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英格兰——300年之痒?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风彪悍的民族
  凯尔特人民风彪悍,这种彪悍几乎贯穿了他们从古至今的历史。从索尔伟湾至纽卡斯尔附近泰恩河口的“哈德良长城”便是古欧洲社会为凯尔特人树立的一座巨型纪念碑。公元1世纪,古罗马军队入侵不列颠,占领现在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但部队打到北边,遭遇了装备挺差但斗志挺旺的苏格兰人,罗马人军队难以挺进。于是,哈德良皇帝决定修一座绵长的防卫工事,抵挡北方的苏格兰军队。这便是哈德良古长城。
  哈德良古长城抵御的对象,现在早已经没有了踪迹。欧洲,早就不存在一个完整的凯尔特单一民族,有的只是作为古凯尔特人后裔的、依然操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诸种方言的若干个新型民族,譬如爱尔兰人、盖尔人、威尔士人、布列塔尼人等。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居住在苏格兰的境内,与南部的盎格鲁民族两相对峙,时而合作,时而争斗,历史上的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
  苏格兰王国最早出现在公元843年左右,接下来的时间里,它与英格兰一直纠纷不断。1284年,野心勃勃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完成了对威尔士的征服,从那时起,英王嗣君开始循例敕封为威尔士亲王。1292年,约翰·巴里奥继承苏格兰王位,是为约翰一世。约翰一世软弱无能,让苏格兰的独立面临着严重威胁,于是,苏格兰国内的贵族架空约翰一世的权力,同时积极向外寻找盟友。
  1294年,当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矛盾不断升级时,英法战争又爆发了。秉承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很快和苏格兰的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达成结盟意向。“同盟条约”规定,如果两国中有任何一个国家遭到英格兰的攻击,另一个国家就得进攻英格兰。由此,苏格兰把自己绑在法国的战车上,矛头指向英格兰。
  此后不久,英格兰出兵苏格兰,两国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英军节节胜利,逐步推进到苏格兰腹地,约翰一世被迫退位,苏格兰几乎成为英格兰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苏格兰传奇英雄威廉·华菜士带领民间的义军奋起反抗。华菜士1305年被杀,曾在英格兰宫廷担任法官的苏格兰贵族罗伯特·布鲁斯的孙子小布鲁斯揭竿而起,自称苏格兰国王,继续领导独立斗争。这两个国家,就此算是结下了世仇。
  1603年,终身未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因血缘关系继承王位,成为英格兰国王。自这时起,苏格兰和英格兰表面上共有一个国王,而实际上苏格兰完全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从议会到教会都自成体系,不受英格兰的左右。偏偏后来昏庸的国王查理一世起用了英国雷丁的一位裁缝之子威廉·劳德担任坎特伯雷大主教。
  查理一世独断专行,与议员们彻底决裂后,在政治上是失道寡助,于是,他选择扶植教会,让教会成为王权的最大支持者。劳德大主教上台以后,采用了罗马教皇般的强硬手腕,不仅迫害英国的清教徒,还强迫苏格兰人接受英国的祈祷书,对反对者斩尽杀绝。苏格兰人对此表示非常不高兴,心想你一个裁缝的儿子凭什么来对我们苏格兰指手画脚?于是,苏格兰人开会起草了一个《国民公约》,宣布他们不接受英格兰方面劳德颁布的宗教法规和新的祈祷书。更生猛的是,“公约派”很快组织了一支军队,直接杀入英格兰国境。
  彪悍的苏格兰人的逻辑是,反正在历史上英格兰和苏格兰没少打过仗,也不在乎多这一次。屈勒味林在《英国史》里形容当时的苏格兰:“市民及农民人人备有武器。苏格兰的贵族巨绅,犹如玫瑰战争时英吉利的贵族巨绅,尚到处皆有扈从随征的‘家人’及佃户。”民风彪悍如苏格兰者,根本不在乎手无缚鸡之力的查理一世和他的跟班。
  苏格兰是如何“被合并”的
  这就是民族性的不同。英格兰的清教徒们面对迫害,不是躲就是藏,没有大规模的武力反抗。他们中的一部分逃到了荷兰之类的欧洲国家,另一部分乘坐“五月花”号轮船,远赴北美新大陆。
  所以,苏格兰人对南部人的“成见”也有些道理。英格兰人处理事情比较灵活,一般不会硬拼;而北部的苏格兰人更加彪悍豪爽,遇事不对路,往往“硬干”。哪知道,正是因为缺少英格兰人的灵活周旋技能和小心眼,苏格兰最后被逼无奈和英格兰合并为一国。
  前文说过,从詹姆士国王开始,英格兰和苏格兰表面上共同拥戴一位国王。不过,这两个国家毕竟还没有合二为一。直到18世纪初期,新经济形态的出现间接造成了两个国家的统一。
  18世纪初,安妮女王的子女都先后夭折。这意味着一旦安妮女王驾崩,斯图亚特王朝就会灭绝,以往把英格兰和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就会消失。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两国贵族们开始积极行动,希望促成两国合并。苏格兰民众当然是强烈反对。
