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铸造ADC12铝合金端盖裂纹的产生及防止措施

来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产品结构、材料成分、模具结构、工艺方法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挤压铸造ADC12铝合金端盖件裂纹产生的原因,针对裂纹缺陷提出了应对措施。通过提高补缩压力,减少保压和留模时间,出模后淬火冷却等方法,有效地消除了裂纹。
其他文献
基于ProCAST软件对高纯铝的定向凝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自建的模型成功模拟了高纯铝的定向凝固过程。结果发现,在凝固过程中特殊的流场和温度场会导致铸锭中段形成反常的溶质富集区,实际生产中应当在凝固中期适当加强搅拌消除。
研究了初始温度为100℃,不同的升温时效工艺对7050铝合金硬度、电导率、室温拉伸性能、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升温速率为20℃/h时,晶内析出相的平均尺寸和尺寸范围随终止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终止温度为200℃时,升温速率为40℃/h的平均尺寸和尺寸范围较20℃/h的小。硬度和室温拉伸性能随着析出相尺寸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断口类型均为包含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的混合型断口;电导率随着升温时效的进行一直增长。通过调整升温时效的升温速率和终止温度,能得到兼具较高强度和良好耐腐蚀性能的7050铝合金,且时效所需时
研究了结构参数对铸造点阵Al力学行为及吸能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光固化技术及熔模铸造法相结合的工艺,制备出了金字塔型三维点阵Al,对该材料的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夹角为60°时,相对密度增加约21%,平台流动应力增加近142%,单位体积吸能增加近159%,此时平台流动应力约15 MPa,单位体积吸能为2.7 MJ/m3,而当夹角增加至65°时,平台流动应力则增加到22 MPa,单位体积吸能为10.6 MJ/m3。金字塔型三维点阵Al与一般多孔金属
针对铸造CrCoNi中熵合金室温强度低的问题,添加了3%(摩尔分数,下同)的Mo和0.5%的C,研究了碳化物的析出行为及其对合金的相结构、微观组织、硬度和室温压缩性能的影响。制备工艺采用传统的电弧熔炼、滴铸、固溶(1250℃×6 h)和时效(950℃×1 h)处理,制备的铸造合金中析出了弥散分布的M23C6碳化物。细小的碳化物均匀分布在晶粒内部,粗大的碳化物分布在晶界。经碳化物强化后,CrCoNi合金的硬度(HV)由157增加到250,屈服强度由223 MPa提
采用SEM和原位TEM技术研究了均匀化热处理过程中不同Mn含量Al-Mg-Si-Mn-Cu-Fe合金的组织与性能演变,定量阐述了α-Al(FeMn)Si弥散相的形核、长大及粗化行为。利用低电压高分辨SEM的超低穿透深度成像和图像统计分析,精确测定了均匀化热处理过程中弥散相颗粒尺寸逐步增大及其体积分数先增加后降低的峰形变化规律,并阐明了弥散相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关键影响。研究发现,580℃下进行8 h左右的均匀化热处理可以得到尺寸合适且体积分数最高的弥散相和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过长的热处理时间会导致弥散相粗化从
基于ABAQUS软件模拟了Ф0.5 mm TC4钛合金细丝拉拔过程。结果表明,沿试样轴向,在试样和模具压缩椎接触区域残余应力较大;沿试样径向,残余应力最小值分布区域随着模具压缩角发生改变。随着压缩率增加,试样外侧残余应力最大值分布区域增加。压缩率大于50%时,试样断裂。拉拔温度随着模具压缩角和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加。实际生产时设置道次压缩率小于20%,总压缩率小于50%,模具压缩角小于25°最为合适。
介绍了加拿大油砂资源情况、主要性质、改质技术现状和原油外输能力,重点调研了有工业应用潜力的部分改质技术,包括工艺技术现状、核心流程、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等。从部分改质产品性质、改质深度、改质过程的碳排放强度、是否存在副产品等多种维度,分析油砂沥青部分改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中对油砂沥青进行缓和热裂解,或缓和热裂解结合沥青质脱除技术是油砂沥青部分改质的技术核心;目标是在满足加拿大管道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稀释剂用量、保证部分改质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改质工艺过程的碳排放强度。
基于Karma薄界面连续相场模型,采用冻结温度近似,对Ti-4.5Al合金定向凝固倾斜枝晶生长形态进行模拟,获得了倾斜角为0°、15°、20°、30°和45°时的三维枝晶生长形貌.研究发
设计了拉拔不同成分铝线坯用二连式辊模孔型工艺参数,研究了铝线坯的宽展特征。结果表明,铝线坯呈现反张力导致线坯压圆宽展微小的特征,宽展随强度而发生明显变化。在拉力试验机上实测了辊模拉拔力与拉拔模拉拔力的差别,发现辊模拉拔力降幅大于28%,具有明显的节能潜力。改进辊模结构,采用与拉拔模相同的断面减缩率,在同一台水箱拉丝机上拉拔不同成分铝线材,就两者拉拔断线、电流、拉拔油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个辊模组合可以连续拉拔不同成分的铝线材,加工硬化不影响拉拔效果,具有节能、环保性佳、辊模配装简单和机件磨损低的优势。
研究了挤压铸造零件不同部位的微观组织和Cu含量,并讨论了壁厚对试样微观组织和Cu含量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直读光谱仪,观察和测量了零件各部位微观组织变化和溶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试样距内浇口距离(158、201、245、284 mm)依次增大,试样的晶粒变得粗大,晶粒尺寸由18.35μm变为39.85μm。Cu含量由表面的1.73%~1.77%增加到心部的1.81%~1.87%,硬度(HV)由表面的102.5~106减小到心部的96~99;壁厚越大(6、17、27.5 mm),心部的硬度(HV)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