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冬小麦茎中果聚糖代谢及氮素水平的调控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1997年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鲁麦22和鲁麦14两个小麦品种茎中果聚糖含量及果聚糖代谢有关酶活性变化规律及不同施氮水平对两个品种产量和鲁麦22果聚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茎中果聚糖从挑施期到开花后15-20天为积累时期,此时果聚糖含量高,果聚糖合成有关酶活性高;花后20-30天果聚糖以分解为主,果聚糖含量下降速度快,果聚糖外水解酶活性较高,210-330kg/hm^2施氮量范围内,提高施氮量使鲁麦22茎中果聚糖合成的关酶活性提高,促进了果聚糖的积累,但不利于果聚糖在灌浆中后期的分解输出,鲁麦2
其他文献
用原种粳稻Kitaake和PEPC基因水稻为材料,比较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的差别。结果表明,转PEPC基因水稻的饱和光强为1200μmol/m^2.s,比原种高200μmol
对水稻,小麦,大麦,玉米和高粱5种禾谷类作物运用冷碱糊化法,粘度速测仪(Rapid Visco Analyser,RVA)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进行淀粉糊化特性的比
应用作物数量性状QTL体系检测的主位点组方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12个品种双列杂交组合的开花期(播种一初花日数)性状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根据轮回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矮败小麦的特点。我们逐步建立起一套简单易行的群体改良方法,其主体技术包括组建一个好的基
针对作物区域试验中的品种均值估计问题,根据混合线性模型的一般原理,总结和提出多种加权最小二乘估计(WLSE)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的方法,推导了这些方法的平衡数据计算简式
应用淀粉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4408份中国栽培稻种质资源的12个同工酶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酶谱(Pgi1,Pgi2,Amp1,Amp2,Amp3,Amp4,Sdh1,Adh1,Est1,Est2,Est5和Est9)。结果指
本研究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7个品种的体细胞无性系性状变异和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R2株系为计算单位的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农艺性状变异频率平均为13.0%,不同基因
以穗叶处理作为控制库源关系的手段,对玉米杂交种青枯病的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源关系对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有直接影响。去穗可显著提高感病品种(掖单13)的抗性,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