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惊现沧州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惊现沧州
  沧州和一
  
  双手刀,乃诸多武林人士酷爱之兵器,其刀法,更是众人追崇之著名传世刀法。武林中说法众多,练法各异,确有得其真传者,亦有以讹传讹、贻误后学者。双手刀法之秘不轻传的“连环十六刀法”今惊现沧州,实属武林之幸事!
  据史料记载,双手刀刀型是长条形、刀背凸出呈圆形,既增加了刀的强度又有血槽。刀全长三尺七寸,柄长九寸,刀宽一寸二分,上部八分尖部成剑尖。护手呈平形无凹,外型为椭圆形。持刀以双手握刀为主,单手握刀为辅,可单、双手交换使用。双手刀用双手持刀故威力大,远胜单刀及其他短兵器,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刀技,明、清朝在战场上是赫赫有名的实战型刀技。
  双手刀之源流十分明晰,即一世刘云峰(明朝万历年间)。二世程宗猷(明朝天启年间)得其真传,并依势画为图像,为之拟名,著成《单刀法选》一书;明末吴殳从项元池得授此技艺,并作刀歌以记其事。吴殳是明清之际最有成就的武术家之一,是明末程宗猷以后唯一留下大量武术著作的人。清同治年间,河北连镇杨氏在奉天学得双手刀法,传桑园谢晋分(“谢大爷”),清末再传独流刘玉春、任向荣。 关于双手刀的称谓较多,不乏令人莫名其妙之名称,如:苗刀(见《双手刀法揭秘——马廉真》记载),刀法更是鱼龙混杂,现在武林中传播的一些所谓刀法,实际上只是一些势法而已,并非真正之刀法,也有人称双手刀法分为“上八蹬和下八膛”,亦非十分准确。真正称得上刀法者,乃“连环十六刀法”也。
  出现在沧州的“双手刀之连环十六刀法”,是沧州籍合一通背名家郭建伟(景春)得独流合一通背大师刘玉春之嫡孙刘景云亲传并带至沧州的,现今由其亲传弟子、民间武术名家闫永发先生择人授之。
  连环十六刀法,顾名思义,由十六种刀法组成,可单练、单用,也可连环练习、组合使用,其刀法简洁,技击目的明确,出刀即为进攻,收刀亦可毙敌,郭建伟(景春)大师曾凭借此刀法在抗日前线杀敌无数,屡建奇功。此刀法演练时,大开大合、刀光闪烁、勇而剽悍、力度丰满、以腰促刀、步步为营、飘逸中暗藏杀机、格挡进身、劈剁灵变、疾速巧妙、左右逢源、上下翻飞、身如蟒龙、刀似流星、连绵不断。
  练好连环十六刀法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合一通背步法功底,不然很难驾驭迅猛无比的双手刀的走势,更何况刀法中还蕴藏着深刻的技击内涵,没有好的身法、步法,就很难达到每一种刀法的自由连接、自由组合、刀随人走、人随刀转的境界,故此有云:“双手连环十六刀,劲力十足皆妙招;刀人合一势破竹,通背功夫为基础;有人掌得此刀法,潜心研习气自华!”
  
