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之颜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夜,你是上帝撒下的火种
  红的发亮
  從风开始起火
  滚瓜烂熟射入皑皑雪山
  深蓝色的蚕丝被
  从此走进
  一张康乃馨的床
  零点的钟声
  敲打火种里的雪花
  今夜,你是上帝撒下的火種
  红的发亮
其他文献
夜已深,  静静地,静静地,  合上窗,关起门,  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台灯,  默默地,默默地,  寂寞,是那样叫人无奈,  夜已深,  静静地,静静地,  捻起笔,打开本,  一首诗,一段情,一片真诚,  默默地,默默地,  思念,是那样的叫人伤神,  夜已深,  静静地,靜静地,  掀开被,抱起枕,  一张票,一趟车,一個思念的她,  默默地,默默地,  梦呓,是那样的叫人心疼。
期刊
【摘要】:一个被鲁迅盛赞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萧红,她的作品和她的生活一样如烟花般绚烂却注定了昙花一现。她的作品充满了童真的纯良、女性的慈悲以及对故乡的眷恋,她是一个谜,传奇如她,我们总试图将她看得深切,可是走近她我们会发现她只是一个渴望温暖怀抱而不得、一个希冀平凡爱恋却不能、一个企盼人性温暖而失落的小女人。她的家庭背景、个人性格及生活境遇让她身在生活的洼地却逐渐站到道德与情感的高地,更多
期刊
【摘要】:口号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诗体,从宋代开始就有其对起源、内涵、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时,口号诗还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对口号诗的研究尚显薄弱。近年来,口号诗重新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并对其进行专题研究,有力的推动口号诗研究的深入发展。下面,本文对历来口号诗的研究进行整理,对其研究成果予以述评。  【关键词】:口号诗;研究成果;述评  口号诗,即不用起草、随口吟成的诗歌。它在
期刊
【摘要】:青年作家张悦然的新长篇《茧》一经问世,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热议。评论中多是研究作家进入历史叙事的方式与个人话语的表达等,而对小说的主题研究则相应的缺乏,文章从小说的忏悔与救赎主题出发,通过小说里第二代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忏悔与救赎主题  【关键词】:《茧》;忏悔与救赎;主题  忏悔与救赎是两个紧密相关的词汇。简言之,有救赎存在,也必定因有忏悔的心理。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是一种
期刊
【摘要】: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现第一次高潮之后,出于历史的、社会的、时代的和个人的原因,巴金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虽然在思想领域得到了纵深的开拓,但在艺术技巧方面却进步较缓,甚至鲜有实质性的突破,最终致使巴金四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在全面革新的探索之路上囿于艺术性的滞后而不免留下一些遗珠之憾。  【关键词】: 巴金;四十年代;艺术技巧;《憩园》  一  如果说《家》写的是激进青年的抗争史,那么《憩园》关怀的
期刊
《隐秘花园》巧妙地从少年的视角叙事,将青春期大胆、幼稚、好奇地心理通过简洁明快又惟妙惟肖的对话、细致入微的白描刻画的淋漓尽致,使“我”这一叙述者形象鲜活,有力地推动了情节发展。作者以隐秘花园中的灵异事件制造情节冲突和悬念,赋予江南水乡的幽暗、神秘色彩,使情节一波三折,具有很強的可读性。  这篇作品肌理细腻,语言质朴、清新、简洁,似畅达而实丰厚,在清新通俗的对话和白描中,将苏州文化的美丽、精致、神秘
期刊
【摘要】:七八十年代之交以王蒙为代表的对“意识流小说”的探索导致了八九十年代文学最初的空间化倾向。这些小说对时间序列进行了切割,现实的时间结构内化为人物的心理与意识。尽管这种“意识流”有别于西方的意识流小说,但其矛头直指“十七年”时期以来小说创作背后的“进步性”时间意识,从而实现了对政治性时间框架的突围。  (一)中国式的“意识流”  “意识流”是西方视觉文化下的产物。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
期刊
【摘要】:我们每个人都至少读过一两篇海明威的小说,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但是生活中的海明威的性格乖张,非常暴戾。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和父母的关系紧张,先后结过四次婚,没有对孩子尽过责任,把他自己和朋友、恩师的关系都搞的非常糟糕。他的的成就和缺点都离不开他自恋人格障碍。  【关键词】:海明威;伟大;小说家;暴戾;糟糕  自恋一词源于希腊神话。但是作为心理学术
期刊
【摘要】:本文以福楼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于文本细读,对作品当中体现出的死亡意识进行全面的探讨,并通过对于艾玛、查理·包法利等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来解读《包法利夫人》中死亡意识的现代性以及其死亡书写所具有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死亡意识;艾玛;现代性  一 引言  作为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福楼拜的成名之作,《包法利夫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法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老庄和孔孟思想及其一系列基础的理论范畴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至今仍保有强大生命力。儒道两家在成为古代文学思想渊源起点的同时,也受到了后世儒生、道生的广泛传承。本文旨在探讨儒道两派文论对后世的渗透和影响及发现儒道两家在思想体系上的交叉和区别。  一.儒学思想体系及其传承  儒家的文艺思想是以“诗教”为核心,故强调诗乐的教化功能,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文学的社会作用。《论语·子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