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谜题与应聘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20060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或许会问:那些著名公司为什么要拿这么难的谜题考察应聘者?来看一个真实案例。一名男子J正在申请入职K公司(一家真实的全球知名IT企业,它在面试中采用了前文提及的帽子谜题),估计J的成功率只有大约1/130(即平均来说,130名应聘者中最终只有1人能进入该公司),与之相比,美国高中生申请就读美国哈佛大学的成功率大约是1/14。
  J的首位面试官不仅迟到,而且大汗淋漓:他是骑车来上班的。他首先针对J的工作经历问了几个礼貌的问题。在J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面试官看都没看他,而是在手提电脑上打字、记笔记。接着面试官说:“我问的下一个问题,有点不同寻常。”这个问题是:“你被缩成一枚镍币大小,并且被扔进一部搅拌机里。你的质量被降低,因此你的密度和原来一样。搅拌刀的刀刃会在60秒钟后转动。你会怎么做?”
  J回答:“我会把口袋里的零钱拿出来,把它们扔进搅拌机,堵塞它。”此时,面试官又开始打字,并反驳说:“搅拌机是封闭的。”他说话的语气,让人明显感觉得到他之前已听到过这类回答。他接着说:“如果你能把零钱扔进搅拌机,那你吃的沙冰也能渗进去。”
  J有些尴尬:“没错……嗯……我会脱下皮带和衬衫。我会把衬衫撕成布条,和皮带一起做成绳子。然后,我把鞋子系在绳子末端,把它作为套索用。” 此时,面试官飞快地打字。J接着说:“我指的不是套索。阿根廷牛仔甩的那是什么东西?有点像绳索末端的重物。”
  面试官没说话。J现在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是多么糟糕,但他认为自己必须说完:“我把重物甩到搅拌机另一端,然后爬出来。”面试官开口了:“‘重物’不过是你的鞋子,如何支撑你的体重?你的体重肯定大于你的鞋子吧。”不等J自圆其说,面试官又提问了:“你的衬衫已经与你的身体一起缩小,能做成多长的绳子?一旦你到达搅拌箱顶部——如果能到的话,你怎样确保自己不掉下来?60秒钟内,你能做好绳子吗?”没等J回答,面试官向他伸出依然潮湿的手:“很高兴见到你。”
  J不太具有想象力。而K公司已经多次在面试中向应聘者提出过上述那样“有点不寻常的问题”。K公司从未对其招聘过程的细节发表评论,但已有不少“地下”出版物指导应聘者:怎样应对K公司之类的著名公司向应聘者提出的“刁难”问题。一位K公司人力资源专家对一名记者表示:“简短地说,K公司提出所谓刁难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找最聪明的人,甚至也不是为了寻找最具技术能力的人,而是为了找到最适合公司的人。”
  找最适合的人,听起来比做起来难。目前在世界各地,经济看来都不太景气,求职自然也比较难。难怪不少公司(其中许多并不是高精尖企业)都开始拿谜题、怪题来“刁难”应聘者,例如“如果你成为超级英雄,那么你希望自己是哪一类超级英雄?”“什么颜色能最好地代表你的个性?”“你是什么样的动物?”等等。
  数学好或者研发能力强,对运营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不相干的。因此,一些公司开始提出更适合自己的面试问题。例如,一家食品企业的面试问题之一是:请描述你之前吃过的最好的“最后一餐”。通过这样的问题,能迅速看出应聘者对食品的了解和对食品的热情。一家旅游公司对应聘者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你要去搭帐篷,你会选择哪里?”一家在网上卖鞋的著名公司,对应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怪异程度从低到高划分为1~10级,你属于哪一级?”该公司希望的答案是中间等级:等级1可能表明应聘者太呆板,等级10可能表明应聘者太疯狂。
  “怪异的”面试问题真的有效吗?一些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传统面试方法效果并不好。有人已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例如,199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面试官观看应聘录像10秒钟后对应聘者的看法,与实际面试应聘者后对应聘者的看法基本上一样。也就是说,进行面对面的面试与进行录像面试的效果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可能是面试官主要关注应聘者的外形、气质(而外形、气质通过应聘者录像或面对面面试都能看出),而不是从企业对人员的真正需求这一层面去考察应聘者,也没有真正去了解应聘者是否有适合本企业的长处。
