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上的行走,穿越鳌太“死亡路线”

来源 :旅游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舒小简,个人公众号:地理说。摄影师、撰稿人、登山者。蚂蜂窝旅行家、LOFTER旅行家、携程网签约旅行家。作品曾刊于《旅行家》《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以及登上POCO摄影社区首页、LOFTER精选众多等。
  第一次听说鳌太线的时候,还是因为一次鳌太山难。鳌太线,即秦岭第二高峰的鳌山到秦岭最高峰的太白山,在这条秦岭最高线上徒步,也被称为﹃龙脊上的行走﹄。这是中国户外运动里,除攀登雪山、冰川以外,最有难度、最具威名的两条线路之一,只有新疆的狼塔之路可以与之抗衡。
  决定出发,装备不足是隐患
  当我决定穿越鳌太的时候,才发现需要准备的事情和我欠缺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其实,我除了一个传统的三人帐篷和一个薄薄的信封式睡袋外,什么都缺。但我唯一确定的是,我一定要在6月穿越鳌太,因为鳌太的难,难在它多变的恶劣天气,而6月是穿越鳌太的最好时候。
  鳌太穿越作为中国十大徒步路线之一,是一条非常艰难的户外穿越路线,“鳌太是死亡路线”这句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出发前,我查到鳌太历年来的事故记录:2011年4月,领队牧野狼死亡;2012年8月,5人失踪,1人死亡;2012年11月,3人失温死亡,7人冻伤;2013年6月,湖北女驴友失踪;2014年8月,发现身披雨衣的尸体,身份不明;2014年中秋,井冈山驴友死亡;2015年9月,驴友失足在2800营地遇难;2017年5月,3人在东跑马梁失温遇难……
  每年都有人丧命于鳌太路上,我细细分析其出事原因,无外乎两点:一是失温,二是独行后迷路失踪。我想,避免这两点就安全了。在陆续购置了一些低廉的装备后,我在5月底出发了。因为背包太小,我只好将睡袋挂在背包外,而防雨罩根本就盖不住背包,其实我做得很不好,如果睡袋被雨打湿,晚上就没法睡了。但是,6月不是雨季的观念已经深入脑海,一开始我就没有怀着“万一有大雨”的心态去做准备。坐了20多个小时的硬座后,我到达了古都西安。一出站就是大雨,这似乎不是一个好兆头。
  大风大雨大雾中到达第一个营地
  经过短暂的休整,我直奔秦岭山脉。可天不遂人愿,一上山就是小雨,而且这场雨整整下了一天。上山前,好心的云大哥嘲笑我“不成体统”,说我背包外的两个睡袋和一个防潮垫荡来荡去的肯定不行。于是他拿来绳子帮我绑整齐,果然走起路来轻松许多。上山路颇为泥泞,时而明显时而模糊,但都很狭窄,我总算体会到什么叫作“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走了几个小时后,就遇到两个驴友滑着下山,他们说山上雾太大,不敢走了。
  第一天需要不断地爬坡,从海拔1600米上升到海拔2900米。雨越来越大,雾也越来越浓,我感到有一些冷。大约晚上6点,我跟着其他驴友到达了第一个营地,雾也在此刻达到最大浓度。我在风雨中赶紧扎营休息,因为今天的雨,我的裤子全都湿透了。钻进帐篷后,我还是冷得瑟瑟发抖,穿上抓绒衣,钻进两层睡袋后,也没见好转。我第一次产生了害怕的感觉,都说失温是最可怕的,可我徒步鳌太的第一天就遭遇失温的威胁。
  就在此时,同行的王大哥递给我热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如获至宝,喝了一些热水后,瞬间感觉好多了,吃了感冒药后,我就在睡袋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全身湿透,是否下撤?
