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测序核心种质资源的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一直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稻瘟病抗源筛选是抗性基因挖掘和抗病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利用3000份(简称3K)重测序中的1217份核心种质资源,通过湖北恩施两河和芭蕉2个病圃自然诱发鉴定抗性,结合不发病条件下农艺性状考察和抗病资源的苗期人工接种抗谱测定,综合评价和筛选优异的稻瘟病抗源。自然诱发鉴定结果显示材料间的稻瘟病抗感差异显著,从中共获得144份抗苗瘟、叶瘟和穗瘟的抗病种质。选用稻瘟病综合抗性较好的34份材料以30个不同来源的稻瘟病菌株苗期接种,鉴定显示有17份材料的抗性频率≥70%,抗谱较广
其他文献
为发掘水稻穗部性状有利等位变异,构建了以籼稻保持系II-32B为遗传背景的A7444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利用QTL Ici Mapping 4.1软件对该群体7个穗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 2
用ELISA法测定了47例病后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特异性IgA,IgE,IgG,IgM抗体水平,同时用血凝抑制试验作血清学分型。病后1-6年的病例4种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分别为76.58%,68.09%,97.87%,36.1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8.99,18.35,107.00,10.83;HFRS-IgA在病后第4年,HFRS-IgE及IgM在第3年后检
<正>近年来,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进展,1996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流行病学协会第14届科学大会.了解日本流行病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或许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和叶绿体发育的重要材料。本研究从籼稻品种蜀恢527经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后代中筛选出一个淡黄叶矮化突变体Yellow leaf
小麦籽粒的发育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穗粒位的粒重和蛋白质产量也存在差异,剖析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穗粒位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于2009—2010和201
通过EMS诱变籼稻恢复系珍97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褐色斑点叶突变体splZ97(spotted leaf Z97,splZ97)。大田条件下,突变体splZ97的斑点叶性状始于分蘖期,此后由叶缘向叶中下部迅速
在黑龙江省早春水稻旱育苗背景下,研究了稻田土壤育苗基质中添加生物炭对秧苗根系形态建成与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生物炭在东北冷凉地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以东北
区试品种品质的特征分布能够反映未来几年推广品种的走向,了解近年小麦区试品种品质变化对我国小麦品质育种方向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以2000—2015年北部、黄淮冬麦区1001个
对我所40余年一保存、鉴定过的1937株布氏菌的种型分布,菌种转栖,毒力等进行了分析。从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羊种菌强毒株成为主要“角色”,内蒙的布病进入强流行期。认为加强行政干预力度
<正>为巩固己取得的“血地寄”防成果,防止外地传染源输入,1995年在市卫生防疫站的协助下,对辖区内部分流动人员作了一血“三检”(血吸虫、丝虫、疟疾),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