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食用野果资源保护利用初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3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延平区食用野果资源利用历史悠久,但利用水平低。通过对食用野果的调查、统计、分析,提出食用野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议。
  关键词:延平区;野果资源;保护利用;初探
  中图分类号 S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79-03
  食用野果资源目前尚无准确定义,本文所指的食用野果主要指植物的种子、种皮、假种皮、种托、果实、果托、花序轴等能够为人生食或经简单加能食用的部分。根据延平区已有的资料,目前延平区已知维管束植物有185科713属1 575种(含77变种,6亚种,2栽培变种,1变型),可作为食用野果计有29个科42属73种。本文通过对延平区食用野果资源进行分析,主要是为延平区林下经济及野果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延平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自然概况 延平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6°51′~26°52′,东经117°50′~118°40′。总面积265.97万hm2。属闽中谷地,东南丘陵山地,北部是武夷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南端,东北部是鹫峰山脉西南坡,南部为玳瑁山脉北坡,西部为丘陵地带。境内有海拔1 000m以上高峰40余座,最高峰金凤山1 388m。建溪、富屯溪和闽江为主要水系,土壤有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山地草甸土4个亚类14个土属。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雨季明显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9.3℃,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9.1℃,无霜期268d,年均降雨量1 663.9mm。受地势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型可分为9个植被型52个群系191个群丛。境内已知维管束植物有185科713属1 575种(含77变种,6亚种,2栽培变种,1变型)。[1]
  1.2 研究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在延平区全境设52条样线,样线长5~10km不等,宽10m。从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对所设样线进行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调查时间等相关因子,用GPS作为辅助工具,然后对所调查的植物对照相关资料及访问有经验的老农,总结食用野果的种类、分布等,进而对保护利用进行研究。
  2 延平区食用野果资源
  2.1 食用野果的特点 根据调查统计详,延平区食用野果共73种,隶属29个科42个属。食用野果资源有10个种以上的科有蔷薇科、壳斗科,3种以上有木通科、杜鹃花科、猕猴桃科、木兰科等,仅1~2种有红豆杉科、杨梅科等23个科。[2-3]
  2.2 食用野果的组成 从分类群分析可知,延平区食用野果裸子植物数量较少仅有2科2属3种,占食用野果总数的4.1%,被子植物有27科40属70种占总数的95.9%,其中双子叶有26科39属69种占总数的94.5%,而单子叶植物仅1科1属1种占1.4%,说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是延平区食用野果的主要贡献者。从生活型看,乔木型食用野果有33种,灌木有23种,藤本15种,草本2种,分别占总数的45.2%、31.5%、20.5%、2.8%。73个食用野果植物属木本有71种,其中常绿树种42种,落叶树种29种,草本2种多为多年生草本。
  2.3 食用野果的分布 由于食用野果资源的生物学特点不同,因此在延平区的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较为常见的有32种,占延平区食用野果植物73种的43.8%。群众日常较为熟悉的有米槠生于海拔1 000m以下常绿阔叶林中,本种是本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分布面积及数量都较大;苦槠生于1 000m以下山地林中或河边路旁;栲树1 000m以下常绿阔叶林中;甜槠生于200~1 500m山地林中,本种是本区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分布面积和数量都较大;钩栲生于1 000m以下常绿阔叶林中;南方红豆杉生于300~1 800m阔叶林、竹林或村旁;香榧塔前镇的石城、石伏2村较多,其余乡镇均零星分布于林缘、溪边或路旁;杨梅分布于1 200m以下的向阳山地如山脊南坡;构树生于荒山、路旁;小构树生于四旁地带;火炭母生于水沟边或潮湿地;野木瓜生于沟谷灌丛;南五味子生于1 500m以下山坡、林缘或路旁、灌丛中;瓜馥木生于1 000m以下林中或路旁灌丛中;山莓生于山地荒山灌丛中;茅莓生于山地沟坎田边;豆梨生于山地疏林中;金樱子生于山地灌丛中;南酸枣生于200~2 000m的山地丘陵林中、沟边、林缘;盐肤木生于1 5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沟谷、溪边疏林边灌丛中;枳椇生于山林、路旁、村旁;中华猕猴桃生于林缘、山地、灌丛;毛花猕猴桃生于1 500m以下阔叶林林缘;黄瑞木生于1 500m以下山地林中或灌丛中;赤楠生于1 200m以下山地疏林;地菍生于林缘、草丛及灌丛;乌饭生于1 000m以下山地;米饭花生于200~1500m山谷或山地林中、林缘、沟谷、路旁;野柿生于1 500m以下山地或灌丛中;杜英生于1 200m山地林中;荚蒾生于900~1 900m山地、林缘、林中或灌丛中;菝葜生于山地疏林或灌丛中。
