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出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教育理念与模式陈旧落后、缺乏专业性与学科联系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较弱以及实践环节缺失等显著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改革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是,由于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与各大高校都在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归根究底,其源头是在教育层面。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与各级政府还有各大高校包括大学生群体本身,都应当把握住这个契机,重新整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资源、实施教育改革。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迎合经济转型新常态的发展变化。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生背景及其意义
  首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他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明确表明: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其次,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以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为背景。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杨凤,2015)。
  另外,继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概念之后,2015年,李克强总理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并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孙丹,2015)。杨凤(2015)在其研究中如此解读: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以及打造新常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困境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国家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高校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尤其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新概念之后,高校更是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在拉动就业创业、助推国家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境。根据大量的文献梳理,发现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与模式陈旧落后、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学生缺乏自信以及缺少实践环节这四个方面。
  (一)教育理念与模式陈旧落后
  目前,创业教育尚未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虽然有部分高校设置创业学或创业教育学,但也仅是包含于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学或公共管理学等二级学科之下。这种学科地位很难使高校的创业教育等到长足发展(杨晓慧,2015)。另外,教育模式单一,依旧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被动型适应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没有重视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赵吉成、韦必力,2015)。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并没有纳入学校的整体教学中,而只是通过课下第二课程活动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缺乏专业性和健全的课程体系与系列课程(张晓雪,2012)。
  (二)缺乏专业性与学科联系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零散、简单、基本上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分离,严重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师资水平不高、队伍不专业,资金不足、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匮乏与落后。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分离,无法与教育教学体系结合(曹扬,2014)。齐文勃(2008)就在其研究中表示: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三)学生创新能力较弱
  高校的学生们大多都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成长的。由于现实的压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的创新欲望长期受到抑制,创造性欠缺,创新潜能被无情地“阉割”,最终造成他们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不能创新的局面(吴玉剑,2015)。赵吉成与韦必力(2015)在其研究中发现: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和创新知识基础薄弱、难以把握所学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创新成果和创新技能偏弱等方面。
  (四)实践环节缺失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因思想重视程度、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单位管理、实践时间、实习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的高校为了节约教育成本,完全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没有能真正贯彻下去,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吴怀宇等,2012)。不可否认,在很多高校当中都设有与创业相关的一些课程,并且绝大多数对这些课程还是相当重视,很多学生在这些理论课程上也能学到一些与创新创业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的环境,很多知识一直都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杜刚、李亚光,2015)。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根据当前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困境,并结合《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对高校的意见及要求得出以下启示:
  (一)重塑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
  高校应当将教育本土化,而非直接套用国外的理论和教学模式,在掌握学生的需求之后,可以逐步将创业学作为一级学科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在学生初入学校时,就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条件。此外,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普及教育对待,而非仅仅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也需要培养没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的同时,启发他们的创业意识。这也应当成为新的教育理念之一。在授课时,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适当借鉴创业咖啡的形式而不仅仅只限于书本教学或写计划书等理论层面。高校需要不仅要了解社会的需求,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了解的过程中重塑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从而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整合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性
  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定期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讲座和创业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另外,教师在为学生进行讲座和培训时,也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及专业特色,与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互相配合,增加学生的专业感知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也会让学生们在今后专业学习方面注入更多的创新点,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同学可以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找到合适的创业项目,以便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并进行新的创造。
  (三)帮助学生培养并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当向学生普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内容,并长期培养他们的兴趣,即使他们最终还是选择就业,也应使其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因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一旦培养形成,不仅会帮助他们今后的创业,也会激发学生在学业和未来就业的创造性,创造不同的价值。这也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出的初衷。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在为学生提供参加创业大赛平台的同时,也可以与学校的创业科技园和一些初创公司、工作室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实习锻炼岗位,在理论培养的基础上加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如果合作比较困难或者合作的单位不能容纳更多的学生,也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合作,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夏令营活动等。
