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探究性问题的有效生成

来源 :教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探究性问题的生成不同于简单的提问,而是在实验中学生结合真实实验情境以及自己原有经验,为了进一步探究事物本质或规律而产生疑问的过程。探究性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实验材料投放差异、实验操作差异以及学生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单元教学主线中寻找延伸点,引导学生聚焦现象差异的原因,帮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促进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探究性问题的有效生成。
其他文献
<正>自2014年国家密集出台PPP相关政策以来,截止到2016年9月,国家层面共推出PPP项目近1.4万个,投资总金额超过16.2万亿元,PPP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在此大背景下,公共基础设施
目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出超声在首诊检查中的优势作用,使来院患者尽可能在首诊中得到满意的诊断.方法: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并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图像特征.结果:大多数患者在首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治疗胃大部切除引起的瘢痕狭窄。方法:30例金属支架治疗胃大部切除引起瘢痕狭窄造成的梗阻,分别置入自扩型金属支架,11例患者进行后续治疗。结果:30例狭窄都位
摘 要 目的: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7例VAP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组成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7例VAP患者共培养出致病菌51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株,大肠埃希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真菌4株,嗜麦芽菌2株,单纯革兰阴性菌感染8例,单纯革兰阳性菌感染2例,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感染16例,其中合并真菌感染1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小学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当今以科教兴国为主体,积极推进实施素质科学教育,科学实验对启蒙开发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各发达国家环保法规逐步完善,合成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受到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而传统合成革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挥发至空
【热点综述】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波及云南、宁夏、上海、重庆等10多个省区市。地震牵动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连日来,上至党和国家
资料与方法    2007年4月~2009年5月收治72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43~76岁,平均57.2±7.4岁。  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紧张、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聆听患者的叙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健康教育,讲解常见病及治疗护理相关知识,疏导其心理压力。同时做好患者家属思想工作,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主动
党课制度可追溯到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党内的教育,纠正过去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
报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7.083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类感染了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按其病原和病变分为细粒棘球蚴和泡状棘球蚴,其中,又以细粒棘球蚴病占绝大多数。这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新疆属农牧区,包虫病较为多见。1991~2005年,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细粒棘球蚴18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