  什么样的面试才是最好的?这个问题还没有公认的答案,但这方面的尝试并不鲜见,一些公司甚至使用了“生物数据”手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发现优秀的飞行员可通过一个简单问题来甄选——“你做过一架能飞的模型飞机吗?”20世纪50年代,新兴的计算机产业喜欢用逻辑谜题作为临时手段,挑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
  逻辑谜题是否适合考察技术或商业奇才?答案依然不明。想获取答案也比较难:必须用同样的谜题询问大量应聘者,记录结果,并且把他们都招进来,最后把他们的实际表现与当初答题情况进行对比。统计数据显示,采用类似于工作情景的面试问题,不管看起来多“刁难”,确实能较好地预测入职者未来的表现。K公司已经在面试中采用了“工作取样”,例如要求应聘编码员的人在面试中写编码。而采用考察创新思维的面试题,目的是测试应聘者在研发新产品或新商业方案方面的心态与智力水平 。
  那么,怎样测试创造能力?本节开头提出的搅拌机谜题,浓缩了发明新产品的思维过程。你首先得进行头脑风暴。答案可能有许多种,你不能急于选择第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答案。对搅拌机谜题,应聘者中最多见的两个答案分别是:躺下来,躺在低于搅拌刀刀刃的地方;站到刀刃的旁边。没错,刀刃与搅拌箱底板之间的间隙应该大于或至少等于一枚镍币的厚度。第三种常见答案是:爬到刀刃顶部,让自己的重心位于搅拌刀的轴之上,并且牢牢抓住搅拌刀。然而,这些听起来合理的答案都得不了高分。K公司最希望听到的答案是:从搅拌箱里蹦出来。
  觉得这个答案奇怪吗?请注意:搅拌机谜题给出了一个重要提示——“密度”这个词。“一个人被缩至一枚镍币大小”并非是一个现实困境。它或许意味着,你大脑的神经元中99.99%都被清除。要回答这样的谜题,你首先必须摒弃“这不可能”这种想法。面试官之所以提到像密度这样的细节,实际上是在提醒应聘者:问题中密度和体积之类的东西并非不重要,一个成功的答案应该运用简单的物理学。
  简言之,如果你真的被缩至目前身高的1/10,你的肌肉力度(与面积成比例)就只有原来的1/100,但你的体重(与体积直接相关)只有原来的1/1000,。其他条件不变的话,越小的动物越能让自己腾飞起来。如果你真的被缩小到镍币大小,你就会强得像超人,足以蹦出搅拌机。这就是搅拌机谜题的好答案。但K公司面试官并不仅仅想找到能给出基本答案的人。许多问题的最好答案都这样开始:“得看情况。”也就是说,K公司需要的不仅是智商高的人,而且是能对突发情况进行合理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和较好解决办法的人。这就是搅拌机谜题的考察目的。
  什么是对100万个32位整数的最有效排列方式?这取决于这个整数表的组成,以及时间和记忆等限制条件。K公司希望应聘者询问诸如此类的问题。总而言之,K公司的招聘并非试图填补一个职位空缺。该公司的转型和成长方式,决定了它要找的是能与整个公司融为一体、有实际解决疑难问题的资质、最终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某种全新事业的人。
  K公司尝试过利用“生物学数据”来甄选人才。为了识别出对电脑有毕生兴趣的人,该公司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装配过一台电脑?”但这类考察问题如今已让位于一些看似怪异的问题:“为旧金山市设计一种撤离方案”“运用一种程序语言描述一只鸡”“你见过的什么等式最漂亮?”等 。
  从设计角度来说,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搅拌器谜题是一种隐喻。公司的成长,或者人类关心的任何东西,都与一定规模上的变化有关。在规模小的情况下起作用的解决方案,在规模大的情况下不一定行得通。不管是帽子谜题还是搅拌器谜题,不管是有相对标准答案的面试问题还是完全开放式的面试问题,都是为了甄选潜在的人才。从这些问题中,我们不仅能一瞥人力资源专家的处心积虑,而且能看出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有多么重要,还能比对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思维和能力,以及思考怎样培养这样的思维和能力。如果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探索自然、经营企业、创造发明……还有什么难的?