  不过,当时苏格兰在经济上发展并不好。1695年,在一位名叫威廉·佩特森的银行家建议下,苏格兰成立了由坚船利炮和彪悍的水手所组成的达瑞安公司,计划让该公司派出舰船,在巴拿马建立殖民地和航路中转站,从而促进苏格兰在远洋的贸易。这个计划原本的目标是要效仿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让苏格兰走上兴国之路。
  苏格兰人还是经验不足,达瑞安公司很快就开始亏钱,在达瑞安公司立足未稳之际,西班牙的舰队就逼近了巴拿马。西班牙人认为苏格兰之举侵犯了他们在美洲的利益,因此率兵气势汹汹前来进攻。苏格兰军很快溃败。
  达瑞安公司主要持股的人有许多来自富裕的英格兰地区,在大股东们的一再要求下,英格兰议会通过法令,禁止英格兰资本流入苏格兰的达瑞安公司。此举迅速枯竭了达瑞安公司的资金来源。但苏格兰人对自己的这家股份公司寄予的希望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在英格兰的资本撤走之后,不惜以举国之力,充实这家公司的金库。
  后来,苏格兰人财富之梦彻底破碎,“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苏格兰经济元气大伤。除了在经济上接连遭受损失之外,英格兰以政治力逼迫苏格兰并入新设立的政治联盟。作为交换,苏格兰在经济上会获得英格兰的“帮助”。
  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历史上的龃龉自不待言。为了制伏“不服管束”的苏格兰人,英格兰议会在1705年决议通过了《外国人法案》。该法案规定,英国女王指派委员和苏格兰商讨联盟事宜,如果苏格兰不同意派代表进行联盟谈判,那么英格兰将会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贸易惩罚。苏格兰原本就千疮百孔的经济,根本经不起这种折腾。所以,尽管《外国人法案》在苏格兰民间引起了非常强烈的不满,但是迫于经济利益的需要,苏格兰人最后不得不接受加入英联邦的建议。1707年,苏格兰正式“被合并”了,两个地区的国旗合为“米字旗”,称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合并后,苏格兰在1730年到1800年之间迎来了一段辉煌时期。英国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扩张全是在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之后进行的。
  苏格兰闹独立,底气何在
  两国的合并当初本来就不公平,因此,有些苏格兰人认为赞同签署条约的人是被收买的。从缔结条约的那一刻起,苏格兰争取独立的活动从未停止。
  20世纪20年代,现代苏格兰民族主义运动开始兴起,“二战”之后,主张独立的苏格兰民族党在议会中声势日隆;到了80年代,撒切尔领导的保守党政府提出一个妥协方案,即原则上允许苏格兰拥有地区议会,但是中央政府保留取消该议会的权力。到了布莱尔首相的时代,对于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几乎让苏格兰成了一个半独立的地区。英国政府公布了《苏格兰法案》,消失了近3个世纪的苏格兰议会再次恢复。《苏格兰法案》还允许苏格兰人通过全民公投独立。法案规定,只要40%苏格兰适龄选民投票赞成,苏格兰就可以独立。
  苏格兰人如今也学聪明了。他们知道,要闹独立,必须得拥有政治或经济上的筹码。这个筹码就是资源。1969年,北海首次发现油气。这对苏格兰而言“意义重大”。一旦苏格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国家,那么北海95%的油田和58%的气田将属于苏格兰,苏格兰将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这正是苏格兰今天敢于独立的真正底气所在。
  2011年5月6日,苏格兰地区议会选举中,苏格兰民族党再获大胜。萨尔蒙德仍然稳坐第一首相位置。他向人们承诺,他将完成苏格兰独立公投的事宜。这个人没有食言。在议会政治的舞台上,从历史教训中“学聪明了”的苏格兰人,依然延续着某种独有的彪悍。
  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历史纠葛将会被人续写、被人津津乐道。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作者:孙骁骥)
其他文献
不只是内地的一些朋友怀念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连少数香港人也都还记得那些年间的旅游经历。那时候的内地,穷是穷了点,然民风淳朴。在国营饭庄吃饭,服务是肯定不行的了,但我们也肯定吃到嘴里的羊肉必定真的出自羊身上,喝到嘴里的酒也绝对害不死人。就连在大街上拿张地图出来认路,骑车路过的都会主动停下来帮忙,就更不必说遇到什么交通意外。万一碰上偷盗了,大伙一定得跑出来救急。那个时候要是向他们预言,未来的中国将是
期刊
