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培养途径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所在。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探究意识等,从而实现新时期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为了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促使学生多元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对策
  对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地理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内涵是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为此,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侧重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多元发展。
  一、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思维能力提升课堂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构建思维能力提升课堂,通过将教学内容直观呈现,引导学生识图、分析地形构造等,进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思维,并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以“山脉形成”一节为例,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动画,为学生展示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态,动态化模拟背斜和向斜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归纳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促使他们综合思维的提升。之后,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动画,为学生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并让学生根据内容转述喜马拉雅山形成过程,并回答其属于褶皱山还是断块山,借此引出等高线的知识。一般而言,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其地势也越陡峭,学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确定最高点,结合褶皱山断层,分析内外力作用过程,辨别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貌。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利用PPT展示山地不同地貌的等高线图,例如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等高线图,准确掌握每一种地形的特征。在有效教学方式的支持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也可以掌握更深奥的知识,同时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二、重视学生差异,利用分层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达到学生综合思维发展的目标,其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因受教育情况、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这不仅限制了教学的有效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综合思维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通过将学生进行分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分层需要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点,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例如,以在“農业区位的选择”一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法构建优良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结合教学重点来看,本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的选择内涵,即决策者对农业本土利用的抉择,可以在平时做题过程中熟练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判断农业区位抉择的主要因素。为此,教师在将学生合理分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第一,不同层组的学生观察农业生产活动图,良好层组学生完成自测,中等层组学生与组内其他成员交流农业生产的内涵,待进层组学生则掌握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让他们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是否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对农业区位进行判断?此类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破解难点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班级学生整体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进一步达到相应的育人目标,教师需要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上进行创新,从多层次对予以学生评价。例如,在分层学习下的“农业区位的选择”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他们参与课堂程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运用地理知识破除学习阻碍的能力、合作情况等层次予以学生相关评语,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短板,实现自我提升。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并及时调整这些内容,整体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也得以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优良学习环境,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基于此,为了顺应教育时代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关注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深入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多元认知,从而深化教学革新,推动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志明.探析综合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8(011):198.
  [2]田乃钧.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4(03):69-70.
其他文献
摘要:特教学生是社会上较为困难的群体,包括聋哑学生、侏儒症学生、弱视学生、肢体障碍学生等,这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身条件限制,经历着太多挫折,多数学生内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中职生本身处于身体发育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阶段,特教中职生在此阶段的情绪容易出现两极化现象,且自卑心理越来越明显,这对其今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帮助特教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是目前特教教师的工作重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门到外地打拼,留下了老人与儿童在家,他们缺少关爱,生活孤独寂寞。现阶段的农村人民对党史学习的程度较少,农村学生尚未做到全面发展,因此,在2021年7月,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组建了一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到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进行“学百年党史,传红色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党的红色基因代代流传。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意义  一、“
期刊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为培养工人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应运而生,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就能分配进工厂工作,在当时大受欢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不断被边缘化。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在一线的工人,他们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生产水平,因此职业教育绝不应该受到冷眼,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两个体系,仅仅是教育路线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是每一个受教育者慎重的选择,而不是无奈的接受,因此笔者
期刊
摘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战略要求,对处于生产一线的中职技能人才,深入探讨他们在知识、技能、素质、态度、个性等维度的胜任力,对制造型企业在技能人才选拔和学校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汽车专业;中职学生;制造型企业;胜任力;研究  现阶段,随着第三方国家的蓬勃发展和国内经济的迅速崛起,制造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提高行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展开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同时还需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为学生构建情境化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兴趣,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接下来笔者将围绕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教学方法展
期刊
摘要:通过开展地理实践能力的教学,教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运用实验验证个人想法的能力,而且还能增强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逻辑性、想象力以及思维性。基于此,笔者注重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角度开展初中地理授课。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能力;教学策略  地理实践课程包含多项内容,比如,绘制地图、演示实验等。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灵活开展不同的地理教学实践课程,不仅让学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奋斗史,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必须时刻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学会用历史思维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培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将历史、现实和未来贯穿看发展;增强历史担当,争做敢于奋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不单要加强党史的自我学习,更应该立足本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化、大数据技術的融合发展,以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为关键指标的互联网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更是给现代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变革的契机。尤其在实验教学层面,网络化的教育理念给教师教学方法、模式优化提供了思路。本文立足汽车行业发展实际、互联网教学理念,对汽车专业实验师综合素质提高、有效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实验师;培养  从整体角度看,实验师是开展相关科研、实
期刊
摘要:和成人一样,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应该从早期开始。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这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十分重要。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文试从阅读兴趣、良好习惯、阅读方法几方面进行阐述与探究。  关键词:幼儿;阅读能力;培养;兴趣;习惯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任何学科必具的基本能力,更是学前教育中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对后进生学习心理进行研究变得更为重要。教师通过激励后进生学习心理,能更好地帮助后进生调节自身情绪、发展个人潜能,最终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获得更全面发展。鉴于此,文本将针对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后进生;学习心理;激励研究  一、后进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现分析  (一)学生自身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其中自身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