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气体中交流电晕放电电流及带电粒子的时空分布

来源 :高电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F6气体中电晕放电微观物理化学过程的基础研究对于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非常重要.为此在负极性电晕放电脉冲形成机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同样的针-板电极电晕放电的二维轴对称模型来研究交流50 Hz下SF6气体中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化学过程,并采用在连续性方程中增加常数项和设置初始质量浓度这2种方法来模拟光电离,计算了交流电晕放电1个放电周期的电流及不同时刻带电粒子的时空分布.结果 表明:在连续性方程中增加常数项模拟光电离能够获得负半周幅值附近的连续性电流脉冲,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正负半周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电晕放电区域的高度为8mm,且有效放电半径≤0.20 mm.放电区域的获取能够为进一步研究SF6气体在交流50Hz电晕放电中的分解产物的演化规律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基于光纤光栅技术,提出一种重力式倾角传感器,实现了对结构倾角的高精度监测.结构发生倾斜时,固定在结构上的重力式倾角传感器发生倾角变化,其内部光纤布拉格光栅发生波长变化.通过测量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波长变化,得到结构倾角的变化.通过对传感器进行标定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灵敏度系数52.53 pm/mm,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线性度误差4.78%,迟滞性8.30%,重复性误差9.34%,取得了良好的线性数据,证明该倾角传感器性能良好.研究成果对应用于倾斜结构测量的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电除尘器内部流场形态对颗粒物的捕集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亚微米颗粒的捕集与其在电除尘器内运动轨迹息息相关.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从测量精度和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条件三方面都符合电除尘器流场可视化实验的要求,是电除尘器流场可视化实验的主要研究手段.文章首先介绍了电除尘器流场可视化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然后分析了实验选取的不同示踪粒子及其特性,详细总结了有关圆线-板式、针-板式、锯齿线-板式和管式电除尘器流场可视化实验及其研究成果,最后列举和分析了基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