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泪光和着灯光,给特殊的倾诉对象——朱镕基写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信。  尽管在很多混迹官场多年、深谙周旋之道的人看来,一个小小的乡党委书记明显是自不量力。但我们无法否认,在任何时代的任何角落,任何人都有权利为他们自己所在的群体或所关注的群体殚精竭虑。事实上,政治级别与千里迢迢的距离,并不妨碍他与朱镕基有着相同的鞠躬尽瘁的对象。朱镕
期刊
“将军系”名副其实  1954年1月15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长篇发言,具体介绍了军事学院设立“战役系”的设想,计划招收学员30到60人,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发言中,他还诚恳地点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到战役系学习。他还呼吁说:“希望年壮的将领有机会来和我们一道学习。我虽然年纪大一点,但仍愿意同诸位年壮的同志
期刊
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1978年国有部门占77.6%,集体部门占22.4%;1992年国有部门占48.3%,集体部门占38.2%,其他非公有制成分占13.5%。在全部国民生产总值中,1978年国有部门提供的份额占56%,集体部门占42%,非公有经济成分占2%;1992年国有部门约占35%,集
期刊
被掠为奴  非洲奴隶被迫跋涉始于内陆,他们在那里被抓俘、被绑架,或因抵债被押,或遭政府逮捕。买家喜欢健壮奴隶,所以在奴隶刚被俘获时,买家会尽量避免损害他们的身体。但漫长艰难的跋涉,海边贸易站和奴隶禁闭营的监禁,终会摧残他们的身体,弄垮他们的精神。  向海港跋涉期间,不计其数的俘虏死于损伤、疾病。约瑟夫·米勒关于中非西部和巴西的奴隶贸易研究显示,1/3的俘虏会在从内陆成为奴隶到抵达海滨的约6个月内死
期刊
2014年4月,美林银行发布一份报告测算,“反腐”至少导致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减少0.6至1.5个百分点,粗略估计,因经济活动减少带来的损失可能会有1350亿美元。此结论把一个此前人们尚不便讨论的问题公开化了。  虽然仅从“经济”本身就事论事来说,“反腐”的确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孤立看待反腐的角度,极易放大“反腐”的负面效应。其实,当前“反腐”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经济增速的下滑压
期刊
2013年有一位很知名的所谓“气功大师”被打回原形之后,有个网民如此评论说:“先有大师还是先有信徒,也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我倾向先有信徒。亟须被骗的人积累到一定程度,街上随便哪个变戏法的都能化作大师。”这位网民说得很理性,很深奥。说白了,其实就一句话:大众造就了“大师”。那么,在“大师”炼就的过程中,大众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当然, “大众”是由众多的“小众”构成的,“大师”的炼成,“小
期刊
一、中、日钓鱼岛争端恶化对日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对外投资:对华直接投资明显下滑,对东南亚投资力度增强  目前,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2012年1至10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但是“钓鱼岛争端”发生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削减。以并购为例,按金额计算,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7~9月的并购额为5亿日元,与4~6月相比减少了约7成。与此相应,日本加大对东盟投资的动向
期刊
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天然气之争”,充满了斯拉夫人的共同个性特征。两位当事的主角,竟是来自同一支古老的民族血脉。俄罗斯国家的“摇篮”是基辅罗斯。基辅罗斯建立于公元9世纪下半叶,是第聂伯河中游的东斯拉夫部落联合的果实。统一的古罗斯民族就这样形成了,后来在其基础上出现了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如今的乌克兰首都基辅,正是在1100多年前的基辅罗斯基础上发展而来,历史比莫斯科还悠久。或许正是因此,
期刊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统计: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人;中国的直接财产损失估计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中国作为战胜国,从人民利益出发或根据国际惯例,都有权向日本索赔。  开罗会议后,同盟国各国都把战后对日索赔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