其他文献
市区新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商场,阿玄接受了建筑师的邀请,参观时还了帮警察一個大忙……  第1关  在参观时,阿玄拍了一组照片。你发现他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呢?  第2关  哪块拼图不属于设计图纸?  第3关  地下车库的消防分区有两个设计方案,其中有5个分区形状相同。你能分辨出来吗?  第4关  屋顶花园的设计图,只要擦去一根线就可以一笔画成。你知道是哪根吗?  第5关  黄金首饰柜台发生了抢劫案,
猫和狗是人们最喜欢养的两种宠物,那么它们的潜能和认知能力到底谁更强呢?最近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一组饶有趣味的对比实验。    全世界凡是喜欢养宠物的人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阵营:喜狗者和喜猫者。每个阵营的人都坚信他们的宠物是最棒的。直到10年前,几乎还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能将两种宠物一分高低。那时,动物行为专家对狗更感兴趣,进行了一系列具有独创精神的试验,以测试狗的潜能和认知能力。最近,科学家们开始对猫进行
在马默斯洞追踪罪魁祸首  在美国肯塔基州中部猛犸洞穴国家公园,有一个名叫“马默斯洞”的洞穴。“马默斯”在英语中是“猛犸”的意思,因此马默斯洞也被叫作“猛犸洞”。马默斯洞既深又长,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洞穴。终年幽蔽、潮湿的洞穴里,正在冬眠的蝙蝠蜷缩着身躯悬掉在岩石裂隙中。每年秋季,这些大型棕色蝙蝠都会聚集在马默斯洞里,度过它们绵长而宁静的冬眠时期。它们簇拥着挤进洞壁上的隐蔽处,以确保自己不受来自
大自然崇高而卓越,无论现在还是以前,我们都没有离开过大自然,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但你了解大自然吗?你知道它正在翻天覆地的改变着吗?你探索过大自然的奥秘吗?  来吧,看一下《大自然探索》,从现在开始,了解一下大自然吧。让我们携手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  “你知道水滴鱼吗?”在没看《大自然探索》之前,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回答不知道。可现在我知道了。  从这本杂志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知道了很
科学家于2012年5月宣布,观測到一个黑洞吞噬一颗恒星。而科学家一直在怀疑,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也潜伏着一个超大黑洞,它撕碎恒星,上演着一幕幕“宇宙谋杀大戏”。  科学家于2012年5月宣布,观測到一个黑洞吞噬一颗恒星。这个超大质量黑洞潜伏在距地球27亿光年的一个星系的中央,不幸的恒星因太过靠近黑洞,被黑洞的引力之手抓住并撕碎。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观察到恒星被以如此方式消灭。  科学家认为,在大
当我们身处摩肩接踵的新德里市场,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或在伦敦的地铁站上与发着汗味的陌生人拥挤在一处时,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变得比今天更加拥挤,人类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世界越来越拥挤  研究人员确信:世界将变成一个日益拥挤的地方。据联合国相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73亿增加到84亿,而到2050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92亿,并在2100年达到令人吃惊的112亿。 
母行星:木星  轨道周期:16.689天  半径:地球半径的75.7%  质量:地球质量的1.8%  可居性指数:0.35  卡里斯托是排在加尼美得之后的木星第2大卫星,也是太阳系中第3大卫星和太阳系中没有完全分化的最大天体。伽利略在1610年率先发现了卡里斯托。卡里斯托的直径为4821千米,相当于水星直径的99%,但只有水星质量的大约1/3。卡里斯托在4颗大木卫中距离木星最远,轨道半径大约为18
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举办了主题为“变革时代下的技能管理”的全球学习论坛。该论坛认为气候变化、人口迁移、数字技术的发展等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绿色经济的转型、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创业形式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工作内容和模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中心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尤其是职业教育创新。创新需在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的复杂生态系
数千年来,神话传说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绝大多数的神话传说,仅仅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而已。但也有一些根植于过去真实的地质事件,它们向现代人提示着潜在的危机,述说着自古以来人类对地球力量的极大敬畏。一些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些传说故事实际上是地质事件目击者对这些事件的记录、评说。虽然如今已无从了解是传说在先还是灾难在先,但传说故事却能提供有关过去的线索,甚至有助于填补对很久以前地质现象的科学知识
现代南极探险活动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一艘载着苏联南极探险队成员的船只来到了南极东部冰盖,他们的目的是要到达在靠近人迹罕至的冰极(或称“难抵冰极”)处建立的一个科考基地,并对南极冰下进行探查。  在向南极深处推进的过程中,他们设置了一些小规模的爆炸,记录炸弹穿过冰层和从冰下返回的震波回声。在靠近南极洲东部中心一处冰层极薄处,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冰下山脉——高达近3000米的甘布尔泽夫山脉,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