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密互作对玉米品种和育18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玉米品种和育187的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栽培措施的增产增收潜力,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主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密度水平,分别为M1为52500株·hm-2,M2为60000株·hm-2和M3为75000株·hm-2;副区为施氮水平,设3种施氮量,分别N0为纯氮0 kg·hm-2,N1为纯氮150 kg·hm-2,N2为纯氮300 kg·hm-2,研究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和
其他文献
2020年美国白蛾疫情持续扩散但势头减缓,发生面积74.64万hm2,整体轻度发生,局部地块危害偏重,全年疫情新增11个县级行政区。预测今后几年发生73.33万hm2,整体平稳发生,疫情扩散势头趋缓,局地可能出现新疫情。
柞树(辽东栎、蒙古栎)是新宾县天然林最主要的树种,分布最广占比最大,从1999年起,栗山天牛在新宾县发生危害柞树成灾并呈现扩散蔓延趋势,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该文针对栗山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状况,分析了其发生与寄主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和防治困难因素等,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可为今后有效地控制栗山天牛危害提供参考。
欧李是蔷薇科樱属灌木野生果树,为我国特有的第三代小水果。为了对欧李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人工栽培的6个欧李品种的果实产量及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果实产量差异显著,京欧2号产量最高。欧李果实含有糖、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C、17种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微量元素中Ca含量最高,是理想的天然补钙保健果品。
为分析太行山低山丘陵花岗片麻岩区典型林地的土壤持水能力,选取刺槐、油松×侧柏、核桃3种典型林地土壤进行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蓄水量在3种典型林地之间存在差异。土壤容重变化在1.36~1.47g/cm3之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核桃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最大,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最大,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容重最大,总孔隙度最小,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最小。总体发现,核桃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强,刺槐林次之,油松×侧柏混交林土壤持水能力较弱
为提高黑土区玉米田肥料利用率并提升地力,本研究采用常规施肥(缓释肥,29-10-13,600 kg·hm-2)为对照(CK),设置4个不同秸秆有机肥+减施化肥处理,分析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叶片SPAD值、产量构成及肥料偏生产力,评价玉米田增施秸秆有机肥和减施化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有机肥+减肥20%处理(T2)玉米产量增加10.6%,秸秆有机肥+减肥30%和50%处理(T3、T4)均未降低玉米产量;3个秸秆有机肥+减肥处理(T2、T3、T4)提
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稳定性密切相关,基于干扰理论,本文假设高原鼠兔的干扰与非干扰区群落多样性之间存在差异并对10个干扰样地与10个非干扰样地植物群落数据进行差异分析以及干扰程度与植物群落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研究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降低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与植被覆盖度,这些结果的产生也与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紧密相关。高原鼠兔的存在对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利
为促进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使用,本研究针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土壤状况,使用铁、锰、钼、硼及镁肥处理种子,分析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出苗、株高、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铁、锰、钼、硼及镁肥对大豆的出苗无不良影响,对分枝和荚数无影响,各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均较CK增加,差异不显著。钼肥和硼肥较CK增产7.4%、5.3%,达到显著水平;镁肥和锰肥较CK增产11.8%、10.0%,达到极显著水平。
为进一步利用辐照诱变创制朝天椒种质资源和培育新品种,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朝天椒品种中农千斤红干种子、湿种子,探讨辐照对朝天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对朝天椒种子的发芽力(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明显,但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种子发芽力和发芽指数呈非线性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均低于对照(0 Gy),干种子(25~3000 Gy)和湿种子(25~1800 Gy)的辐照剂量与种子发芽力和发芽指数间呈负相关。干、湿种子各在辐照剂量180
为促进谷子细菌性褐条病绿色防控,本研究选用4种常用的细菌性杀菌剂,分别设置低、中、高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常用细菌性杀菌剂对谷子生长的安全性及对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对谷子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70.85%~77.18%,与其他试验药剂防效差异均显著;其次是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6%春雷霉素可溶液剂防效最低。防治谷子细菌性褐条病,可选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有效成分用量300~450 g·hm-2;有机谷子防治细菌性褐条
为减少泥炭用量,拓宽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以绿化废弃物堆肥、泥炭、粗沙和珍珠岩为基质成分的原料,按照不同的体积比复配22个配方,在夏季高温期对朱槿扦插育苗基质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基质中绿化废物堆肥添加比例为10%~30%时,对高温期朱槿扦插成活率和生根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体积比为园林绿化废弃物∶V泥炭∶V珍珠岩=1∶5∶4(T9)的基质配方比较理想,可在朱槿夏季高温期育苗生产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