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柏拉图的“床喻”来审视其“模仿”论,可从中推演出一种“真实性层级结构”,由此看出原有的形而上学立场和认识论价值判断逻辑。从中国画论的发展角度反观谢赫的“模写”说,可由此引申出一种“渐进式修为过程”,其中包括旨在制作“移画”“目画”与“心画”的三个艺术实践阶段——临摹、写生与传神。这种基于各自特定语境的辨析与比较,有助于揭示“模仿”与“模写”两说形同质异的主要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