冠病毒疫情,并希望能将此作为结束也门冲突、实现和平的契机。但是,4月26日也门南方过渡委员会宣布自治,与受国际社会承认的哈迪政府公开决裂,标
《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 [美]保罗·沙瑞尔/著 2019年6月出版 世界知识出版社 自主武器对于现代战争样式、战争伦理、军队建设模式和国际战略稳定的冲击,正受到联合国军控与裁军会议、各国政要、军队将领和防务智库专家广泛关注,也成为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北京香山论坛、世界和平论坛等研讨的热门话题。2019年6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新美国安全中心保罗·沙瑞尔(Paul Scharr
【印】《瞭望》 2017年9月4日 特朗普于8月底提出的南亚及阿富汗新战略似乎出乎巴基斯坦方面预料。特朗普指责巴方“窝藏”恐怖分子并要求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这触痛了巴方神经。巴媒体评论人优素福·赛认为印度将会借机加强对阿富汗的战略影响,这将对巴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巴将难以继续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行动。与此同时,巴政界也对特朗普新战略表示愤怒和担忧。巴正义运动党领袖伊姆兰·汗认为“美国指责
对于巴以问题而言,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自特朗普政府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以来,巴以冲突掀起了新的高潮。一边是欢欣鼓舞的以色列人,与美国政要喜迎开馆仪式;另一边是愤怒的巴勒斯坦抗议人群,与以色列安全部队爆发血腥冲突。不仅中东,整个世界也为之震荡,支持者有之,漠视者有之,中立者有之,譴责者有之……2018年5月14日,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抗议美国将驻以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还有德国等的官方要员、专家,都先后發声,惊呼防备中国,甚至摆出对抗的架势,声言中国搞 “锐实力”“破坏规则”“推翻国际制度” ,等等,杂志、报纸等各种媒体也连篇累牍地进行解读与讨论。而且,他们并不仅仅是说说,也在采取实际行动。比如,特朗普总统开始对中国的“贸易掠夺行为”进行惩罚,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反计划”,推出“印太战略”
对华战略前提存在错误? 自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至特朗普上台,这45年间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一直是保持接触(engagement)战略。进入21世纪后美国推出的战略,不论是“对冲(hedging)”还是“再均衡(rebalancing)”,其基调依然着眼于接触。 进入21世纪后的接触战略是在如下前提之下制定的:第一,中国的高速发展引发许多国内问题,短期内中国将会着力于解决国内问题,因而在对
2016年12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二次外长会在柬埔寨暹粒举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柬埔寨国务兼外交国际合作部大臣布拉索昆、泰国外长敦、老挝外长沙伦赛、缅甸外交国务部长觉丁、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出席。各方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主题,回顾了今年三月在中国举行的首次领导人会议成果落实情况,并规划澜湄合作下一步发展。 王毅与柬埔寨外交大臣布拉索昆共同主持会议。王毅表示,澜湄合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