  夜晚,我拉开帐篷向外看,星光忽隐忽现,一轮明月高悬,把营地照得通亮。我大喜過望,刚刚还是大雾大雨,才一会儿就是晴朗的夜晚,鳌太多变的天气果然名不虚传。看来明天的一切都将变好,湿裤子会变干,湿鞋子会变干,更重要的是,明天可以拍到好照片了。一抹微云飘到明月之下,遮住了月亮的最下边,这可能是不好的讯号,我却没有在意。
  第二天清晨,外面竟然灰蒙蒙一片,能见度约莫也就10米,这雾比第一天大得多。我来不及对天气感到失望就得收拾行囊,把一堆士力架塞到衣服里后便出发了。在大雾中前行了一段时间,开始下雨了,随后雨点越来越大,这时脚下的石头也越来越多。在大风大雾大雨中攀爬石海,比晴天攀爬危险得多,一来石头更湿滑,二来雨衣会影响视线,更会在弯腰时踩住自己的雨衣。因为雾太大了,我们不敢乱走,于是躲在了一块巨石后面。我吃了好多的士力架、巧克力补充能量,但仍然缓解不了越等越冷的状态。
  快到中午的时候,我不仅裤子湿透了,连鞋子和袜子也都湿透了,我感觉到自己的脚浸泡在水中。因为风太大,我的雨披不断地被刮开,以至于我挂在背包外的睡袋也湿了。这是一个要命的问题,我能熬过今天晚上吗?我不停地发抖,不禁动了下撤的念头。我一边前行,一边做着思想斗争。如果继续前行,一定会面临失温的危险,但就这样下撤吗?我还没有挑战过鳌太最艰难的“九重石海九重天”,我还没有看到水窝子营地灿烂绽放的高山杜鹃花,我甚至都还没有踏足太白山的领域……就这样下撤,实在心有不甘啊!
  在犹豫中又翻过一片小石海,我追上前方一个走过鳌太的老驴,问她下撤点在哪儿?她问我:“你哪里不舒服?”“我浑身湿透了。”“这天气,谁都湿透了。”“不是啊,我睡袋也湿了。”“可是下撤点已经走过了。”原来我已经错过了下撤点,但我心里却突然畅快了,看来上天已经帮我做了选择——不下撤!
  站在南方看北方的云海
  到达水窝子营地,石海之间散落着高山杜鹃花,可我身心疲惫,实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认真拍摄。在小雨中,我一屁股坐在向导的帐篷里,把脚放在帐篷外,喝着王大哥给我的热水,累得不想动手去搭帐篷。
  第三天早上,天气没有好转,仍然下着雨,可我们还得继续赶路。被称为“死亡之路”的螯太穿越如今已经容易多了,许多路段已经有明显的路迹,石海上也有一些当地向导或户外团队画出的路标,有水源的露营地也变得十分明显,而这些都是以许多驴友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前提的。往前走没多久,我听到了一阵呼救声,循声而去,看见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大叔被卡在石缝中出不来。浑身湿透的我因已吹了不少凉风而打着寒战,纵使我的状态再不好,但前后方均无人,也只有我能救他了。当我废了好大劲快要将他拉出来时,他却没了力气,我只好从后面推他,才帮他脱离石缝。花了不少力气,原本状态不佳的我反而精神了起来。   我到达宿营地的时候已经精疲力竭,而且双脚脚跟都被磨出了血。当我支好帐篷后,云雾转瞬飘散,一道浅色的晚霞横挂在云海之上。这是几天来的第一个晚霞,我顾不上寒冷,脱去湿裤子和湿鞋子,提起相机,光着脚踩在湿漉漉的草地上,奔向北侧的山崖前。这个宿营地非同一般,是一个标准马鞍形的垭口。营地左侧是鳌山领域,右侧山峰是太白山的地界了;面前是中国的北方,后退几步就到了中国的南方。雨后云海是几天中的重头戏,流云浮动缥缈,让所有平常的山都成了仙山,脚下的野花肆意盛开,花海与云海相互辉映。
  拍照时,向导忙着砍树取柴,准备生火。我自告奋勇去取柴,可木柴明明都还是湿的,能生火吗?向导从小在山中长大,有些常人没有的本事,比如用湿木生火。向导生火用的气罐,气炉埋在树枝之中。山上营地都有一些散落的气罐,是历年驴友所留,基本上看到一堆气罐,就知道这个地方可以作为营地了。向导说他有时上山会多带几个气罐,在一些宿营处藏好,下次上山时就不必携带气罐了。
  篝火很快就燃起来,所有人都围着篝火取暖、烤衣服、裤子、袜子、鞋垫、鞋子等。大家纷纷设想明天天晴之后的各种好处,好像目前所有的问题,等天一晴就都会迎刃而解。我忍不住担忧起来,小心地问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那么确定明天会是晴天呢?”“因为有晚霞啊!”一人回答道。虽说古人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可是螯太这地方,古人的经验真的有用吗?
