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整乡推动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贵州省教师教育学校,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选取了贵州省威宁县和西秀区作为研究对象,意在寻求一条适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模式——教师培训整乡推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建立教师培训模式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当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国培计划”等倾斜农村教师的培训中可以看出,将省级或市(州)级培训对象扩大到乡镇中小学及教学点的教师,其培训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比对骨干教师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这有利于当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其次,有利于当地教师的共同成长。根据过去培训的资料显示,在教师培训对象的甄选上,大部分都是选拔不同层级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农村教师培训和乡村教师培训也如此。这种选拔性培训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新教师、业务一般或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教师和老教师参加培训的权利,而这一类教师恰恰是最需要培训的群体。整乡推动的教师培训,是把所有的教师都纳入培训范畴,且都能参加省级培训。这大大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最后,整乡推动教师培训模式可为贵州最基层的教师培训提供培训经验。教师培训整乡推动,是根据贵州省现有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培训改革尝试,其管理模式、操作经验、跟踪支持方式、评价方式等,都为贵州教师培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而且整乡推动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全体乡镇教师享受省级培训,而是通过培训,培养当地的导师,建立长效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建起自身的造血功能和机制。
  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功能萎缩的情况下,乡镇教育质量的提升主要看当地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教师的发展又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同事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教师培训模式的建立
  为了使培训惠及所有的教师,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得到支持和帮助,所以我们把乡镇的全体教师作为行动研究教师培训的对象,从而使每个乡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每个乡镇的教育质量都能得到提升。
  教师培训整乡推动是以“导师制”为抓手,依托项目的实施,通过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导师持续性的引导和具体指导,推进校本的、互动的、持续的、可检测的农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改进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进步与学校发展。导师是指新型的、全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人员。他在整体了解、把握学区、学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需求与一线教师共同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中提供引导和具体的技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充当着培训者、教育咨询者、专业引领者、沟通协调者等角色,即承担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和诊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等任务,这使导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不断提高。依托教学实际来进行教师培训和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对这种教师培训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经验总结,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
  贵州省西秀区新场乡和威宁县迤那镇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教师培训状况和教育水平基本上能代表贵州农村的基本情况,作为承担省级培训的贵州教师教育学校非常重视项目机构和省级导师团队的组建。由贵州教师教育学校教师、部分省级培训机构优秀人员和优秀高校教师、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等组成了省级导师团队。团队成员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各学科教育等有着丰富学科背景的人组成;县级由县教育局领导、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县进修学校优秀教师、乡镇教工站站长、各学校校长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探讨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探索培训的有效性,我们分别对安顺市西秀区新场乡和威宁县迤那镇全体教师开展了教师培训整乡推动的前期调研,主要涉及内容有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对现有教师培训的评价、期待等。通过调研发现现有培训存在以下问题: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质量较低;培训内容脱离农村教学实际,理论性太强;很多培训者的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足;培训者目标不明确,素质有待提升;培训缺乏跟踪考核和后续支持;工学矛盾严重,培训方式单一,且缺乏跟踪考核和后续支持等。
  教师培训整乡推动的具体目标:使乡、镇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形成有本土特色的、稳定的导师团队;使学校内部形成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训方式上,我们采取省级集中培训与省级送培到乡;省级培训与乡镇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参与式、讲授式、情景式等多样培训方法相结合。
  为了实现教师培训整乡推动的目标,使每个教师都能得到帮助和成长,我们省级导师团队首先分别对新场乡和迤那镇的教师进行全员省级培训;其次,打造县、乡镇级导师团队,这是教师培训整乡推动的关键;然后,再由乡镇级导师团队对一线教师进行持续支持和指导。通过以上三步,以导师制为载体,来实现教师培训整乡推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培训内容方面,我们围绕参与式教学、沟通与交流、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等几个方面开展;乡镇导师培训内容包括导师能力培训和专业发展培训两部分;乡镇导师对一线教师的指导和培训,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的。针对教师进行的专业发展培训内容包括制订专业成长计划、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留守儿童问题等,其内容根据新场乡和迤那镇教师的需求和学校教育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和深入,教师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尽管刚开始仅仅是桌椅摆成了小组的形式,而课堂没有真正渗透参与式的思想,但教师在课堂上开始关注班上的弱势儿童,如留守儿童、女童、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等,开始注意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是否公平,开始认同和尊重学生差异,如尽量不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努力接受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等非主流智能比较发达的学生。
  从教师们教学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对培训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较为认同。但在实际教学行为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发现班级人数较多,实施课改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较为困难等。还有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后,是否人人都真正能将新方法或者新理念正确运用于实践教学?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求?如果不对上述问题进行后续的继续培训和指导,教师可能会怀疑新理论、新方法在农村的适用性,可能因此中止课堂改革。因此,为延续集中培训的成效,有必要对整乡推动项目乡镇做进一步的后续支持,以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性。
  (责任编辑 罗登廉)
其他文献
所谓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化则是实现标准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展示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现就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2014年“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推进校外教育内涵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融入校外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探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引导青少年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
[摘要]早在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将“建立初步的数感”列入数学思考目标的首项要求。时过十年有余,审慎观之,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问题:数感“被焦点”了,它一直徘徊在教学的边缘。我们的日常教学只关注了标准的程序、方法和技能,却忽视了数学的直觉、敏感和意识,使得学生的学习机械、繁琐,对数的感悟越来越迟钝。这促使我们再次重新思考,什么是数感?怎样才能让数感从教学的边缘走
简要介绍了梅山锶铁氧体预烧料粗粉的干法生产工艺,分析了其独有的工艺特色,研究表明:该工艺条件下磁粉性能有较大提高,样品性能达到了FB5水平。
进入21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以上海为核心的上海大经济圈,未来几十年内可能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嘉兴作为上海大经济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