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作文教学三步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故鼎新的局面。这一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构建人类作文能力结构,并形成一种新型的构思严密、自成一体的作文教学体系。
  这一新型的作文教学体系的问世,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步骤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密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和规律的。它着重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从而彻底解除学生的作文障碍,帮助学生摆脱旧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作文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使学生远离了假话、空话、套话,真正达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的境界,真正还给了孩子们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作文三步法,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起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这一理论,同时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结起来,对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发展和提高。其中,阅读理解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在各类语文考试试题中,占有考察分值较大的就是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不仅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把阅读理解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并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进而推动语文教学有效而长足地发展。
  作文三步法理论,恰恰能够将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联结起来。尤其在训练学生学习归纳感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纲时,不仅使学生从例文中领略到了作者的布局谋篇。而且同时,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也会获取信息,从中汲取知识。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分析《迷人的海》一文时,先找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并归纳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学生回答:第一段写“我”望海陶醉;第二段写“我”对海的特殊感情;第三段写“我”看海上日出;第四段写“我”喜欢晚上的大海;第五段抒发作者热爱大海之情。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分想提纲来。学生能够找出来:从迷人的海这一背景中,分离出两个景观:“海上日出”和“晚上的大海”。最后得出共同的感受:我爱大海,它广阔、壮丽、变幻莫测,令人迷恋。
  就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例文的布局谋篇,同时也读懂了一篇优秀的作品。在阅读、分析、理解例文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完成了与作者、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正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作文三步法理论有效的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文三步法调动感官感觉事物的原理,在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同样加以联系、运用。在使学生理解、体会课文思想内涵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使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交融在一起,最终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到有关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课文时,在让学生阅读、感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同时,还让学生注意联系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在课文当中的运用。看看作者怎样由物展开联想,并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的。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峻青先生的《第一场雪》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上新课时找学生回答:作者写此文时,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热切盼望有个好收成,恰好遇上了这第一场雪,因而激发作者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并写下了这篇散文。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按照每一自然段的大意,理清课文的结构:本文按照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让学生结合作文三步法感受人、事、物的原理来分析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调动感官感受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的?作者从这场雪又得出怎样的感想来?
  只见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雪前:天气变冷、寒风刮起(感觉)、空中布满阴云(视觉);雪中:伴小雨(视觉)、鹅毛般雪花(物化联想)、听见雪花簌簌地往下落(听觉)、咯吱一声响,枯枝被积雪压断(听觉);雪后:山川、树木、房屋、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物化联想)、柳条像银条儿、松柏上堆满了雪球、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积雪在阳光照射下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物化联想)、脚踩积雪发出咯吱的响声(听觉)等。最后,学生还说出:作者由“瑞雪兆丰年”而抒发对这场雪的喜爱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文中领略了作者的写作特色,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日积月累,学生一定会耳濡目染,形成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作文三步法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综上所述,作文三步法理论的提出,不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喜人的前景,带动了今天作文教学的显著发展,而且这一理论,同时可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的课文学习中,使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紧密结合起来。作文三步法理论的融入,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带来全新的感觉和前所未有的“源头活水”。相信:作文三步法理论,必将在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更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语)。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地劝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演讲语言的准确性,使听众及演讲爱好者感受其语言艺术魅力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真正地达到演讲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的目的。  关键词:演讲;有声语言;准确    演讲,又称“演说”,是在特定环境中,个人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手段,并借助于态势语针对某一问题,直接向听众发表意见,抒发个人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一种艺术实践活动。  一、表达清晰,讲究口语修辞  1、发音正
期刊
摘要:安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前提,安全教育越来越被家长和学校所重视。幼儿安全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应把安全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关键词:幼儿教育;安全意识;培养;意义;途径    有人调查,在杭州某医院里,一年中因意外损伤住院的孩子竞多达800余例,全国就可想而知了。某报载:欧共体成员国内每年死于车祸或室内外事故的儿童多达2-3
期刊
摘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是技工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还要重视学生情商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升。  关键词:技能人才;情商教育;教育模式;素质提升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对老师、对同学、对父母确实无情无义。因老师阻止他上课期间溜出校园上网而将老师殴打成伤;想方设法骗取父母的辛苦钱供自己挥霍;对同学轻则横眉怒
期刊
一、博学多才——获取钦佩与信任的第一步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能获得学生的信任,那毫无疑问,这将是一种成功的开始。  曾记得那是在我上初二的时候,物理课程才刚开设,我的物理老师外表看上去并不怎么样,但是,他有着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而恰恰是他的这一专长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时,在年少的我看来,他的形象很高大,很儒雅,他的一切言行就象他的字一样漂亮而有吸引力,再加上他的普通话既流利
期刊
陈红梅(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育局教研室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素质,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密切相关。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可以带动或制约其它素质的发展,因此,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性任务。  关键词:心理;素质;关系;培育;途径    所谓的学生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与客观外界互动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期刊
自2007年以来,我校把“书香校园”这面旗帜树立,“经典诵读”纳入学校课题,“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舞”的帷幕正式启动,在三小校园掀起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中华国学美文诵读活动的热潮。师生共参与同策划以喜闻乐见的舞台表演的形式、板报宣传的方式、亲子共读一本书、读《论语》学做人的读后感悟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演绎着经典。在学校大的氛围影响下,我们的班级和我本人也跃跃欲试,开始琢磨起“经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中心环节,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探讨,提出了几点看法,同时对高中女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剖释,以便推动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高中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培养学
期刊
摘要: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热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主动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情景;创设;探究热情;培养    在新的语文课改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他们的探究的热情,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问题。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呢?我的体会
期刊
摘要:礼仪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润滑剂,它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摩擦系数,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尊重和信任,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然而,当今在技校校园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技校生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所以,加强对技校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提高技校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的需要。  关键词:技校生;礼仪文化;礼仪教育    技校学生大多数是在中学成绩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