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陌生人的“祖传秘笈”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为了讽刺近代中国读书人人际交往的迂腐,根据经验,把他们与陌生人交往的程序结构成四段:(一)谈寒暄评气候;(二)叙往事,追旧宜;(三)谈时事发感慨;(四)为要奉托只“小事”。说:凡读书人,绝不肯从第四段讲起,必须运用章法,有伏,有承,气势既壮,然后陡然收笔,于实在德便之下,兀然而止,如同作八股文一般。非常幽默,将近代读书人长于世故又迂腐不堪的面貌活脱脱地画了出来。然而,如果单纯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待这四段,只要不固守成规,每一点都透露出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和智慧。
   谈寒暄评气候,在与陌生人交往(特别是有事相托的陌生人)的过程起到“垫场”的作用。和陌生人交往,彼此之间都有心理的隔阂,特别是被动交往的一方,忽然面对一个“居心叵测”的陌生人,心理上还没有任何准备,这时,作为主动交际的一方,寒暄几句,再谈些关于气候的轻松话题,既拉近两人的距离,又为对方调节心理提供余裕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进入所要谈论的正题。况且,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非常看重对方是否懂“礼”,所以在与陌生人交往前询问“尊姓”、“大名”及“久仰”之类,本身就是对对方的尊重,符合礼仪,又可得到对方的尊重。这种相互的良好印象,也便于交往正题的愉快展开。在一次中央台的《绝对挑战》中,著名策划人徐小平指出一个应聘者的交际缺陷,开玩笑说与之交谈很久而没有一句恭维的话,令他很不爽。这在一个侧面说明:人在交际中潜意识里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适当客套,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
   叙往事,追旧谊,可以拉近与陌生人的心理距离,说白了就是“套近乎”。交际的目的就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能找到与陌生人之间旁枝末节的“联系”,以此作纽带,常常可以事半功倍。说到底,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了关键的纽带,对方可能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帮助你达成交际的目的。但应该切记的是,如果对方反感谈论这些,或者故意、过于涉及这些话题,可能适得其反。
   谈时事,发感慨,表现出主动交往者的品位,恰如其分,可以得到对方尊重和共鸣。如果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你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使令对方难办,有时也可以成功。这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范例。当年,康有为了改良维新大业,滞留北京良久,等待光绪召见。虽然最终得到了面圣的机会,但光绪碍于保守派势力强大,对于是否维新,犹豫不决。康有为没有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并没有直接地一味恳求光绪决心维新,而是大发清朝政体腐朽导致国家疾贫疾弱的评论,谈论当时国家大事与必须改良的关系,给光绪强烈的震撼,不仅认定康有为可以委以重任,还下定决心开始维新。这就是适当谈论时事得到的效果。
   最后一点,看似简单,也透露出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托人办事,实际是给对方施加压力,不管大事小事,都让对方感觉到不舒服,所以,奉托“小事”也是适当给对方减压。“小事”是对于双方而言的,认为对于对方是小事,一是抬高对方的地位,再是化解对方因为压力而对于你的心理排斥,这样达到效果的机率就比较大;认为对于自己是“小事”,同样可以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如果提起事情便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存亡,性命攸关,无形中好像胁迫对方达成你的目的,对方如果难以办到,会有强烈的负疚感;即使办到,也感觉到非常不舒服,极其不利于双方以后的交往。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对于这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切不可固守程式,照本宣科。与陌生人交往的关键在于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获得对方的好感和尊重。所以,应该根据对对方的判断,有所取舍,灵活地运用交际的技巧。碰到性格急躁的人,当少说废话,早入正题;如果碰到老夫子式的人物,应注重第一和第三点;如是重感情、讲义气的人则应该强调第二点……林语堂批驳这种传统读书人的交际迂腐,并不说明交际中技巧不重要,而是墨守成规、不合时宜的技巧往往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人际交往应该讲技巧,但切忌滥用技巧,只有记住交际的关键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不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其他文献
