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分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其F1结实正常,结实性表现完全恢复,不育株再生苗经21℃冷水处理,其花粉育性恢复正常并可正常结实,由此确定该不育株为两系不育株;又对双亲及其后代不育株进行6 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排除不育株是来自外来花粉串粉的可能性,由此推测籼粳杂交后代可以产生新的两系核不育株。这是关于籼粳杂交可以创造新两系不育系的首次报道。
其他文献
以N,N-二甲基苯胺、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改造了氨基隐性孔雀石绿半抗原,并通过紫外、红外、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氨基隐性孔雀石绿半抗原改造成功。采用重氮化法合成了氨
2002年6月,通过对淮南煤矿和发电厂灰场周围等8个样地采样调查,共获得大型及中小型土壤动物3 859个,计22类,隶属4门9纲,优势类群为弹尾类、螨类、线虫类,占全部捕获土壤动物
2016年12月30日,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麦类育种团队牵头起草制定的《湖北省大麦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通过专家评审。受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湖北省农业科学
针对在室外光照对样品使用近红外光谱检测带来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模型传递来减少检测误差的方法。以圆黄梨为样品,分析样品在室内、室外阴影下的近红外光谱,建立室内光谱的P
为液泵反应器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研究了20 L内循环液泵型生物反应器在不同通风比和不同循环液速下溶氧传质系数KLa的变化规律,并与Bio Flo 110型3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作对比
阐述了江苏里下河地区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Fruct.et Semin.)、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ex DC)和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
为了了解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L.)花粉育性的影响,以常规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在小麦幼穗和花药发育过程中进行冬凌草水提取液的母
为实现牛奶掺杂尿素的快速客观检测,以浓度为外扰,分别建立纯牛奶和掺杂尿素牛奶的二维相关光谱图库,并采用不变矩统计特征表征所获得纯牛奶及掺杂尿素牛奶的二维相关光谱图;
针对农作物分布广泛、农业环境恶劣的特点,利用协作式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具有的低能耗、高可靠特性,结合事件驱动型农业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能量高效的基于空时分组码
概述胡枝子属(Lespedeza Michx.)植物在中国民间药用情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胡枝子属植物在中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