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验为载体进行学习是自然学科的基本特点。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实验等都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可开发的教学资源,挖掘利用好课本中所蕴藏的这些教学素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能体现“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的新的教学理念。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施教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实验的独特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在“做科学”的实践体验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 做好演示实验,增强实验的教学引领功能 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增强示范引领的功能。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其激趣性、示范性和有效性。
  演示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化学课上,我会结合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好奇心理,在课前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空中生烟(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烧不坏的手帕(将手帕在70%的酒精中浸湿后点燃)、捉迷藏(在滤纸上用酚酞试剂画只猫,然后将滤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等现色后在放到浓盐酸的瓶口上方)等,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演示实验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演示实验的完成质量和操作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认真作好各项操作示范:从仪器的组装、药品的取用到现象的观察、结论的归纳,每一个环节都应合理规范。教师娴熟的操作、严谨的态度及精彩的实验效果,对学生严谨科学态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都将起到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并不是教材安排的所有演示实验都要求教师去完成,也并不是所有的演示实验都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它要受到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如硫的燃烧实验,由于燃烧产物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可是我学校实验室不具备该条件,所以对该实验我没有进行实物演示,而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了讲解;再如对于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于无法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现象,为了增强学生对现象的感官认识,也是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加以实施。总之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以一切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围绕该标准进行。
  2. 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只有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也只有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和探索意识。在传统是实验教学中,通常是将学生实验安排在章节内容授完之后进行,是一种验证性的学生实验。这样,学生在实验时大多数实验结果已为学生所知,由于知道了结果,大多数学生不动手,也不去思考,更谈不上探索了,只是验证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和老师讲的一致,即使发现了异常现象,也会设法掩盖,而不去深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去思考、发现和置疑。
  3. 加强家庭实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如果说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的话,家庭实验则是利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更体现了化学学习的终极目的——解决生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只要多加留意,善于思考,就可以用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许多生活现象,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应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收稿日期:2010-03-08
其他文献
作为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常在寻找小学英语课魅力的解码。 我曾问了许多低年级小朋友,他们最喜欢哪门课。他们甜滋滋地告诉我说:“艺术和英语。”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抢着说:“好玩,有趣。”虽然这么简短的一句话,但是这四个字道出了小朋友的心理话。“玩”是小朋友的天性。“趣”能让小朋友乐此不疲地去做事情。这一点用在英语教学中特别适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艺术这门课,它包括美术、音乐、戏剧等,让学生在画画唱
期刊
所谓的后进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先谈谈中学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我认为导致学生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
期刊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  正如发展经济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一样,学习外语也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
期刊
【摘要】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要如何充分准备、操作,使用语言方面,学生的参与形式,教师要注意的其它方面。  【关键词】演示实验;准备;操作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实践和研究,笔者从事近十年的中学物理教学,总结了一点心得如下。  1. 课前准备要充分 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
期刊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老师也感到难教。怎样才能做好初种物理的教与学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取得较好效果。  1.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实现轻松的教与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我们打破“课堂上尽由着老师灌”的僵局,实行“四主”“三同步”教改新路。四主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为主攻,练为主线,把学生完全推向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参与,参与中学习。思、看、读、做
期刊
化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潜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化学课堂上恰当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激发学生迅速、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如下,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1. 提问时的语言要求 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切忌含糊其词,模
期刊
【背景与主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当然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料,开放性的解决问题,不能先入为主的定基调。2008年9月,我在公开讲授《故都的秋》时,认真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然而,在评课时,有的老教师指出:对本课基调是“悲秋”还是“乐秋”没有讲。我觉得有
期刊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英语是一种语言, 脱离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实质作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文化意识和人文教育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那么如何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呢?  1. 进行跨文化意识教学,注重文化知识
期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合理性提问,将激发学生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这是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可能照搬课本上的文字作为答案,这种提问方式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合理性提问呢?建议如下:  1. 激疑性提问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
期刊
在课堂上,教师若用爱的真挚感情去创设一种意境,缩小师生心灵的差距,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犹如春雨润物,则可使学生“亲师信道”,还可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和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情与理和谐。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情感化的几个途径:  1. 学习内容情感化,使学生易懂 学习内容情感化,就是将抽象、乏味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