  论武术中的以有法为“无法”
  孙 伟
  
  对于武术来说,所谓的以有法为“无法”是针对武术修为者所达到的一种武功境界而言的。武术中的“有法”是指武术套路中的一拳一脚和一招一式,是指有形的东西;而“无法”则是指在对敌搏击中本能、下意识反应出的无形无象、变化万端、像水一样应物自然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万法归一之意。但如果没有对“有法”科学而刻苦的修为,也就没有武术“无法”上乘功夫境界的形成,所以说,有心练“有法”,无意生“无法”,武术中的“有法”是法是术,是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而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所练出的功,才是武术“无法”上乘功夫的高深境界。
  在这个问题上,正像2007年我在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怎样练功才能具有超强的搏击实力》的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个武术观点一样,叫做武术“神就神在功力上,妙就妙在劲法中”。我们都知道,武术中的功力是外显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东西,如头撞石碑、掌断红砖等等,使人观后无不称奇叫绝;而在武术中的有些劲法又是无形的东西,如双方搭手中的听劲、懂劲、粘劲和化劲等等,是无形的,又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东西,给人一种妙不可言、匪夷所思之感。
  练习过陈式太极拳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陈式太极拳中有这么几句打手歌诀,叫做:拥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凭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粘连随不丢顶,周身轻灵空接手,发放全在点中求,里里外外都是点,星星点点都是拳。看似简单的几句打手歌诀,却不知道千百年来,在它的背后凝聚了多少武术先辈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这么说,要想理解这几句打手歌诀的真正含义,并加以实现,对于一个在武功上没有练出周身混元而一触即发之功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武术中的功力和劲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武术中以有法为“无法”的核心所在。
  在这里为了与大家共同理解和分享这个武术概念和境界上的问题,我从生活的另一侧面加以阐释。我们说,一个武术搏击大家在对敌实战中的最高境界应是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出神入化之境界,而一个书法大家的最高境界应是纵情挥毫、挥洒自如、似行云流水之境界,但无论多么有名的书法大家也都离不开一撇一捺、横平竖直的修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家都知道黑色火药是一种能燃烧、发光、发热、产生强大气体的一种物质,它的本身并不具有强大的杀伤性,可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其制成枪弹和炸弹后,便使其具有了强大的杀伤能力。我们的武术也是如此,正如我前面所讲到的一样,武术套路中的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只是一种练功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有法,就连在广场上练太极拳的大爷、大娘也学会了千招和万式,但不一定是功,而只有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所练出的“无法”境界的功,才是在对敌搏击中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
  以上是我本人对武术中的以有法为“无法”一孔之拙见,不当之处望同道们给予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世行学院近日出版的一份报告<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该报告以独特视角对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度分析,下面是胡鞍钢博士对该报告的
期刊
袁锡广学艺揍恶少    清光绪年间,颜神地片上出了一位好汉,姓袁,名锡广,乃李家窑人士,自幼残疾,腿瘸足拐。   在常人眼里,袁锡广腿瘸足拐,要练就一身武艺比上天还难。但由于受周围环境熏陶,使他习武之心迫切,多次到南窑掌门人任连珠那里拜师求艺。任见其心诚志坚,最后答应说:“看你这身体,学好武功并非轻而易举,非下更大苦功不可。要练功,只能在头、手、臂、裆上下工夫了。”袁锡广恳求说:“头上没法练,就在
目前学术界对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欧洲是美国国家利益的根本所在,欧洲过去是现在仍是美国的战略重心。有的则认为随着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美国的战略重心已转移
编者按:靳爱祥演拳,最重法度,束则练神藏意,展则遒劲多力,起落进退,无不如意……今以其师卢忠仁宗师真传五行拳示人作为形意楷式,善鉴拳者,或可从中受益。    (二)崩拳    7、左手沿右肘部上钻至两拳相接变掌心向下劈出,同时右脚向前下方踏出,膝前顶,脚横摆约四十五度,左腿跟进向右膝后部前顶并下压,右手下落于腹前,两肘横撑,手部要求同三体式(图24)。  之后练习按2至7依次进行,反复练习。  8
为了建设我国企业家队伍,为了及时掌握现状。发现问题,特撰写此调查报告。(一)我国企业经营者近八成已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调查结果是:被调查的2,674位企业经营者中,初中以下
我听到李春苓老师作古的噩讯后,着实地惊讶了一番。心想他那么结实的身体,年近八旬每日仍然坚持打拳、练功,怎么说走就走了,真叫人感慨唏嘘,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
本来企业负债经营无可厚非,"借钱生钱"、"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等等,自古有之,都可说是负债经营的形象比喻。但凡事总有一个"度",超过"度"的范围,负债过重,就会
期刊
1935年,素有“形意拳故乡”之称的太谷县,经过广大武术爱好者的积极筹办,创建了太谷县国术馆。该馆以形意拳活动为主,坚持业余的原则,坚持团结的原则,坚持自觉自愿活动的原则,实现了太谷县武术界的空前团结,形成了太谷县形意拳发展史上技术活动的高峰,对太谷县的武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985年,笔者经走访太谷县的一些武术老前辈,并查阅了不少有关资料,现将太谷县国术馆成立始末简介如下,供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