  2.4 延平区食用野果的主要食用部分及成熟期 从食用部位分析,裸子植物主要食用的部分有假种皮,如红豆杉;种托,如罗汉松;种仁,如香榧3个类型。被子植物主要食用部分的种类有外种皮如杨梅;种仁如台湾野核桃;坚果如壳斗科的栗属和锥属;聚花果如桑科的桑属和构属;聚合果如木兰科、番荔枝科的食用野果;廋果如火炭母;浆果如木通科、葡萄科、猕猴桃科、山茶科、藤黄科、胡颓子科、桃金娘科、柿树科、杜鹃花科等类的食用野果;梨果主要为蔷薇科梨属、苹果属的食用野果植物;柑果如山金柑,核果杜英类、桃、梅等;果序轴或果序如枳椇和秀丽四照花等12类别。从成熟期分析,延平区食用野果春季成熟的很少仅2个种,夏季成熟4个种,秋季成熟的最多有22种,冬季成熟的有19个种,春夏成熟有2个种,夏秋成熟的有7个种,秋冬成熟的有16个种,四季都有果实成熟的仅1个种。可见延平区食用野果的成熟期,秋冬成熟的种类占大多数,春夏成熟的种类较少。   2.5 延平区野果资源的风味和含对人体有效成分 延平区野果大多口感不佳,大多需经生理后熟或经霜打后才能提高含糖量,适合人们的口味。据统计,酸甜口味占绝大多数,纯甜纯酸较少,富含淀粉主要为壳斗科植物,含油脂仅台湾野核桃1种。野果提供含大量水分、维生素、氨基酸、矿质元素、植物色素及甙类、萜类等物质,但以富含维生素C、有机酸和生物类黄酮著称。如金樱子含维生素C含量高于沙棘的功效与作用,豆梨,维生素C含量比柑橘高50~100倍,富含生物类黄酮。杜鹃花科越橘属更是当前时尚蓝莓的土著种,开发前景良好。
  3 延平区食用野果资源的利用情况
  3.1 食用野果资源利用方法 食用野果在我区利用历史悠久,许多产品作为休闲食品在农闲时节、节假日自用或作为招待客人的日常茶点,如南酸枣糕、柿饼、甜槠、米槠等;有的偶而作为副食或自用或用来招待客人,如苦槠粉;有的则作为饮品,如盐肤木的果泡水可代醋,生津止渴;有的用来泡酒如红豆杉果、猕猴桃果、杨梅等浸泡的酒有医疗保健功效;有的则直接生食,如山莓、茅莓、野木瓜、乌饭等;有的则作药,如南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果实有行气活血、祛风消肿杀虫的功效[4-5]。
  3.2 食用野果的利用现状 板栗、锥栗在我区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现区内种植面积较少,效益低。南酸枣在近10a也有推广种植,其果实做的酸枣糕,在高坪、上洋、茂地、宝珠等村做为旅游特色产品,其他乡镇及城区市场也做为土特产销售,年产值约10多万元。野柿高山地区农村秋季常作柿饼但仅为自用,很少人卖。米槠、甜槠、山莓、茅莓、野木瓜、南五味子在产果季时城区市场也有售卖,年产值约几万元。
  4 延平区食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不足与建议
  4.1 食用野果资源利用的不足 一是食用野果资源利用率低。首先是食用野果资源利用的种类少。群众常用的仅南酸枣、米槠等10种,占食用野果资源总13.7%;其次是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目前普遍仅限于食用,许多食用野果的综合功能没有体现,如南酸枣食用功能已开发,但药物功能如减压助眠的功效没有开发;再次,本底资源不清制约了食用野果资源产业化发展。二是资源保护和发展有待加强。延平区食用野果的大部分资源都以天然林为其生长环境,而我区现存的天然阔叶林不足20%,主要集中在生态公益林中,但近年也受到毛竹林扩展的威胁,资源日近萎缩。食用野果的扩繁工作较为滞后,目前仅开展红豆杉、杜英、南酸枣、板栗、锥栗等少数资源的推广种植,其余资源扩繁尚未开展。三是产品加工水平急需提升。延平区现有野果利用主要有利用淀粉、鲜果、饮品、泡酒、蜜饯等5个传统方式。包装及深加工尚未开展,造成产品单一,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的需求。
  4.2 延平区食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建议 一是查清本地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提高利用水平。改变思路,不以杂木、杂草对待食用野果资源,在资源清查时精准到植物的种名及分布地等,为食用野果资源建立资源消长变化建立档案,建立延平区食用野果资源信息平台;加强野果资源利用研究,特别是在产品深加工、包装、贮存、多元化利用野果产品上进行开发研究,进而提高延平区食用野果的利用水平;加强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根据现有食用野果资源的存量及繁育的难易分为绝对保护、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开发利用3个级别,为可持续利用野果资源提供指导;加强食用野果植物繁殖研究为野果植物资源种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科学规划,促进食用野果资源的综合发展。制定延平区野果资源长久发展计划,既要对群众传统利用的产品在提高品质、市场营销、物种扩繁、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发展规划,也要针对群众尚未利用的食用野果的开发前景进行研究,为群众综合利用食用资源献计献策。通过发展以野果资源利用为主题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如食用野果的识别、采摘、产品制作等,也可以根据食用野果的开花、结实、成熟期设计各种主题的森林旅游,进一步提升森林旅游的质量,创办各具特色的森林人家生态游,为延平区林下经济发展探素更多的途径。三是引进资金和技术,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引进资金和现代产品加工技术,通过对食用野果深加工,使食用野果的产品多样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加工和包装工艺,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通过科学方法分析食用野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食用野果资源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林鹏.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2]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1-6)[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3]何国生.福建树木彩色图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9.
