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之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g5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二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此阶段如何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呢?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同时还要增添情感的投入。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4901
  初二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在正式学习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很多与物理相关的前概念。如何更加有效地联系学生的认知基础,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有效组织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继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方向、教学目标等方面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指导意见,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改精神,并将相关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课改精神领会初中物理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课堂一旦是动态而自由的,那么课堂将存在很多超出预设范围的事件,这时教师就必须有效而恰当地进行生成。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研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内容时,如何以更加动态和自由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藩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每五个学生分成一个研究小组,让他们到校园周边的区域调查了解有关噪声的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观察以及对群众的调查,形成初步的研究材料,然后再对相关材料进行理性分析,探究噪声的危害,并尝试寻找减小噪声的途径,比如在声源处或在声音传播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遮挡或屏蔽设施。这样的教学安排,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同时这样的处理也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凸显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物理的发展源自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初中阶段很多物理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中选择素材,让学生深刻感受物理研究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品味物理,再结合物理感受生活,如此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研究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迎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领会其中的物理规律。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领会这一定律主要诠释的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它是由实验事实出发,结合科学推理形成的物理规律。初中生对其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靠几个实验的过渡,就将牛顿第一定律仓促地推理出来,这样的实验和推理将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探究,本质还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很难体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更难将其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为此,笔者认为应以生活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幫助学生主动参与规律探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些情境:(1)当自行车快到目的地时,人不再蹬踩脚踏时,自行车将有一个缓缓停下的过程;(2)踢球时,足球离开脚之后还能继续运动。上述情境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深有体会的,而且在表象上也能形成这样的认识:力停止作用后,自行车或足球都将继续运动一段时间。由此学生将形成疑问:力真的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可能达到这样几个目的:(1)学生将因为对生活情境的熟悉而产生亲近感,有助于他们理解情境的实质;(2)情境之间的差异性将引起学生分析思考;(3)学生的思考过程必将产生一些具有差异性的思维成果,这将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而这恰恰是教师预设生成的重要素材,这一切也将有效激活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三、加强情感交流,建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丰富的情感,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积极地将情感融入课堂,让课堂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在各种师生互动中进行情感交流,通过恰当的手段帮助学生深刻体验物理知识,从而让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例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摩擦力”的相关现象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走路的时候,一脚踩在香蕉皮上,会有什么结果?学生联想到上述情境,不免哄堂大笑,教师继续问:为什么没有香蕉皮,人更加容易保持稳定?学生自然想到摩擦力的存在,教师由此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摩擦力的原因以及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教师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出发,以充满喜剧感的画面呈现物理现象,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敞开心扉,打开思路,在积极思考中深刻领会相关概念。
  总之,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赖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在常态化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用最佳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收获进步与成功。
  (特约编辑南宾)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英语学习者必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强化语音训练,积极广泛阅读,努力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掌握听力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积累文化背景知识、熟悉英语口语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探究性学习逐步被广大师生所接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给学生探究方法,不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使地理课堂教学富有实效,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学习能力  当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精心指引
摘 要: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如何在高校的一个学期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经济学知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敏感问题。文章以上海水产大学爱恩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提出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核心原理上,把学生培养成为经济学自然主义者。  关键词:商务经济学 教学改革 经济学自然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40-01    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的
[摘 要]思辨力培养是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当下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存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辩证思维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弱、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弱、创造性思维能力弱等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平等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辨兴趣,基于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留白”艺术,让学生敢于思辨、乐于思辨、善于思辨、主动思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关键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
[摘要]历史课程作为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范围的科目,其导入环节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普遍低效的問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努力: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完善课堂导入环节规划,展现知识魅力;丰富导入形式,确保课堂导入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教学;导入对策  [中
预算作为企业的全面经营计划。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和缓解瓶颈资源的制约.有利于管理现金流量以及提供完善业债评价的标准。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为使预算更加科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