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情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语感能力之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性是一种潜在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运用语言、培养语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情感。
  一、让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引起情感共鸣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就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的矫健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要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又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抒情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应该高亢、激越地抒情,这样才能够读出韵味来,才能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二、让学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动情,在动情中抓住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学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情感。如在教学课文《会摇尾巴的狼》时,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课件——“在一个陷阱里有一只狼,陷阱边上有一只羊,狼在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使课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的描述变为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表象后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那么课文中老山羊的诚实、善良、机警和狼的狡猾、凶恶、虚伪的性格特点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他们的眼前。此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当学生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等句子时,学生对羊的同情之心和对狼的痛恨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三、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联想,升华情感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表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上,他们在看、听、读之中,就能凭借直觉和联想去体会,使抽象的文字化为真切的具体的画面,从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例如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导语的设计、角色的演示,让学生从中体会西门豹杰出的管理才能,激发学生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情感;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学生在对其“滋味”的品尝中领会语言的内在含义,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学生的思维:“假如你是邺地的老百姓、魏王,你会对西门豹说些什么呢?”又如在讲《海底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边听边看配乐多媒体课件,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朗读课文优美的词句,学生听着教师的朗读,看着眼前课件屏幕上出现的海底的美丽景色,浮想联翩,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爱大海的情感;再让学生闭着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教学,情景交融,学生的感情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生命,它让阅读教学充满了活力。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应该将课堂中体验到的情感用于生活当中,让学生常在生活中感受真情。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关心、帮助哪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幸福的真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保障及关键的一环。有效开展体育活动应该在观念上重视,在制度上保障,在实际中实践。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注意几个方面:合理设置体育活动区,科学投放材料和活动器械,动静结合把握幼儿运动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等。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活动 有效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
期刊
品德教育要做到知行统一,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够熟背某一方面的道德知识或规范,却没有相应的道德行为。为了了解同学们对于父母养育之情的态度与行为,笔者曾经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99%的学生对“你知道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吗”都能表达3条以上的理由,如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从小到大养育了我们、父母最爱自己等等。  98%的学生对“你知道怎样孝敬父母吗”都能列举出
期刊
作为老师,常常为自己所教的优等生骄傲,他们灵活乖巧、成绩突出,在多种活动中都是他们为班级争光。而“学困生”则是老师最头疼的,他们表现怪异、成绩低劣,往往给老师找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就连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困生”的教育“是最难啃的骨头”。这些“学困生”往往是被老师冷落或忽略的群体,要么就是被人嘲笑挖苦的对象。爱的阳光照不到这些学生,表扬与赏识对他们来说难得一见,而批评、讽刺、责骂与惩罚成了他们的家
期刊
常听有些班主任抱怨:班主任工作太琐碎了,对于班级的事总是亲力亲为,事事操心,自己疲惫不堪不说,学生还不买账。其实这样的班主任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已经落伍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班主任应是班级管理的建设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自治的人。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质上是学生自我
期刊
在新课改的一片呼声中,语文教学怎样更好地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探索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解颇多,分歧也颇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三重诵读作基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钥匙,品味文章的感情尤其如此。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学
期刊
班主任教育学生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教育,教育目标往往是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情感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一、班主任情感教育的时机把握  1.与新生相识时  刚进校的新生,往往对班主任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班主任是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同时,学生会以自己的知识、性格行为、真挚的感情要求来获得班主任的信任。这正是班
期刊
摘 要: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文化这一教育课程起到强大的教育力量。可从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入手,唤起学生智慧而灵动的心灵;开展主题班会、家长会,营造温馨的人际氛围,引领学生思想成长。  关键词:班级文化 和谐 温馨 合力 幸福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和知识才能的增长。一个优雅、健康的环境,对于提高学生
期刊
本学期执教从2个班发展到5个班,每天下午都会有一些教学任务。上课的感觉很好,其目的在于: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之中,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教育才有生命意义;将自己启悟的一些东西讲解给学生听,重在交流中促进教学相长,为孩子们做人生导航。所以说,我非常喜欢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叫做“人生指南课”。后来,去了美国的The Oakwood school学习交流后,发现他们的此类课程名为“social stu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复杂的语言教学艺术,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有自身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等特点,致使教学难度较大。  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笔者拟谈一谈个人的粗浅做法:  一、合理地利用已有的英语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  1.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
期刊
摘 要: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孩子的不只是知识和能力,还要有责任和爱。教师要让自己的心灵盛满关爱,并将这份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们学会珍视自己、尊重自己,继而懂得爱父母亲人、爱这个世界。当孩子们懂得了爱的时候,也就学会了表达和传递爱。作为老师,要明确我们的职责是“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关键词:以爱育爱 爱自己 爱家人 爱世界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将孩子塑造成德智体美全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