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玻纤增强PA66止回阀阀体尺寸精度控制

来源 :塑料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0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50%玻纤增强PA66材料止回阀,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对阀体的三个重要位置的圆柱度进行优化.初始工艺下结果显示:螺栓孔圆柱度为0.1523 mm,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卡扣区域圆柱度为0.2730 mm,中心流路圆柱度为0.1074 mm,均不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正交试验得到各工艺参数对卡扣区域圆柱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模具温度>注射压力>保压压力>熔体温度>保压时间;对中心流路圆柱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熔体温度>保压时间>注射压力>模具温度>保压压力.结合卡扣区域及中心流路的圆柱度,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注射压力85 MPa、保压压力50 MPa、保压时间4 s、熔体温度295℃及模具温度85℃.优化工艺下仿真结果表明:三个位置的圆柱度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试模验证其具有实际生产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采用熔融挤出流延法制备PBAT/MCC复合材料.探究PBAT/MCC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流变行为、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CC能够提高PBAT基体的热稳定性,使PBAT/MCC复合材料的残炭率显著增加.当MCC用量为7%,PBAT/MCC复合材料的T5%达到366.0℃,与纯PBAT相比提高40.2℃,残炭率提高至10.33%.MCC在PBAT基体中起异相成核作用,当MCC用量为3%,PBAT/MCC复合材料的Tc和Tm分别提高
采用NaOH溶液浸泡、乙酸酐处理、添加硅烷偶联剂KH570和微波辐照的方法对玉米秸秆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探讨不同实验条件下界面的相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液蚀刻和微波辐照均可以有效降低秸秆纤维的表面极性,并提高纤维在PVC内部的分散性,从而达到增强界面相容性的效果.与碱溶液蚀刻相比,微波辐照改性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防水性能均显著提升.硅烷偶联剂KH570和乙酰化处理可以分别在秸秆纤维表面接枝羧基和乙酰基,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同时,由于乙酸酐力学性能
采用三嗪成炭剂(CFA)和聚磷酸铵(APP)制备膨胀阻燃剂(IFR),将空心玻璃微珠(HGM)加入IFR进行协效阻燃,探讨HGM对PP/IFR/HGM的氧指数、垂直燃烧、热降解行为、炭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P/IFR/HGM(5%)复合材料的LOI为32.6%,1.6 mm样条垂直燃烧通过V-0级.PP/IFR/HGM(5%)最大热失重温度为494.3℃,800℃残炭率为9.5%,与纯PP相比,热分解速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残炭量增多.HGM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PP/IFR/HGM(5
介绍柔性塑料的定义、种类及优缺点,概述当前国内外关于3D打印方法在柔性塑料加工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综述3D打印方法在柔性聚乳酸塑料、柔性聚氨酯塑料、柔性聚酰胺塑料及其他柔性塑料加工的应用现状,分析柔性塑料在3D打印中的优点及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后续3D打印方法在柔性塑料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以某三相铜牌为研究对象,基于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铜片嵌入面平面度进行预测和分析.采用Moldflow浇口定位器,确定最佳的浇口位置并建立流道系统.基于初始工艺参数进行模流分析,发现三个位置的平面度均不满足要求.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与方差分析,得到各工艺参数对平均平面度的影响程度.建立BP神经网络,基于正交试验数据进行训练.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预测和模流分析,得到三个铜片嵌入面的平面度I、II和III分别为1.402、1.488及1.571 mm,相比初始工艺分别降低25.3%、22.6%和27
概述自动化技术在塑料产品领域的应用情况,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分类情况.基于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塑料产品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辅助技术在塑料产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表明:应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力度,加深自动化技术在塑料领域的应用深度,为塑料行业节能降耗、高效稳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将改性后的人造岗石废渣(AGR)和商品重钙粉(HC)作为填料,制备高密度聚乙烯/人造岗石废渣(HDPE/AGR)和高密度聚乙烯/重钙粉(HDPE/HC)复合材料,对AGR的成分和结构进行测定,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SEM、DSC、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研究AGR代替HC制备HDPE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GR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型碳酸钙,其不饱和树脂的含量约为7.16%,且AGR的粒度分布较广,中位粒径为8.842μm.HDPE/AGR的相容性更好,界面微相分离现象减弱;同时力学性能随填料的增加而
碳基导电材料填充的聚偏氟乙烯(PVDF)介电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介电性能在介电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综述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碳纤维等作为碳基导电材料制备PVDF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复合材料在微电子领域、电气工程领域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