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其对于小学生在小学时期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培养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文章通过对发散思维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阐述,进而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问题;对策
  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优化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构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但就现阶段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尚未充分认识到发散思维的培养对教学和学生学科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基于前后知识跳跃性增强和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关联性缺失等问题,既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又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1.文本语言形式的跳跃性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文本语言形式的跳跃性是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问题的重要表现。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其相关数学知识的表达形式大都以文本为主,而文本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也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即教师以课本为依据,将文本知识以语言或例子的形式予以表述,这种单纯基于文本的描述或列举表达则直接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例如,在《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两点能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这两个公理的讲解大都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必要的图文说明,从而使学生难以在实践中了解公理的真正含义。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本文知识的跳跃性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中,在学习认识小数和小数的加减法之后,教材并未将小数的乘除法内容予以安排,而是在中间穿插了“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策略”等相关教学内容。这并不利于学生后续对小数乘除法的学习,同时,也可能导致学生遗忘之前学习的关于小数方面的知识,既阻碍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与应用,又不利于学生以已学知识为基础,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对其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1]。
  2.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阻碍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所呈现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同时,相关知识转换的跳跃性也较强,这就要求教师应在全面且准确把握教材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在知识的结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未认识到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间的差异,从而一味地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机械化教学,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一课为《认识负数》,而后几个章节均与面积的计算相关,之后,又安排了小数的认识和学习。由此可见,教材结构的安排并不科学,章节间缺少联系。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限,并不能完全适应教材结构的跳跃性变化,加之教师缺少对各相关知识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的串联,在降低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2]。
  3.数学知识的繁杂性增加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难度
  发散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流畅性,强调观念的自由发挥。但就现阶段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相对繁杂且抽象性较强,这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要想对繁杂且抽象的知识予以理解和应用是较为困难的,此时,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则会受阻,这就要求教师应将现有的教材知识转变为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从而提高教学的流畅性并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抽象、繁杂的知识予以了解,为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出于对课程準备工作复杂性的考虑,并未真正将相关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纳入到课堂教学和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当中,从而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3]。
  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1.加强对前后知识的结构化联系
  加强对教材前后知识的结构化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首要办法。一方面,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加强教材前后知识的结构化关联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重要性的基础上,将教材前后知识的结构化关联工作纳入到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工作中来。另一方面,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文本跳跃性内容,教师应人为地加强对前后内容的结构化关联,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中,在“认识小数”和“小数的加减法”后,虽然教材的内容是“找规律”与“解决问题策略”等相关内容,但为了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将之后的“小数的乘除法”内容安排到“小数加减法”之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小数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促进其以已学知识为基础,形成关于小数学习的发散性思维。
  2.将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关联
  将教材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关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的关联性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使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拓展思维,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的《认识分数》这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当引入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切忌从抽象的符号方面切入,而应从分数的内涵出发,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对物体的平均划分为基础而产生的。通过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将一个整体的物体平均分为若干部分,进而在描述部分与整体间关系的过程中引入分数概念,加强教材结构与学生认知的结合,促使学生以同样的方法和技巧去理解和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提升和发展。
  3.删繁就简,激发学生求知欲
  删繁就简,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办法。对于当前教材设置复杂的情况,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将相关知识点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并在激发其求知欲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更多方式方法,促使其形成发散性思维。还需说明的是,思维惰性是制约发散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思维积极性的培养是发散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及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提出连加算式“3 3 3=”,进而让学生将其改写成乘法算式,而后,再提出“3 3 3 2 2 2=”,让学生再改写,进而在算式改写过程中,以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并以相同和不同算子的算式改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激发其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思考和学习,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斌.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10(2):34-35.
  [2]张淑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3):49.
  [3]林丹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02.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1)了解恐龙的形态、生活状态及年代,关注地球生物的未来,增强环保意识。(2)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进对恐龙的认识。(3)了解恐龙相关知识,使学生根据恐龙特征和生活习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为了树立自身形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采取的一种全方位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扩大销售、实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方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面对“入世”的机遇和挑战,服装生产企业应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本文就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一些见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果连最起码的行为习惯都培养不起来,核心素养更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培養低年级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呢?本文立足行动案例,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绘画习惯培养的途径。  一、身教示范,点滴中培养习惯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十分注重激发学生业已具备的好奇心,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大
先锋霉素药疹致寻常型银屑病恶化1例黄清平(广西北海市皮肤病防治院536000)范志莘(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皮肤科210029)患者全身性用药使寻常型银屑病转变为银屑病型红皮病,国内报告较少,仅见静注争
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客观阐述了提升小学生学习动力的方法。  一、科学制订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提升小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性,通过多样化途径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动力,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
现代诗歌难教,这恐怕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认识。所谓“诗无达诂”,教什么?怎么教?常常难以抉择。作者以朗读为切入口改革现代诗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黄河颂》一课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视觉为导向的授课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随之应运而生的插画,作为非常直观的艺术形式逐渐地渗透到小学美术的课堂当中,它的运用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想象力,而且提升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益。  一、指导欣赏,激发共鸣  插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在美术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插画作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复方三七薄膜治疗口腔扁平苔藓50例临床观察黄麟珏(昆明医学院口内粘膜组,650031)孟军青(昆明医学院附一院药剂科)国内研究认为,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存在着血瘀的依据 ̄[1],我们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