我们这栋公寓大楼的居民,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不来往,但每当在楼道里或是院子里相遇时,彼此却是笑脸相迎,热情哈罗。唯有三单元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与众不同。和他碰面时,若不先展露国际语言微笑,不主动哈罗,他会如同影子一般,无声地从身边摇晃而过。倘若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声哈罗,也是颇为艰难地从翕动的嘴唇里飘出来。他一向独来独往,如同契柯夫笔下的套中人别利科夫。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套中人竟会有一
期刊
驾驶员培训学校犹如铁打的营盘,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车的学员就是流水的兵。斗转星移,年复一年,一批批考出驾照的学员喜气洋洋地离开驾校,又一批批新学员兴冲冲地走进了驾校。近年来随着新车价格的不断下降,学开车的人越来越多,驾校一时人满为患,有的车上甚至被配备了十五、六个学员(一般应该为八人),有时不约而同地来了五、六个人,车内坐不下,就只好等外面。上海一百多所驾校几乎天天热闹非凡。据不完全统计,2
期刊
他在12岁时初中联考名落孙山,高中又留级,没能上大学就参军,40岁才转业,43岁带着全家四个小孩出国攻读硕士学位,是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47岁又从宏基副总裁的职位上辞职,开始自己冒险创业,他打造出了台湾的卡内基王国,并把全球领先的卡内基培训带入了中国。  他被台湾《天下杂志》选为400年来影响台湾最大的200人之一。  他如何在人生的困难重重中,不断破局而出,实现自己的理念和梦想?  他是激励
期刊
严奈悠(我们取其谐音称他甜奶油),西安人氏,五大三粗一爷么。他冬瓜似的脑袋里还真是装着不少奇思妙想。高中三年一直和他同宿舍,还真是长了不少见识。这家伙天生的播音员材料,整天叽里呱啦:早读新闻播报,中午娱乐文化,晚自习评书笑话。平日里没见他怎么用功,可是成绩总是能晃晃悠悠蹭到前几名,老师都拿他没办法。也难怪他常常颇为得意地在我们面前摸着那颗大冬瓜说:“俺这脑袋长地……”    一    语文课,老师
期刊
老J走在四月末暖暖的阳光里,疾步如飞。此时的Y大已经到处花团锦簇,清香浮动,迎面走来的每个人都穿着时髦鲜艳的夏装,显得那么意气风发、惬意自在,似乎只有老J还穿着冬天厚重的牛仔裤和里子带绒绒的外套。  老J越走越热,额头上开始冒汗,特别是当她感觉好多人都喜欢先盯着她那两条有点粗的腿看两眼、再低头看看自己的腿时,她便走得更快了,头垂得更低了。  “明天一定要把这条破牛仔裤换掉,原本是纯黑色,现在洗得有
期刊
二叔恨我父亲。他们之间的芥蒂,是从他参加工作的那一刻开始的,直到去年父亲逝世时才冰融雪化。漫漫的35年啊,父亲顽强地担负起亲情这座大山,佝偻蹒跚,直至燃尽生命的灯油!  35年前,高中毕业的父亲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小父亲两岁的二叔小学未毕业,便执意弃学回家,随奶奶下田务农了。幺叔当时还在读小学。  那年秋季的一天深夜,在公社当干部的爷爷急匆匆赶回了家。奶奶被爷爷拉到了偏屋里嘀咕了好一阵子,才如临大
期刊
是人都会内心交战,人心里有两个声音。  一个说“是”,另一个说“不”;一个阳光,另一个阴郁。说“是”的不一定阳光,说“不”的不一定阴郁。  乐观而积极的人,除了内心独白是阳光的,他还会把心里的阳光说出来,感染他人;  乐观而消极的人,内心独白也是阳光的,但不会把心里的阳光说出来,而是一人独享;  悲观而积极的人,内心独白是阴郁的,但不会把心里的阴郁说出来,而选择独自承受;  悲观而消极的人,除了内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现象,表达一个差不多的意思,“会说话的人,说得别人笑;不会说话的人,说得别人跳。我们在佩服“会说话”者的同时,也很为那些心意很好,只是没表达好的“不会说话者”着急。  那么何为“会说话”呢?我想,所谓会说话,除了措词正确等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说话的口吻要恰当,姿态要正确。而且,不论你是在用嘴说话还是用笔说话,道理都一样。  说话时,口吻语气很重要。比如说,你在生活中
期刊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流传十分广泛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何必曾相识。”这是白居易被朝庭贬谪时,见到一个流落江湖的琵琶女时的感慨。这两句诗之所以流传非常广泛,就是因为能打动人心。所以,至今我们读这两句诗,仍能感到心有所动,让人唏嘘不已。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许必须说很多无用的话,没有感情的话,言之无物的话,浪费唾沫的话,那些话,不要说别人听了,自己都会觉得十分乏味。如果一生说这些话多了,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