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211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开始显现, 出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等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本文就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些先天不足也开始显现:一方面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又无法进行有效流转形成规模经营,这必然制约我国农地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远高于在家务农,导致农村地区缺乏劳动力,耕地拋荒或粗放经营,造成了浪费。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为承包经营权的交易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
  
  一、土地流转的概念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所以农地产权流转只能是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者经济组织,即转让使用权,属于不完全物权转移。农地使用权流转是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实施以城带乡,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
  
  1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从法律的高度来保护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接连颁布保护和促进农地流转的相关法律,但是农地流转制度仍不完善,随着农用地流转的加快,相关制度的滞后和流转市场的混乱,使流转過程中产生的纠纷和问题也表现出加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对农地流转造成了“阻滞”作用。
  2 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首先,流转双方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在农户间的代耕、转包、互换等自由流转形式上,基本上是口头协议,因而流转双方容易发生纠纷,其次,流转的主体不合规范。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地流转没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农户的承包地流转。第三,有的合同不规范。流转合同应该包括双方当事人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面积、质量等级,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后土地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格的确定和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但实际签订的流转合同是业主与农业社签订的,多数是按照业主的意图形成的合同,内容不全面,格式不规范。
  3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土地流转属于市场经营行为,但我国土地流转的一部分是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一部分是通过上级领导牵线搭桥和熟人介绍的流转,通过市场平台流转还没有起步。目前,尚无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和信息发布平台,出现了农户有意转出土地时找不到合适的租赁方,而需要土地的业主又难寻到中意的出租方,制约了土地流转。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动力不足。租金明显低于亲自种的收益,有些农户并不想租让承包地。特别在一些人均耕地不多的沿海地区,种田只是为了保住承包地,同时满足家庭某种需要,如解决少量自给农产品、为将来保留宅基地、征用时获得补偿收益等。二是利益失衡。目前发生的流转,经济利益原则退居次要位置。通过调查,51.3%的农户是因为“自己不种也是闲着”而流转,为获得更高收益的只占33.0%,15.7%的农户无偿流转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流转问题对策与建议
  
  1 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地有序流转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农地流转。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农业具有高风险特点,为激发企业、城镇业主租赁土地从事农业开发的积极性,财政在安排农业专项资金时,对农地流转扶持资金实行单列,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二是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要鼓励农地的规模经营,尤其对规模经营的大户实行补贴等扶助政策,通过示范效应鼓励更多的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地的流转。
  2 鼓励农户间的承包耕地的等质置换耕地破碎虽然增加了农户流出的可能性,但流入的可能性更小。农村承包地按质量等级、距离远近的“均田承包”的分配方式,人为地把相同质量连片的耕地田块破碎化,不利于耕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形成。为了弥补这一农村承包地分配方式的先天不足,应制定有关政策,规范耕地质量评估方法,鼓励农户之间根据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和耕地质量来进行等质置换,逐步改变农民拥有耕地的分布过于破碎的现状,推进每户农民耕作耕地的集中连片,为耕地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3 土地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多元化对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土地流转要区别对待,要根据经济发达程度,人均土地占有数量、人地矛盾、集体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劳动力转移及其稳定性等条件,使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以及土地流转的形式多元化。另外,在保障以上措施的基础上,也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进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
  总之,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推进的过程中,虽然目前存在着种种困境,但是只要我们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改革方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新的契机,与时俱进,多管齐下,不断落实和完善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定和惠农措施,我们就能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最终实现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第二次飞跃。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诊治的因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7例(9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取血或玻璃体标本行微生物培
开展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物学研究,对指导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993年6月20日购于上海市崇明县的仔蟹放养于湖北省保安湖渔场的一个试验塘(2330m2),每天投喂小杂鱼
再生水利用作为城市第二水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大大减少水资源的不足,同时减少向河体流域的排污量,同时可带来不断增长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及劳动力就业压力的增大,当今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极大挑战,甚至出现了一些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的普遍问题,因此,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剖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
利用高效反相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夏冬两季受有机氯污染的典型湖泊——鸭儿湖严家湖区鲢肝中的视黄醇,软脂酸视黄酯及α-生育酚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营养素在鱼体内的代谢转换明
本文在明晰循环经济与信息环境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与信息环境优化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环境优化的途径。