  九重石海九重天,最凶险的路段
  终于进入了太白山领域,当爬到一片石海顶端时,我意外地发现秦岭居然还有雪山!不过那里不是终年积雪,过些时候雪会化的。对着雪山我不断靠近狂拍,哪知前面其实是一处山崖,越靠近风越大,一个不稳,我差点跌坐在地上。
  我们翻过了塔一、塔二、塔三,面前是早有耳闻的螯太最凶险、最艰难的路段——九重石海九重天。那里全是石头,没有什么路,只能直上翻越到最高点。我们稍作休息,收起登山杖,吃东西补充能量,准备手脚并用地攀登。还好前几天翻越石海已经有了经验和技巧,如果第一个面对的石海就是九重天的话,恐怕很容易出问题。
  当已经翻过了七重石海时,我觉得九重石海也不过如此,可哪知八重石海却很长,翻了好久才过去。在翻越八重石海时已经夕阳西下了,温度迅速下降,在大风中我开始微微发冷。更大的问题是,我的水壶里是路上接的山泉,异常冰凉,而翻九重石海是必须要喝水的,冷风和冷水同时作用,我冷得直哆嗦。好在九重石海很短,不过几分钟就过去了。站在九重石海的顶端,回望自己已经越过的山岗石海,我知道已经走过了螯太最难的路段。但来不及感受这种喜悦,也没时间多拍几张照片,因为天很快就要黑了,我还有一个小时的下坡路要走。
  天色很快就黑了,我没带手电和头灯,只能跟在别人身后。我不断地走错路,撞到灌木,绊到石头,途中还摔了几次跟頭。在漆黑中我到达营地,此时月亮还没有升起,抬头是璀璨的星空,隐约看见远处太白县城的灯火。
  翻越秦岭之巅,偶遇三位“爷”
  终于快要到达太白山最高点——拔仙台了。在上拔仙台的路上,能看见山下被石海包围的高山湖泊——二爷海和三爷海。拔仙台顶有一座石城,虽说残败不堪,但几座庙宇仍然有森严之感,宣示着秦岭之巅的威严。
  从拔仙台开始下山,看见了面积更大的大爷海。大爷海旁有一幢蓝色房屋,是我进山以来看到的第一处人迹。再往下走,大爷海湖畔竟然还有石屋子,但似乎无人居住。我们在大爷海旁的一户人家吃面,那户人家的墙上挂满了各种户外俱乐部的旗子,上面写着“征服螯太”这类标语。在漫长的下山路上,看到了当地的背夫,他们的工作可能收入不菲,但要付出的辛苦恐怕是我们这些驴友不能比的!鳌山上毫无人烟,太白山内也是如此,狭窄山路只能依靠这些人力运输。
  走出太白山景区门口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看着天空的星星,我知道螯太只是我迈出的第一步,以后还有更多的旅程、更多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在等待我去探索。
其他文献
美国Travel+Leisure评选出世界上最奇怪的自然景观。  TOP 1  巴塔哥尼亚大理石洞穴,智利  在卡雷拉将军湖的绿松石水域中有50亿吨的大理石,大自然将它精致地雕刻成了一个天然洞穴。亲眼看到的洞穴要比任何照片都好看,但是前往目的地的路途比想象中还要难。  TOP 2  玫瑰湖,塞内加尔  玫瑰湖是一片令人沉醉的粉红。湖中有嗜极菌,正是因为这些奇异的小生物,才有了玫瑰湖绮丽的颜色,浪漫
期刊
赵登文,国家高级摄影师,在《中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30多家刊物发表作品3000余幅。获得国际、国内摄影大赛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300多个, 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7届、第8届、第9届、第10届国际人类贡献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等。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多家媒体签约摄影师。十几年来,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拍摄当地的风光和民俗生活图片达140余万
期刊
李雅锋  自由撰稿人、旅行专栏作家、酒店体验师、多家网站认证旅行家。  2016年夏天,怀着一种特别的心情,我一个人踏上了川藏线南线。一路走来,2149公里的路,搭乘2次班车和17辆顺风车,翻越数十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大江、过天险、翻雪山、走峡谷,有过高原反应的难受,也有过在雪域高原的欣喜若狂……  搭藏族师傅的大卡车去邦达  匆匆洗漱完毕,我走出了房间,穿上了冲锋衣还是觉得有些冷。此时