  [4]高学敏.图解本草纲目.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曹广才,张仁庆,张恩各.野菜·野果·野花的识别与养生食谱[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随着列车车载系统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创新技术应用其中,而列车车载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对列车车载的网络保护机制进行一番深入的探究有着十分重
摘 要:泡桐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其品种较多、适生能力强,种植范围广,用途较多,是城市绿化、营建防护林、景区植树和林粮间作的重要树种。该文首先对泡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介绍,然后从适宜繁殖品种的选择、繁殖区域的整理、繁殖方式、繁殖期管理等方面对泡桐的繁殖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从种植土壤的选择、移植栽种、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泡桐造林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泡桐繁殖以及植树造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关
摘 要:该文介绍了徽州区无公害大棚蔬菜的生产与发展现状,梳理了徽州区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的优势,分析了制约无公害大棚蔬菜发展的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全区无公害大棚蔬菜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无公害;大棚蔬菜;对策;徽州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73-02  徽州区地处皖南腹地。京福高铁快速通道、合铜黄高速、205国
摘 要:阳江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每年的用种量达120万kg。通过对阳江市种子市场监管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进一步规范和净化阳江市的种子市场,提高相关机构的专业水平,为种子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种子市场;监管现状;阳江市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7-0018-02  种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是保障广大农户切身利益的一个重要
摘 要:该文阐述了灵山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茶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灵山县茶叶产业化、品牌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灵山县茶叶;产业化;品牌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11-02  灵山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据载,灵山县从元朝开始种植茶叶,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49年前,全县茶叶生产规模小,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逐年深入,农村沼气呈现出使用率不高、闲置弃用严重等,严重阻碍了国家投资效益的发挥。该文通过对江西省铅山县农村沼气使用情况的调查,综合分析影响当前农村沼气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率、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沼气使用;现状;对策;铅山县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以太湖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取的耕层土壤速效钾测试值为基础,探讨了该元素时空变化特征与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成因,并提出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
摘 要:为了解不同保留密度秃杉人工林生长和林下植被状况,对保留密度分别为1 600株/hm2、1 800株/hm2和2 000株/hm2的秃杉人工林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留密度越大,秃杉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越小,林下植被的种类也越少,植物多样性指数越低。其中以保留密度为1 600株/hm2的秃杉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最大,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最高。  关键词:秃杉;保留密度;林
摘 要:通过对成都地区冬小麦蚜虫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蚜虫的种类主要为麦二叉蚜、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发生高峰期为小麦孕穗至抽穗期,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小麦拔节期。  关键词:冬小麦;蚜虫;发生规律;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1-0075-02  麦蚜,俗称蜜虫,属同翅目、蚜科,主要为害小麦,也为害水稻、高粱、看麦娘等多种禾本科植
目前以Arc GIS软件为主的"3S"系统在林业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以Shapefile格式为主。Shapefile格式文件虽然简单易用,但在面对大数据和复杂林业数据模型时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