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妊娠药物引产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kiss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使用药物引产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足月产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缩宫素引产病例70例,米索前列醇引产病例30例,普贝生引产病例30例,自然临产病例70例.测定每组研究对象在产后24、48、72 h 3个不同时段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将缩宫素引产病例按照缩宫素的应用剂量(2.5~5.0 U、5.0~7.5 U、7.5~10 U)分为3组,测定3组新生儿在产后24、48、72 h 3个不同时段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当经皮胆红素水平超过220.6μmol/L时,抽取新生儿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药物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结果 4组之间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在产后24、48、72 h 3个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缩宫素引产后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在产后24、48、72 h 3个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引产组与自然临产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妊娠使用药物引产不会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及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药物引产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地进行ROP预防及筛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入组病例分为ROP组和无ROP组,分析危险因素与ROP发病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临界值,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血红蛋白量最低值,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小于胎龄儿,在RO
目的 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参苓白术散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符合条件的U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观察组60例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参苓白术散口服加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2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结肠镜评分(Azzolini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的血
目的 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中生命体征、临床结局、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1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干预组57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干预前)、麻醉复苏时(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产妇24 h阴道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Braden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