  五、结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无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来书还是对学生本身来说,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虽然很多高校已经积极响应号召,并步入教育改革之路,但依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境。因此作为教育传播者与担负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各大高校,必须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塑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设更多的实践环节,提升并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 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5):174-175
  [3] 齐文勃.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015-03-06/2016-05-29
  [4] 孙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EB/OL].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3/06/t20150306_4740363.shtml,2015-03-06/2016-05-29
  [5] 吴怀宇,程光文,丁宇,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4-3436
  [6] 吴玉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索.2015,(11):63-66
  [7] 杨凤.优化政务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黑河学刊.2015,(10):13-19
  [8] 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9] 张晓雪.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
  [10] 赵吉成,韦必力.浅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高校双创教育[J].业者论坛.2015,(09):1-4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享受科技和进步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怀旧。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把消费者的怀旧情感转化为购买力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对怀旧产品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选取老北京方便面作为怀旧产品,运用营销的4P原则对其市场策略进行分析,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提高消费者忠诚提供参考。  关键词:怀旧情感;怀旧产品;营销策略  怀旧最初是指乡愁。然而现代人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而倾向于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微商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日趋愈演愈烈,但市场竞争激烈,商品鱼龙混杂,宣传暴力营销等问题频发。本文以杭州下沙大学城各高校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大学生微商营销现状,剖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微商营销成功率的目的。  关键词:微商营销;创新创业;对策  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5.94亿,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学生网民比例占42.3%。
期刊
摘 要:根据河北省衡水市的经济状况,本文首先在介绍突变级数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步骤的基础上,利用突变级数法建立起针对衡水市各县的指标体系,之后通过对各县竞争力的评价得分和排名,得出与实际状况基本吻合的状况,再经过对评价结果分析后,提出提升县域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突变级数;县域竞争力;衡水十县  一、引言  县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县域地区在科教、环境、卫生、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所达到的程度,
期刊
一、问题背景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是当代社会的潮流趋势,这种结合并不是要颠覆传统行业,而是一种思想跨界与融合的产物。“互联网服务业”将会带动生活服务O2O的大市场,互联网的融合消去了中介,让供给直接对应消费者需求,且吸纳了移动互联网实时链接的特点。河狸家的成功正是迎合市场需求,由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生活服务”进行了成功转型。河狸家企业的成功也是对客户关系的恰当管理,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一种升华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已经成为企业运营的头等任务。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规范分析,研究了企业管理创新采纳与持续实施的运行机理,并对此提出了关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采纳、管理创新持续实施和绩效结果的三个命题,最后在本文的理论研究上给出了企业管理创新应关注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采纳;管理创新持续实施  一、引言  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扮演了越发
期刊
摘 要:非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任何一个组织都将面临产生、成长与成熟和衰退消亡的阶段。如何根据组织生命周期发展的特点,更好的发挥好非政府组织在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功效,更好的激励志愿者开展管理工作是值得讨论的。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基本案例。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生命周期;公共管理  一、引言  南京关爱老兵志愿者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13年初,是一个以寻访发现并慰问19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所以会出现就业难,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很多大学生不能对职业进行准确定位,导致缺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就业困惑加重。因此,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成为当前各级高校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以“90后”高职高专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有关职业规划的创新研究,希冀能有助于改善高校及学生对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着眼于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提升,母婴室作为社会对母亲关爱程度的集中体现,近期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焦点。公共政策是政府与社会共同的重要渠道,公共政策也承担着引领社会发展导向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母婴室这一新兴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且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作用和对南京市母婴室的调查情况,讨论了公共政策如何引导母婴室的提供。最后以公共管理的视角对公共政
期刊
摘 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毛泽东领导下的延安体育,作为当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延安时期(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的十三年间,在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的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以工农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式人民大众体育运动思想。  关键词:延安时期;运动;体育思想  一、绪论  19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快速的发展的这几年,大学生对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大学生确没有足够的钱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这就造就了近年来大学生兼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校内兼职渠道增多,做兼职的人数却越来越少,而且随之而来的问题的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找到大学生做兼职的成本与收益,以及合理的平衡兼职和学习之间的问题,根据相关的问卷调查与面对面的访谈的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一些大学生兼职的建议,以供大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