期刊
陳克,户外徒步达人,2003年开始参加户外运动,2006年至今从事户外运动领队工作,举办过新疆多条著名线路的穿越、探险、探路等活动。曾代表新疆参加汶川的灾后援建,雅安的救援救灾等工作,担任新疆山友救援总队搜救队队长,壹基金救援联盟新疆救援总队执委等,并先后创办了驴途客栈、走8户外探险、蚂蚁探险等户外俱乐部。  赛文,陕西西安人,现居北京,80后理工男,航天研究所工程师,“80公升”公益驴友团队成员
期刊
谷岳  环球旅行者、旅游卫视《搭车去柏林》《一路向南》发起人。  从北京出发数天后,我和杨帆从高温的内蒙古来到了雨水不断的俄罗斯境内,挑战之旅开始遇到越来越多的难题:气温骤降至14℃,路况极差,碎石遍地,土质松软,沟壑纵横交错等,而且持续不断的降雨让我们承受着巨大的考验。  翻滚吧,泥浆!  从俄罗斯雅库茨克出发时已经下了一天一夜的雨,路上全是水,再往前走,路况越来越差,150米的泥巴路我摔倒了四
期刊
莫晚悠悠,乐途专栏作者,途牛网旅游大玩家,同程网旅行家,腾讯大粤网高级旅游体验师,微博旅游视频自媒体,秒拍旅行达人,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  于无人的森林里漫游,手指穿过叶片,发丝感受雨滴,鼻尖是凉爽的水汽。一步一个脚印,将此刻泥、土、花、草混合的味道以及越过天空的惊鸟的鸣叫声连接到身体,大脑将它们制造成多巴胺,于是我们得以感受此刻的愉悦。在茂兰,这片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系统之中,人是可以这样与自然深度
期刊
老黑,云南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创始人,独立摄影师、自由撰稿人,旅行玩家,自媒体达人;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腾讯、凤凰、网易、微信、大鱼号、QQ认证空间等媒体平台原创作者;乐途旅游专栏作家;《中国国家地理》资深会员。  苍山在世人心中的普及,可能是从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开始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在各自的作品里都不同程度地描述过;灵鹫山、天龙洞、点苍派,读过武侠小说的人对此应该都不陌生。其中大家最
期刊
根据TotallyMoney.com的最新排名,参考TripAdvisor和米其林指南的数据,评选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30座城市,此Top10为前10名。  TOP 1 阿姆斯特丹  荷兰  阿姆斯特丹以开放与包容的文化理念闻名于世。约旦区的小巷里分布着大量的画廊与艺术品商店,是全世界年轻人的聚集地。博物馆广场则分布着梵高博物馆以及皇家音乐厅。这里拥有喧闹,又拥有其独特的宁静。  TOP 2 都柏林
期刊
郑怡,爱旅游、摄影、绘画,游记发表于各大旅游网站均获得热评,携程旅游网旅行家、途牛旅行网大玩家、乐途网灵感专栏作家,曾担任《中国西部》美编部主任、某传媒公司视觉总监。  腾冲古十二景之一的﹃笔峰霁雪﹄,是指高黎贡雪后转晴时的神奇美妙景色。穿越高黎贡的古道有许多条,但能通行马帮的道路仅3条,其中一条是由双虹桥过江,经荡锡上山,抵南斋公房翻越山口,然后下到林家铺经大坝抵腾冲曲石江苴街,这条道路被称为南
期刊
全球知名旅行网站TripAdvisor发布了此榜单,总结了在新西兰出游最不能错过的10个城市,榜单的评选标准主要基于过去一年中网友们对当地酒店、餐厅、景点的评价。  TOP 1 Queenstown 皇后镇  皇后镇坐落在水晶般澄澈的瓦卡蒂普湖畔,四周环绕雄伟群山。壮美的风光、热情的人民,使这里声名远扬,再加上一流的高尔夫球场、雅致的酒庄和充满丰富的户外活动的自助游,环环相扣的精彩项目会让游客的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