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jzj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以课堂为训练场,以课文为训练源,展开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
  学生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为想象不仅在艺术创作、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语文是富含感情色彩的学科,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呢呢?笔者在平时教学中以课堂为训练场,以课文为训练源,展开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仿写课文
  在学习《林中小溪》时,笔者让学生放下书本,端坐最佳姿势,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描述,去漫游森林,也去欣赏一下小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小草钻出大地,树枝吐出新芽,冰雪也忍不住汩汩地融化,这时的你走进森林……
  课堂上有同学这样写到:“在茂密的树林中,望这脚下缓缓流淌过的小溪,仿佛自己置身于童话的世界里,静静流淌的溪水可以照耀出更美丽的自己,可以冲淡世俗的繁杂纷扰,灵魂在溪水的净化下,仿佛海燕一般,自由自在,在泛起涟漪的大海上滑翔……”
  “漫步在森林的小路上,仰望被树木遮蔽的天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慢慢走过一片树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小的溪流,她轻轻的流动着,好像是不想惊动大人而偷偷溜出去玩耍的小孩。掬一捧入口,发现看似一般的溪水,却那么甘甜可口……她又轻轻拍打着小溪里的鹅暖石好象在为万物演奏一曲动听的而感动的交响乐……”
  模仿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模仿就不会创造,创造是模仿的延续和发展。上面学生的文字中虽然带有明显模仿的痕迹,但也不乏自己的创新,个人的体验。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想象感知过程中,其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根据课文,再现画面
  在学习李煜的《相见欢》时,笔者以为这是一首景色凄美,意境悲凉的词。为能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其中意蕴,在介绍完作者时代背景、词的创作背景后,让学生根据李煜笔下的描写,来再现画面,然后再将人物放进其中,体会词人的感情。于是和学生一起闭上眼睛:
  先勾勒形态:夜色、淡云、楼阁、残月、梧桐;
  再加上修饰:朦胧的夜色、淡淡的云丝、突兀的楼阁、如钩的残月、稀疏的梧桐;
  添加人物,形成画面:夜色朦胧,如钩的残月虽还皎洁,但在缕缕淡云的遮掩下,若隐若现。一阵瑟风吹过,深深庭院中,稀疏的梧桐发出“呼呼”哀叹,是无助,是无奈?
  人坐阁中,心在月下,举头仰望,无尽哀思,剪不断,理还乱,如何可以放下,惟有深深的埋在心头,独自回味,独自承受。
  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寥寥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用“内在眼睛”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极大的效果。
  三、理解文意,补写课文
  补写,就是要求学生将文中“呼之欲出”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补写出来。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文中写父亲通过船长确定身旁的人就是于勒时,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描绘人物的,则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当时情形及父亲的话语,描绘父亲当时神态,如脸怎样、眼睛怎样、嘴角怎样、讲话语气、语调怎样,当时心理如何,描写时注重细节。
  这样的补写,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在补写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活化出人物的形象,既符合小说的主题及情节,又融入了自己的再创造。这样的训练,无论是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是对语言表达、想象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成效。
  四、拓展课文,续写内容
  续写,顾名思义,即根据自己的体验、经历、情感等来为课文添加章节或者结尾。在学习《故乡》时,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思路结合现实的社会想象:二十多年后,宏儿再回故乡时,故乡又是怎样的一番现象,水生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又如阅读《格列佛游记》时,要求学生将格列佛的冒险之游继续,但时代背景移到现在甚至未来,同时还要和原作一样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的某个方面。有学生续写成《网络国》,反映有人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有学生续写成《机器国》,反映人类过分依赖机器,反被机器控制等等。
  学生在续写中,既有对原作的理解,又有对现在的审视,有对未来的想象,无论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想象力展,都起到很大的拓展作用。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想象可以“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想问题思路更开阔,办法更多,能激发学文化的兴趣,還能增强学生战胜自我与改造世界的信心”(魏书生语)。正值花季年少、青春萌发的初中生,其本身并不缺少想象,正如毕加索语“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关键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保持并发展这种“艺术家”的灵性。培养学生想象的方法很多,如扩写、作文中童话作文、寓言作文、科幻作文等等不胜枚举,以上只是笔者就课堂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训练的一点拙见。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去训练、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将这种外在训练内化为自身需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想象,那么无异于为学生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可以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的更多,创造的火花也就会闪烁得更耀眼,更恒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1
  【2】鄢渭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代教育之窗,201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教学点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农村偏远地区低年级学生上学,一般只配备一名教学老师,即“一师一校”教学点。通过农村“一师一校”教学点和中心小学的对比,分析了教学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点近期的发展,对农村“一师一校”教学点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  农村 教学点 一师一校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农民大量涌入乡镇或城市,导致农村适龄上学儿童减少,农村地区小学布局发生了变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对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抒发和文化熏陶等,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现本文就从核心素养在阅读理解、写作和传统文化中的渗透入手,就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为教学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 写作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基本科目,学生是否具有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着其今
期刊
在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已經成为了教育行业的热门名词,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推动力。核心素养理念强调了从社会未来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度学习主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其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以思辨性思维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在小学语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品德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小学品德 教学价值 有效性  一、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有效教学  关注课堂细节,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只有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有价值的细节,
期刊
【摘 要】  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在语言之下,很可能还会超过语言文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文本中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要以标点符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标点符号 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受新课改的影响,越来越深得人心。文本细读不仅要求对字和词进行细读,还需要精细到每一个标点上去。郭沫若认为:“标点符号的作用并不在语言之下,
期刊
【摘 要】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人们往往强调师与生的交流、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反而忽视了生生对话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生生對话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种独特的、富有非凡魅力的教学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与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 生生对话 非凡魅力  语文是一门“形成类课程”。语文教学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理解教材,
期刊
【摘 要】  鲁迅作品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从学情出发,立足“鲁迅本位,儿童立场”,结合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选出形象生动趣味盎然的篇目,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节选的文字切入,扩大到整本书阅读,扩展到作家的其他作品,用以点带面的阅读路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上,落实朗读涵咏,圈点批注,提倡个性化阅读,强调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学习目标 阅读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牢牢树立“生本”意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姚老师这堂课真正将“学为中心”贯彻到了实处:课前谈话,课文梳理,评价用语,思维导图,都紧紧围绕语用展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无不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点拨,注重词语归类识记、课文大意梳理,根据语境活用词语。如此,以“生本”之巧手,“方法”之引针,
期刊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在考试中占据很大的分值,因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本文笔者试图从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出发,落实“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的根本要求,发现一般的可供借鉴和操作模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方法与策略  初中阶段的作文写作较之小学呈现“跃层式”的特征,既要做好作文教学衔接工作,
期刊
时常听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抱怨,“家长总是拿小孩一二年级的成绩来比,三年级多了作文,怎么能比?”“让家长教小孩写作文,没两个会教的!”作文是三年级的重头戏,可见教好了作文,成绩自然杠杠的。可现实却如一首打油诗里说的一样,“老师一命题,学生抓头皮,心里空荡荡,咋会写文章。”这是目前作文教学最真实的写照。一讲作文方法,学生听得似懂非懂;一说要写呢,个个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几个字。好不容易写了寥寥几字,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